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42469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412051.4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源卫星协同的湖库蓄水量时空变化遥感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GF‑7DLC影像开展无地面观测湖库地形遥感监测,获取湖库DSM地形数据;S2、构建基于DSM的无地面观测湖库水位‑水体面积‑蓄水量关系模型,即构建模型1;S3、构建基于测高卫星和遥感水体面积的无地面观测湖库水位‑水体面积‑蓄水量关系模型,即构建模型2;S4、模型1和模型2水位间断修正模型构建;S5、构建基于多源卫星协同的无地面观测湖库蓄水量遥感监测模型,即构建模型3;S6、用于无地面观测湖库蓄水量时空变化遥感监测。本发明提高了无地面观测湖库蓄水量遥感监测范围和监测精度,提升无地面观测湖库蓄水量时空变化监测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44872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11239.7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水色指数和红边波段色度角的湖库营养状态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湖库水体提取和影像裁剪获取湖库水域范围GF‑6WFV/Sentinel‑2MSI遥感反射率影像;S2、水体颜色指数FUI和红边波段色度角α′计算;S3、联合水体颜色指数FUI和红边波段色度角α′的单时相湖库营养状态评价;S4、基于不同时相湖库营养状态空间评价结果,实现湖库营养状态动态评价。本发明可以降低高CDOM或悬浮物浓度对营养状态评价的影响,减少由CDOM或悬浮物主导的中营养状态湖库水体被错误识别为富营养的比例,提高湖库营养状态遥感评价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257948A
公开(公告)日:2016-12-28
申请号:CN201610522123.0
申请日:2016-07-05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域降水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优化布局方法,包括:相关性计算;回归分析;去冗余站点;增设站点;增设站点布局优化计算;相似度计算;得到站点布局最佳方案。本发明对传统抽站法进行改进,基于改进的抽站法对现有降水监测站点点进行站网分析,去除冗余站点,在此基础上直接考虑路网对站点布设可行性的限制,确定增设站点的备选区,在备选区上增设站点,综合利用目标变量降水量和经纬度、高程、坡度以及坡向等环境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回归克里格方差为目标函数建立站点布局优化模型,基于并行设计的模拟退火算法,通过高性能求解站点布局优化模型,实现降水监测站点的优化布局。
-
公开(公告)号:CN110188483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474798.6
申请日:2019-06-0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构建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生成覆盖计算域的若干叶网格,根据叶网格的初始划分水平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子网格;其中初始划分水平为最大划分水平,叶网格为最大网格单元;S2、通过OpenMP建立并行模型,根据生成的叶网格和子网格在建立的并行模型中生成水动力水质模型自适应网格,得到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本方法能够大幅度降低自适应网格生成的时间,进而缩短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的构建时间,同时构建好的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能够细化地形坡度较大区域的网格,同时可以根据水位和污染物浓度梯度自适应调整网格大小,使得本方法可以保证模型的静水和谐性和模型的模拟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503578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568103.1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湖泊蓄水量遥感监测精度评价方法和系统,包括:基于地形数据构建湖泊蓄水量遥感监测模型;推导湖泊蓄水量遥感监测理论误差公式,获取湖泊蓄水量遥感监测精度影响因子;评价湖泊蓄水量遥感监测精度影响因子精度;基于理论误差公式和影响因子精度动态评价湖泊蓄水量遥感监测精度。本发明的优点是:基于理论误差公式,将湖泊蓄水量遥感监测精度直接评价难题转换为对湖泊蓄水量遥感监测精度影响因子的评价,为无地面观测湖泊蓄水量遥感监测精度动态评价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技术路径,并通过模块化设计,提升了湖泊蓄水量遥感监测和精度评价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17197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013803.6
申请日:2023-08-1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7/16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12 , G06F111/08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贝叶斯优化的高精度曲面建模降尺度校正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构建降尺度模型,以降水基准数据点为样本点要素;获取样本点数据和迭代初值;使用样本点数据和迭代初值计算高精度曲面建模;进行误差计算,得到误差值;获取高斯过程中的均值函数和协方差矩阵;判断是否达到最大迭代次数,若是则获取误差最小的高精度曲面建模模型参数对应的目标曲面,对已有降尺度结果进行校正;否则基于当前均值函数和协方差矩阵计算下一组高精度曲面建模模型参数,并计算样本点数据和迭代初值对应的目标曲面,重新获取误差值。本方法可以用于降尺度校正,具有较低的模型不确定性并能显著提高降尺度精度,进而得到精度更高的降尺度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15235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014074.6
申请日:2023-08-1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T17/00 , G06F18/241 , G06F18/214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像元卷积神经网络的统计降水降尺度方法,本发明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了环境变量与降水的空间分异性、陆表环境变量的交互作用、不同环境变量对降水影响的差异性、多环境变量共线性对降尺度模型干扰和可变面积单元选择等问题,实现陆表环境变量有效筛选。本方法构建了基于像元的卷积神经网络降水降尺度模型,实现了参数和超参数自优化、模型GPU和CPU并行计算,提升了降尺度模型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增强了降尺度模型对小流域和精确时间尺度的建模能力。本方法使用基于贝叶斯优化的高精度曲面建模方法对降水降尺度数据进行校正,解决了高精度校正模型参数选取、高效并行、模型不确定性问题,大幅提高了遥感降水降尺度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188483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910474798.6
申请日:2019-06-0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构建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生成覆盖计算域的若干叶网格,根据叶网格的初始划分水平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子网格;其中初始划分水平为最大划分水平,叶网格为最大网格单元;S2、通过OpenMP建立并行模型,根据生成的叶网格和子网格在建立的并行模型中生成水动力水质模型自适应网格,得到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本方法能够大幅度降低自适应网格生成的时间,进而缩短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的构建时间,同时构建好的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能够细化地形坡度较大区域的网格,同时可以根据水位和污染物浓度梯度自适应调整网格大小,使得本方法可以保证模型的静水和谐性和模型的模拟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50357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568103.1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湖泊蓄水量遥感监测精度评价方法和系统,包括:基于地形数据构建湖泊蓄水量遥感监测模型;推导湖泊蓄水量遥感监测理论误差公式,获取湖泊蓄水量遥感监测精度影响因子;评价湖泊蓄水量遥感监测精度影响因子精度;基于理论误差公式和影响因子精度动态评价湖泊蓄水量遥感监测精度。本发明的优点是:基于理论误差公式,将湖泊蓄水量遥感监测精度直接评价难题转换为对湖泊蓄水量遥感监测精度影响因子的评价,为无地面观测湖泊蓄水量遥感监测精度动态评价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技术路径,并通过模块化设计,提升了湖泊蓄水量遥感监测和精度评价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257948B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610522123.0
申请日:2016-07-05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域降水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优化布局方法,包括:相关性计算;回归分析;去冗余站点;增设站点;增设站点布局优化计算;相似度计算;得到站点布局最佳方案。本发明对传统抽站法进行改进,基于改进的抽站法对现有降水监测站点点进行站网分析,去除冗余站点,在此基础上直接考虑路网对站点布设可行性的限制,确定增设站点的备选区,在备选区上增设站点,综合利用目标变量降水量和经纬度、高程、坡度以及坡向等环境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回归克里格方差为目标函数建立站点布局优化模型,基于并行设计的模拟退火算法,通过高性能求解站点布局优化模型,实现降水监测站点的优化布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