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直立式桩墙堤岸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76896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600039.2

    申请日:2020-06-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预制直立式桩墙堤岸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中,预制直立式桩墙堤岸防护结构包括预制单元及用于连接于河岸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预制单元设有第一预留孔及预留半孔,所述第一预留孔和所述预留半孔均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预制单元,所述预留半孔设置于所述预制单元的侧壁上,左右相邻两所述预制单元拼接并形成防护层,左右相邻两所述预制单元的预留半孔拼接形成第二预留孔,若干个所述防护层沿上下方向叠放,上下相邻两所述第一预留孔相互正对并连通形成第一灌注孔位,上下相邻两所述第二预留孔相互正对并连通形成第二灌注孔位,若干个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灌注孔位及所述第二灌注孔位内。

    沟槽后支护体系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747863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0800202.7

    申请日:2019-08-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沟槽后支护体系,用于对沟槽进行支护,包括侧挡结构及可伸缩支撑机构,两侧挡结构呈相对设置,侧挡结构均连接有用于带动其移动的移动机构,可伸缩支撑机构连接于两侧挡结构之间,借由可伸缩支撑机构伸长或收缩,以将两侧挡结构分别顶紧或释放于沟槽的两侧壁之间。可通过可伸缩支撑机构伸长,使得两侧挡结构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并顶紧于沟槽的两侧壁之间,从而对于沟槽开挖后的侧壁土体起支护加固作用;可通过可伸缩支撑机构收缩,带动两侧挡结构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并释放于沟槽的两侧壁之间,从而可利用移动机构带动侧挡结构移动,即带动整个沟槽后支护体系在沟槽内移动,从而可变换沟槽后支护体系对沟槽支护的作业面。

    注浆尾套及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0145322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810745470.9

    申请日:2018-07-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浆尾套,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设有供机头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筒体的另一端设有供小口径顶管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筒体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筒体的侧壁上设有供注浆管连接的注浆孔。由于本发明的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设备具有注浆尾套,通过注浆管将触变泥浆经注浆尾套的注浆孔注入顶管与土层之间,减少顶管与土层之间的摩擦阻力,避免顶管因阻力过大而爆裂或无法顶进,进而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另,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设备,该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设备具有该注浆尾套。

    井片、预制装配式沉井及沉井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97623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747153.0

    申请日:2018-07-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3/00 E02D23/08 E02D2300/002 E02D260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装配式沉井,包括环形井体及若干管片螺栓,环形井体包括至少两个呈圆弧状的井片,井片的其中一相对的两侧设有第一弧形圆孔,周向方向相邻的两井片的第一弧形圆孔相通,管片螺栓穿过第一弧形圆孔将相邻两井片固定连接。在运输预制装配式沉井时,可拧松管片螺栓将相邻的两井片分别拆卸下来,从而减少预制装配式沉井所占用的运输空间,以便于将更多的预制装配式沉井运输走,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当运输的井片到达指定地点时,通过管片螺栓可相邻的两井片快速地装配连接起来,再将环形井体安装于沉井施工处并下沉,与现场浇筑混泥土相比,施工简单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沉井施工方法。

    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设备注浆尾套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145322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1810745470.9

    申请日:2018-07-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设备注浆尾套装置,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设有供机头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筒体的另一端设有供小口径顶管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筒体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筒体的侧壁上设有供注浆管连接的注浆孔。由于本发明的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设备注浆尾套装置,可通过注浆管将触变泥浆经注浆尾套的注浆孔注入顶管与土层之间,减少顶管与土层之间的摩擦阻力,避免顶管因阻力过大而爆裂或无法顶进,进而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