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50108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1910398005.7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度变密度体重力梯度张量计算方法,属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根据研究区域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二度体截面近似为多边形,确定顶点的坐标;用二元多项式函数模拟二度体的密度变化;沿观测测线设置观测点并确定其坐标;指定当前观测点,计算当前观测点上多边形的每条边对应的重力梯度张量贡献值,并将其相加,即可得到当前观测点上重力梯度张量的值;重复以上计算步骤直至输出所有观测点上重力梯度张量的值。本方法使用在空间域中推导的解析公式,可以计算得到重力梯度张量的精确解析解。与常密度单元累加计算方法相比,在相同精度要求下,本方法效率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466933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110655576.1
申请日:2021-06-11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加权的地震斜率层析成像方法,属于地震资料处理的速度建模技术领域。其解决了由于复杂构造区域深部反射同相轴微弱,有效信号较少而导致深部速度建模效果差的问题,在保证浅层速度精度的同时,提高了深部地层速度的反演精度。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对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拾取反射波的走时和斜率,形成观测数据;建立初始速度模型和初始射线段参数,形成模型空间;射线段参数和速度模型联合反演;对反演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如果反演结果不收敛,则继续进行反演迭代,如果反演结果收敛,则输出速度模型和射线段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3468727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655587.X
申请日:2021-06-11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先验结构和已知点双重约束的层状密度建模方法,属于地球物理重力勘探技术领域。其包括如下步骤:设置重力观测点,获得各测点处的实测重力异常;对观测重力异常进行预处理和异常分离,获得研究区域的布格重力异常;对研究区进行密度模型参数化;计算重力核函数矩阵;构建先验结构模型和已知点约束矩阵;计算结构偏导数矩阵;建立总体目标函数求解获得最终反演的密度模型。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充分发挥先验结构对地层形状的指导作用和已知点对数量上的约束作用,解决了传统L2模反演无法重构多层层状密度分布的问题,双重约束减少反演多解性,能够获得符合先验地质结构的模型,反演效果明显优于空间平滑约束和井约束反演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060963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010017012.0
申请日:2020-01-08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微地震逆时成像聚焦位置和聚焦特征的速度评价方法,属于微地震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微地震观测记录;利用给定的纵波和横波速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对地震记录进行逆时反传,得到零延迟域的纵波自相关、横波自相关、纵横波互相关和空间‑时间延迟域和二维空间延迟域纵横波互相关的逆时成像结果;根据这些零延迟域自相关和互相关成像的聚焦位置的差异,以及空间‑时间延迟域和二维空间延迟域的纵横波互相关成像位置和聚焦程度的变化,评价逆时成像所用速度模型准确度,以解决微地震监测震源定位所用速度模型的评价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269211A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1102950.7
申请日:2020-10-15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τ‑p域地表非一致性长波长静校正方法,属于地球物理勘探的地震资料处理领域。本发明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对陆上地震资料进行预处理;2)建立近地表速度模型;3)将预处理后的地震资料从时间‑空间域变换到τ‑p域;4)计算每一个射线参数对应的静校正量;5)对变换后的地震资料进行静校正;6)将静校正后的地震资料从τ‑p域变换到时间‑空间域。应用本发明,可以实现对不同深度界面的反射波沿其在近地表低速层中的实际传播路径进行校正,克服了常用地表一致性静校正方法的不足,得到更加准确的静校正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269210A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1102822.2
申请日:2020-10-15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表一致性和非一致性联合静校正方法,属于地球物理勘探的地震资料处理领域。本发明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地震资料预处理;2)建立近地表速度模型;3)计算地表平均高程;4)对地表以上空气层以地表速度进行填充;5)计算炮点端和检波点端地表一致性静校正量;6)进行地表一致性静校正;7)将地震资料从时间‑空间域变换到τ‑p域;8)计算截距时间校正量;9)进行截距时间校正;10)将地震资料从τ‑p域变换到时间‑空间域。应用本发明,可以结合地表一致性和地表非一致性静校正方法的优点,克服单一方法的不足,得到准确的静校正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099082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1910520239.4
申请日:2019-06-17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共面元共方位角道集地震回折波走时反演的三维起伏地表速度建模方法,属于地震勘探走时反演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回折波走时数据;计算地表速度;获取共面元共方位角道集并编号;抽取当前共面元共方位角道集;将当前道集内的地震道按照偏移距从小到大排序;逐道计算回折波射线参数和速度梯度;逐道计算回折点速度和深度;判断是否还有未处理的共面元共方位角道集,如果有,则将下一个道集设置为当前共面元共方位角道集并进行处理,如果没有,则利用所有已计算的回折点速度和深度,计算离散模型所有网格点的速度;输出速度模型。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回折波走时反演方法不适用于近地表条件复杂地区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221035A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2010017501.6
申请日:2020-01-08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震反射波斜率和重力异常数据联合反演方法,属于地球物理勘探的地震和重力资料联合反演领域。其包括如下步骤:输入地震观测数据和重力异常观测数据集;给定初始模型;利用当前模型计算地震、重力数据集;获得计算数据集与观测数据集残差;建立联合反演目标函数;求解获得速度、密度更新量;更新模型;终止迭代输出最终结果。该发明同时利用地震波斜率和重力异常数据,在结构相似性约束下,采用多尺度策略迭代求取速度和密度差模型的更新量,最终同时获得具有相似结构的速度-密度模型。该联合反演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单一类型数据反演的多解性问题,获得精度更高的速度-密度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09444956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910020541.3
申请日:2019-01-09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Inventor: 张建中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起伏观测面地震斜率层析成像方法,属于地震资料处理的速度建模技术领域。其解决了现有三维斜率层析方法不适用于起伏观测面的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的地下速度建模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原始三维地震资料并进行预处理;拾取地震斜率与走时数据形成观测数据空间;建立初始速度模型和初始射线参数,形成模型空间;根据初始模型进行正演计算,获取计算数据空间;射线参数与速度模型联合反演;反演结果质量控制,更新模型;判断反演结果是否符合要求,符合则输出速度模型,不符合则继续迭代直到反演结果符合要求。本发明易于计算机自动化实现,对复杂地区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为陆地起伏地表地震成像提供有效的速度建模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488287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0084365.1
申请日:2022-01-25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地震数据道头炮检点坐标重建SPS文件的方法,属于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由原始地震数据逐炮逐道提取道头中的炮点和检波点坐标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坐标旋转,若是,则进行坐标旋转;若否,则执行下一步骤;可视化炮检点坐标,分析判断观测系统的类型;根据观测系统的类型将炮检点所在区域网格化,并逐炮逐道计算炮检点所在网格点位置,赋予相应的线号、桩号,生成SPS文件。本发明解决了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过程中SPS文件缺失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