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7981032U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21368336.X
申请日:2022-06-02
申请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 , 华电西藏能源有限公司大古水电分公司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预压的膜式传感器的混凝土拉压应力监测装置,包括膜式压力传感器、横向力阻隔筒以及两个锚盘;锚盘具有相对的光滑端面和开槽面,开槽面开设有若干凹槽;膜式压力传感器夹持在两个锚盘之间并且分别抵接锚盘的光滑端面;两个锚盘通过若干紧固件预夹紧膜式压力传感器;两个锚盘和所述膜式压力传感器是放置于所述横向力阻隔筒中。本实用新型可以消除混凝土结构温度、自生体积变形、徐变等因素对监测结果的影响,准确确定混凝土结构内部的单向拉压应力,真实反应混凝土当下的受拉受压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4611282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214041.5
申请日:2022-03-04
申请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安徽省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F30/13 , E02C1/00 , E01D19/02 , G06F111/10 , G06F119/08 , G06F119/14
摘要: 一种基于钢筋分载的钢筋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构建钢筋混凝土的数值仿真模型;将钢筋混凝土作为均质体并获取钢筋混凝土的综合弹性模量;基于综合弹性模量并利用数值仿真模型计算钢筋混凝土的综合温度应力;对综合温度应力进行分载得到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温度变化的对应关系;获取钢筋混凝土实际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根据该温度变化与该对应关系获取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值。本发明准确分析计算钢筋混凝土中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值,进而可制定更合理温控措施,预防混凝土早期或后期裂缝。
-
公开(公告)号:CN114638041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210300457.9
申请日:2022-03-25
申请人: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08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水隧洞复合衬砌无伸缩缝设计方法,包括步骤:获取隧洞工程资料;确定内衬混凝土应力阈值;采用外掺MgO混凝土,计算不同掺量MgO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并与应力阈值比较,确定设计方案;若此方案最大应力大于应力阈值,则继续采用骨料拌制混凝土,计算不同类型骨料拌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并与应力阈值比较,确定设计方案;若此方案最大应力大于应力阈值,则继续采用硅酸盐水泥混凝土,计算温度应力并与应力阈值比较,确定设计方案。本发明从衬砌混凝土的受力特点出发,计算、预测复合衬砌的温度应力,进行材料优化等温控措施研究,提出适合输水隧洞的衬砌不分缝的材料性能标准和运行条件确定方法,为工程高质量建设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727245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104731.6
申请日:2023-08-30
申请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F30/13 , G06F119/14 , G06F119/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考虑堆石坝面板收缩性的面板抗裂设计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为考虑施工期混凝土面板开裂问题;其包括:获取面板的几何资料和坝址所在地区的气象资料;测定面板与大坝垫层之间的剪切强度;获取混凝土材料的热力学参数;计算面板与大坝垫层料间的脱离区域的长度,并依据计算结果调整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和浇筑条件,通过控制混凝土发热量及面板与垫层间的抗剪强度,最终拟定面板抗裂设计方法;本发明适用于施工期面板堆石坝混凝土面板的设计施工,能够达到防止产生温度裂缝及由于温度收缩产生超过允许长度的面板与垫层料脱空区域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287608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011304395.6
申请日:2020-11-19
申请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康测(河北)科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27 , G06F30/13 , G06Q10/04 , G06Q10/0639 , G06F119/08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大坝安全预测系统及方法,属于大坝安全监测预测技术领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大坝安全预警分析模块、统计预测模块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块。本发明在统计模型基础上,根据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加入影响因子(趋势因子、非线性影响因子等),预测与实测结果变化趋势一致,各参数影响反应敏感,能准确预测未来7天变化在无输入情况下,预测出未来大坝变形、渗压情况,变化规律一致,幅值接近,实现结构安全综合评价,即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模糊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6187153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211422092.3
申请日:2022-11-14
申请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F30/27 , G06F30/23 , G06F18/20 , G06F17/11 , G06F111/08 , G06F119/10 , G06F119/14 , G06F119/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层次贝叶斯的水工结构数字孪生模型更新方法,包括S1、开展不同结构损伤程度监测试验,获取振动响应数据;S2、根据不同结构损伤程度监测试验,提取试验数据的模态参数;S3、根据试验结构的参数,构建有限元模型,并计算得到有限元模型的模态参数;S4、根据试验数据的模态参数和有限元模型的模态参数,构建误差方程;S5、进行改进的贝叶斯模型不确定性更新,输出更新后的最优建模参数以及建模参数的概率分布;S6、提取模型模态参数,进行模型参数不确定性更新,更新模型对于结构参数的敏感性,验证模型精度。本发明采用潜在的联合概率分布对结构构件的特性进行建模,使有限元模型可以真实的反映实际结构的变化,实现数字孪生。
-
公开(公告)号:CN114592887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247975.9
申请日:2022-03-14
申请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分类号: E21D11/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水隧洞内衬伸缩缝并缝工艺设计方法,具体包括,确定混凝土冷却至稳定温度的时间及稳定温度的数值,混凝土的应力大小与变化规律以及伸缩缝的开闭情况。本发明从衬砌变形特性出发,限制衬砌收缩变形、降低衬砌温度应力,通过调整伸缩缝并缝时的环境温度、通风冷却降温风速以及并缝材料的强度参数等,降低灌浆后伸缩缝再度张开的风险,避免了隧洞在伸缩缝处产生内外水渗漏等工程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670230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811519738.3
申请日:2018-12-12
申请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F30/23 , G06F113/14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道安全性评估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根据所述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进行多种极限状态分析,获得分析数据;根据所述分析数据得到所述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的剩余安全系数。充分考虑到PCCP管道在不同的安装地区,所用的回填土和管道基础也会有所不同,根据实际安装情况对PCCP管道进行安全分析,得到PCCP管道的剩余安全系数。在此基础之上可以根据该剩余安全系数进行安全分级,对安全分级低的可以及时安排人员进行维护或更换,防止事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2231954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100260.8
申请日:2020-10-15
申请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F30/2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工结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水工结构的已知物理参数构建有限元模型;S2、获取水工结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1阶及以上的自振频率和振型信息、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的自振频率和振型信息;S3、根据步骤S2得到的数据对需要调整的水工结构的物理参数建立确定性动力模型更新目标方程;S4、获取确定性动力模型更新目标方程的最小值所对应的需要调整的水工结构的物理参数的值,完成有限元模型的更新,即完成水工结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本方法只需要考虑水工结构的基本信息,根据基本信息和变化过程即可自动完成有限元模型的更新,进而实现水工结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
-
公开(公告)号:CN109670230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811519738.3
申请日:2018-12-12
申请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F17/5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道安全性评估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根据所述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进行多种极限状态分析,获得分析数据;根据所述分析数据得到所述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的剩余安全系数。充分考虑到PCCP管道在不同的安装地区,所用的回填土和管道基础也会有所不同,根据实际安装情况对PCCP管道进行安全分析,得到PCCP管道的剩余安全系数。在此基础之上可以根据该剩余安全系数进行安全分级,对安全分级低的可以及时安排人员进行维护或更换,防止事故的发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