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76896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600039.2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东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
IPC: E02B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预制直立式桩墙堤岸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中,预制直立式桩墙堤岸防护结构包括预制单元及用于连接于河岸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预制单元设有第一预留孔及预留半孔,所述第一预留孔和所述预留半孔均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预制单元,所述预留半孔设置于所述预制单元的侧壁上,左右相邻两所述预制单元拼接并形成防护层,左右相邻两所述预制单元的预留半孔拼接形成第二预留孔,若干个所述防护层沿上下方向叠放,上下相邻两所述第一预留孔相互正对并连通形成第一灌注孔位,上下相邻两所述第二预留孔相互正对并连通形成第二灌注孔位,若干个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灌注孔位及所述第二灌注孔位内。
-
公开(公告)号:CN110747863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0800202.7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东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
IPC: E02D1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沟槽后支护体系,用于对沟槽进行支护,包括侧挡结构及可伸缩支撑机构,两侧挡结构呈相对设置,侧挡结构均连接有用于带动其移动的移动机构,可伸缩支撑机构连接于两侧挡结构之间,借由可伸缩支撑机构伸长或收缩,以将两侧挡结构分别顶紧或释放于沟槽的两侧壁之间。可通过可伸缩支撑机构伸长,使得两侧挡结构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并顶紧于沟槽的两侧壁之间,从而对于沟槽开挖后的侧壁土体起支护加固作用;可通过可伸缩支撑机构收缩,带动两侧挡结构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并释放于沟槽的两侧壁之间,从而可利用移动机构带动侧挡结构移动,即带动整个沟槽后支护体系在沟槽内移动,从而可变换沟槽后支护体系对沟槽支护的作业面。
-
公开(公告)号:CN112096965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010785980.6
申请日:2020-08-0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东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距离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注浆减阻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开挖顶进坑和接收坑,提供若干个第一顶管及若干个第二顶管,第一顶管具有注浆孔;将泥水平衡顶管机从顶进坑沿顶管施工位置向接收坑的方向顶进;在第一顶管的注浆孔位置处安装注浆管,将第一顶管从顶进坑顶进顶管施工位置,并在第一顶管进入地层预设位置时向注浆孔注入泥浆,以进行减阻;随着泥水平衡顶管机的掘进,将第二顶管从顶进坑顶进顶管施工位置,并使第二顶管与第一顶管拼接在一起。本发明操作简单,又可有效增长一次顶进顶管距离,并节省造价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145322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810745470.9
申请日:2018-07-0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浆尾套,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设有供机头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筒体的另一端设有供小口径顶管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筒体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筒体的侧壁上设有供注浆管连接的注浆孔。由于本发明的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设备具有注浆尾套,通过注浆管将触变泥浆经注浆尾套的注浆孔注入顶管与土层之间,减少顶管与土层之间的摩擦阻力,避免顶管因阻力过大而爆裂或无法顶进,进而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另,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设备,该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设备具有该注浆尾套。
-
公开(公告)号:CN108797623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747153.0
申请日:2018-07-0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3/00 , E02D23/08 , E02D2300/002 , E02D260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装配式沉井,包括环形井体及若干管片螺栓,环形井体包括至少两个呈圆弧状的井片,井片的其中一相对的两侧设有第一弧形圆孔,周向方向相邻的两井片的第一弧形圆孔相通,管片螺栓穿过第一弧形圆孔将相邻两井片固定连接。在运输预制装配式沉井时,可拧松管片螺栓将相邻的两井片分别拆卸下来,从而减少预制装配式沉井所占用的运输空间,以便于将更多的预制装配式沉井运输走,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当运输的井片到达指定地点时,通过管片螺栓可相邻的两井片快速地装配连接起来,再将环形井体安装于沉井施工处并下沉,与现场浇筑混泥土相比,施工简单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沉井施工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145322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1810745470.9
申请日:2018-07-0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设备注浆尾套装置,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设有供机头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筒体的另一端设有供小口径顶管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筒体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筒体的侧壁上设有供注浆管连接的注浆孔。由于本发明的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设备注浆尾套装置,可通过注浆管将触变泥浆经注浆尾套的注浆孔注入顶管与土层之间,减少顶管与土层之间的摩擦阻力,避免顶管因阻力过大而爆裂或无法顶进,进而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404003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370095.1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东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灌注桩旋挖钻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其中,灌注桩旋挖钻系统包括高压注浆旋挖钻头、旋挖钻机车、高压注浆主管及高压注浆导管,高压注浆旋挖钻头内设有容置空间,且高压注浆旋挖钻头的侧壁设有高压注浆喷嘴;旋挖钻机车具有连接长筒部,连接长筒部与高压注浆旋挖钻头连接,旋挖钻机车可通过连接长筒部带动高压注浆旋挖钻头移动旋挖;高压注浆主管的一端穿设于连接长筒部内,高压注浆主管的另一端用于与位于泥浆池的压力注浆泵;高压注浆导管设置于容置空间内,且高压注浆导管的一端与高压注浆主管连接且连通,高压注浆导管的另一端与高压注浆喷嘴连接且连通。本发明可实现富水砂层灌注桩旋挖成孔,并有效保证富水砂质地层的成孔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18849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353914.1
申请日:2023-10-1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东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17/20 , E03F3/04 , E03F3/02 , E03F1/00 , E03F5/14 , E03B3/02 , E03F5/00 , A01G9/02 , A01G2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集排水浇灌功能的生态边坡及其施工方法,包括边坡基体、排水浇灌结构和框格梁,边坡基体开设有容纳腔,框格梁设置在边坡基体的坡面,排水浇灌结构位于框格梁和边坡基体之间,排水浇灌结构包括若干第一集水管、若干第二集水管和若干泄水滤管,第一集水管、第二集水管和泄水滤管互相连通,框格梁设有用于种植绿植的区域,泄水滤管的出水可对框格梁的绿植进行浇灌。该生态边坡既有利于边坡的排水,保证边坡的稳定性,还可以储水并浇灌坡面绿植,节省绿植浇灌用水,实现水资源再利用及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不造成环境污染,体现边坡的生态功能,绿植又可进一步保障边坡结构的稳定安全,且整个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排水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2122273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0950862.6
申请日:2020-09-10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东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包括清淤机构、检测机构和连接机构,清淤机构包括清淤本体,清淤本体位于后端的位置设有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设有分割部,清淤本体设有与第一腔连通的第一注水孔及若干第一出水孔,清淤本体还设有与第二腔连通的第二注水孔及若干第二出水孔;检测机构包括摄像部及与摄像部相连的无线端,摄像部于水平方向可360度旋转;检测机构借由连接机构实现与清淤机构相连。该装置操作简单,施工安全,可根据摄像部检测清淤效果,并可回拖再次清淤,确保清淤的质量,清淤结束后,通过摄像部对清淤管道进行检测,实现清淤及检测一体化施工,提高清淤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清淤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2096965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785980.6
申请日:2020-08-0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东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距离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注浆减阻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开挖顶进坑和接收坑,提供若干个第一顶管及若干个第二顶管,第一顶管具有注浆孔;将泥水平衡顶管机从顶进坑沿顶管施工位置向接收坑的方向顶进;在第一顶管的注浆孔位置处安装注浆管,将第一顶管从顶进坑顶进顶管施工位置,并在第一顶管进入地层预设位置时向注浆孔注入泥浆,以进行减阻;随着泥水平衡顶管机的掘进,将第二顶管从顶进坑顶进顶管施工位置,并使第二顶管与第一顶管拼接在一起。本发明操作简单,又可有效增长一次顶进顶管距离,并节省造价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