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324814B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310294266.7
申请日:2013-07-15
申请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F17/5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水系统的设计方法,步骤包括:地形分析;调蓄节点选址;调蓄节点分析;确定工程参数;配水管网设计参数选择。本发明采用的地形分析和调蓄节点的分析,充分考虑的调蓄节点的安全性和社会因素,最大限度的解决了调水工程末端设计的技术以及相关的社会和环保问题,同时建立供需平衡模型以解决调水与供水、用水的矛盾,充分考虑了糙率和供水管网的设计要素,实现了调水工程设计的规律化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2750448B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210191012.8
申请日:2012-06-11
申请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F19/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水功能区的水量水质调控方法,所述方法的步骤包括:构建水量调控模拟模型的步骤;计算水功能区控制断面流量的步骤;计算入河污染负荷量的步骤;基于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计算的步骤;分析水功能区达标状况的步骤。本发明通过构建流域级水功能区的水量调控模拟模型,考虑人工用水、工程调度与自然水循环关系,同时构建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模型,使用纳污能力分析模型以水量调控模拟模型为依据分析计算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根据分析计算结果对流域的水量和水质进行调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充分考虑人工用水、工程调度与自然水循环三方面的因素,对流域水质的纳污能力分析更加准确,使水量调控更加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110334456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625887.6
申请日:2019-07-11
申请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层结构的流域生态调度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用水需求、水利工程、气候数据、非常规水源利用数据、地下水开发数据和下垫面数据建立目标区域水量调配总控模型,即第一层结构;S2、根据生态用水和水利工程的库容要求调整水利工程的下泄流量,进而建立水利工程生态调度模型,即第二层结构;S3、将第一层结构的水量调配量和水量平衡作为约束条件,在第二层结构中将供水量最大作为流域生态调度的目标函数,采用粒子群算法获取流域生态调度方案。本发明有利于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掌控,便于提高流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进而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3324814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294266.7
申请日:2013-07-15
申请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F17/5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水系统的设计方法,步骤包括:地形分析;调蓄节点选址;调蓄节点分析;确定工程参数;配水管网设计参数选择。本发明采用的地形分析和调蓄节点的分析,充分考虑的调蓄节点的安全性和社会因素,最大限度的解决了调水工程末端设计的技术以及相关的社会和环保问题,同时建立供需平衡模型以解决调水与供水、用水的矛盾,充分考虑了糙率和供水管网的设计要素,实现了调水工程设计的规律化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2750448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210191012.8
申请日:2012-06-11
申请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F19/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水功能区的水量水质调控方法,所述方法的步骤包括:构建水量调控模拟模型的步骤;计算水功能区控制断面流量的步骤;计算入河污染负荷量的步骤;基于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计算的步骤;分析水功能区达标状况的步骤。本发明通过构建流域级水功能区的水量调控模拟模型,考虑人工用水、工程调度与自然水循环关系,同时构建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模型,使用纳污能力分析模型以水量调控模拟模型为依据分析计算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根据分析计算结果对流域的水量和水质进行调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充分考虑人工用水、工程调度与自然水循环三方面的因素,对流域水质的纳污能力分析更加准确,使水量调控更加合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