实验室内分析纳塑料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量及分布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6932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83318.3

    申请日:2023-09-14

    IPC分类号: G01N27/626 G01N1/4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验室内分析纳塑料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量及分布的方法,属于环境污染物检测领域,所述方法通过使用金属铕内标纳塑料颗粒,并消解纳塑料,使纳塑料中的铕金属元素完全释放并转化成能够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的铕离子状态,构建铕元素‑纳塑料标准曲线;室内实验时选择海洋生物并暴露于铕元素标记的纳塑料中一段时间,解剖海洋生物体各组织,消解后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其各组织内的铕金属含量,代入铕元素‑纳塑料标准曲线计算其组织纳塑料含量。本发明方法可以方便高效的检测不同海洋生物体内纳塑料的富集情况以及不同含量,为纳塑料对海洋生物食品质量生物安全评价和海洋渔业环境风险提供有效的评估方法。

    一种用于海水环境中塑料破碎原位收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091871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0904820.2

    申请日:2023-07-2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海水环境中塑料破碎原位收集装置,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在海水中维持稳定的深度,不受潮汐的影响,并有效的收集大块塑料破碎后产生的小尺寸塑料的用于海水环境中塑料破碎原位收集装置。它包括:浮力单元,浮力单元漂浮在海面上;样品实验台,样品实验台与浮力单元连接,样品实验台包括槽口朝上的样品容纳槽,样品容纳槽的槽口位于海面下方设定深度,样品容纳槽的横截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样品安装件,其固定在样品容纳槽的槽口内;塑料实验样品,其位于样品容纳槽内,并连接在样品安装件上;收集器,其包括位于样品容纳槽下方的收集筒,收集筒的上端与样品容纳槽的底部连通,收集筒的下端设有可拆卸的密封底盖。

    一种海洋环境中微塑料来源的判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57315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083707.9

    申请日:2020-02-10

    IPC分类号: G01N21/84 G01N21/65 G01N21/25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洋环境中微塑料来源的判定方法,属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采集特征源介质中微塑料代表性的样品分析其颜色、形状、成分等关键参数;构建不同生产、使用和排放途径的微塑料指纹信息库;通过对比海水样品与可能来源的微塑料样品形态和化学特征,筛选出可以指示微塑料来源的关键区别性指标及特征指示物;最后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海水微塑料样品和常见塑料源稳定特征指纹信息库中的参数进行系统分析,用于判定海水微塑料样品的可能来源。本发明可以为我国海洋环境微塑料污染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贝类养殖氮、磷及有机碳排泄量的估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99676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310471960.1

    申请日:2013-10-11

    IPC分类号: G01N33/18 A01K61/00

    CPC分类号: Y02A40/81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洋贝类养殖氮、磷及有机碳排泄量的估算方法,包括步骤有:⑴试验样本获取及样本处理;⑵分组测定每组样本的总氮YN、总磷YP、总有机碳YC的排泄总量;⑶计算第i组实验贝类的平均长度Li及平均排泄量为Yi;⑷建立回归模型;⑸利用建立的回归模型对整批养殖群进行预测。本发明方法比较准确的计算出养殖区内贝类的氮、磷和有机碳排泄量,为生态监测提供有效的数据,为贝类的规模养殖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控制海洋污染,有持续性的进行海洋贝类生产提供了保证。

    一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034168B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710421768.X

    申请日:2017-06-07

    摘要: 一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领域,所述细菌为麦氏交替单胞菌SLNX2,于2015年11月2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CGMCC NO.1175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所述细菌对养殖废水进行净化的方法,所述方法具体为:3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在鱼类养殖水体中添加的终浓度控制在1.3×106CFU·mL‑1;所述方法三株复合施加净化效果优于单株效果,使养殖过程中水体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总氮和化学需氧量均低于不加菌的对照组,最大可分别低68.55%、48.36%、58.38%、40.02%、27.47%。

    一种金属纳米颗粒离子和纳米效应毒性贡献率的估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18688B

    公开(公告)日:2018-02-06

    申请号:CN201610327928.X

    申请日:2016-05-17

    IPC分类号: G01N33/00 G01N15/14 G01N21/64

    摘要: 一种金属纳米颗粒离子和纳米效应毒性贡献率的估算方法,属于人工金属纳米颗粒毒性效应评价领域,选择海洋中的贝类血淋巴细胞为实验对象,根据金属纳米颗粒释放的金属离子含量,设定含有金属离子或纳米颗粒的细胞培养基为两个实验组,研究离子效应和纳米效应对其毒性得贡献率。本发明首次将金属纳米颗粒的纳米效应和离子效应分别进行研究,选择海洋底栖生物免疫系统的血淋巴细胞为实验对象,该细胞对污染物胁迫十分敏感。同时选择多项生理指标将研究水平推进到分子免疫水平,提高了人工金属纳米颗粒毒性效应评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海洋贝类养殖氮、磷及有机碳排泄量的估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99676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10471960.1

    申请日:2013-10-11

    IPC分类号: G01N33/18 A01K61/00

    CPC分类号: Y02A40/81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洋贝类养殖氮、磷及有机碳排泄量的估算方法,包括步骤有:⑴试验样本获取及样本处理;⑵分组测定每组样本的总氮YN、总磷YP、总有机碳YC的排泄总量;⑶计算第i组实验贝类的平均长度Li及平均排泄量为Yi;⑷建立回归模型;⑸利用建立的回归模型对整批养殖群进行预测。本发明方法比较准确的计算出养殖区内贝类的氮、磷和有机碳排泄量,为生态监测提供有效的数据,为贝类的规模养殖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控制海洋污染,有持续性的进行海洋贝类生产提供了保证。

    一种基于整合生物标志物法的海洋溢油污染的贝类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46805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89175.X

    申请日:2013-03-07

    IPC分类号: C12Q1/48 C12Q1/30 C12Q1/28

    摘要: 本发明属于生物监测环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洋溢油污染的贝类监测方法,使用我国典型双壳贝类如菲律宾蛤仔、栉孔扇贝,测定贝类内脏团抗氧化酶活性,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转硫酶、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并将这些酶活进行整合形成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IBR),建立IBR与石油浓度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采用一维方差分析法(ANOVA)进行显著差异性分析,确定石油污染对生物的胁迫程度,最终判定海洋溢油的污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