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370253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10103214.6
申请日:2015-03-10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IPC: E21B4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热采方法及设备;在一口尾部上翘的井中,设置有至少包括防砂完井管柱、注热管柱和采油生产管柱的设备;蒸汽通过注热管柱的中心流入,通过打孔管进入注热腔,蒸汽经井上翘的尾部进入油藏上部储层降粘原油;降粘后的原油在重力作用下流向油藏底部,通过防砂筛管进入采油生产腔,在采油生产管柱的电潜泵机组举升作用下,通过采油生产通道采出地面;本方法实现在同一口井中实现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热采,适应海上油田开发井少的特点,提高了油井使用效率和海上热采开发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4818972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103230.5
申请日:2015-03-10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稠油注热和采油管柱及方法,防砂筛管分成注热腔和采油生产腔,注热腔顶部和采油生产腔顶部装有单流阀,防砂筛管与油层套管相连;中心管柱可重复起下,油管与电潜泵机组相连接,通过电缆连接至地面供电设备,油管内装有井下安全阀,通过液控管线连接至地面液压供给设备;在注热阶段,热介质从中心管柱注入后,可向筛管内流入的单流阀打开、可向筛管外流出的单流阀关闭,热介质通过注热腔流入油藏储层;在采油生产阶段,可向筛管外流出的单流阀打开,可向筛管内流入的单流阀关闭,油藏流体从油藏流入采油生产腔;本管柱减少了双向流动、温度变化对防砂筛管冲蚀影响,减少了热采作业对防砂筛管的破坏,延长油井生产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4818971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103217.X
申请日:2015-03-10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IPC: E21B4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稠油水平井分时分段注热采油管柱及其方法;管柱包括一个由中心管柱、防砂筛管和防砂封隔器组成的防砂完井管柱;中心管柱底部通过油管自由端依次连接有带孔管、N个球座和压力破裂盘,球座上有通孔;球座的通孔直径依次增大,钢球的外径也相对应的依次增大;热介质从中心管柱注入后,通过带孔管注入油藏储层,当达到目标后,投入外径最小的钢球,钢球穿过球座到达第1号球座关闭球座通孔,打压至设计压力后打开第1号压力破裂盘,通过第1号压力破裂盘向附近的油藏储层注热;当达到设计目标后,投入第2号钢球到达第2号球座关闭球座通孔,依次操作,可以依次打开上部的破裂盘,实现分时分段注热。
-
公开(公告)号:CN104790931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104452.9
申请日:2015-03-10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低渗油藏薄互层开发注采分枝井增控方法;一口单井的组成至少包括主井眼、采油分枝、注水分枝和人工裂缝,主井眼与注水分枝、采油分枝连通,采油分枝穿越至少1层油层与油层中的人工裂缝相通;本方法通过多条采油分枝及采油分枝上的人工裂缝不仅可以控制更多地下油气资源、而且通过注水分枝建立驱替压力递度、克服启动压差而增加采油效果,由于钻采油分枝和注水分枝成本远少于单独钻一口井的成本,大幅降低油气资源控制的作业成本,从而提高了海上低渗油藏开发的经济性;本方法利用一口井注采分枝井来实现控制和开发更多地下油气资源,适用于薄互层低渗油藏。
-
公开(公告)号:CN104818971B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510103217.X
申请日:2015-03-10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IPC: E21B4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稠油水平井分时分段注热采油管柱及其方法;管柱包括一个由中心管柱、防砂筛管和防砂封隔器组成的防砂完井管柱;中心管柱底部通过油管自由端依次连接有带孔管、N个球座和压力破裂盘,球座上有通孔;球座的通孔直径依次增大,钢球的外径也相对应的依次增大;热介质从中心管柱注入后,通过带孔管注入油藏储层,当达到目标后,投入外径最小的钢球,钢球穿过球座到达第1号球座关闭球座通孔,打压至设计压力后打开第1号压力破裂盘,通过第1号压力破裂盘向附近的油藏储层注热;当达到设计目标后,投入第2号钢球到达第2号球座关闭球座通孔,依次操作,可以依次打开上部的破裂盘,实现分时分段注热。
-
公开(公告)号:CN107201891A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710623955.6
申请日:2017-07-27
IPC: E21B43/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海上稠油油田吞吐后续转驱开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地层原油粘度介于350mPa·s和1000mPa·s之间,采用蒸汽吞吐转蒸汽驱的开发方式,具体地,开发初期采用蒸汽吞吐的开发方式,后续转而采用蒸汽驱的开发方式。本发明提出了适用于海上稠油油田进行吞吐转驱开发的转驱方式、合理转驱时机及最优注入参数等,克服了目前热采方案蒸汽吞吐轮次及平台设备寿命有限等缺点,满足海上稠油热采后续接替技术的要求。本发明对吞吐后续转驱在海上油田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4912551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510231207.4
申请日:2015-05-08
IPC: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水相渗曲线和驱油效率的标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进行室内油水相渗实验,结合实验基础参数,获得不同采样时刻下含水率、累计产油量、累计产水量等实验数据,绘制标定前的油水相渗曲线;2)采用张型广适水驱曲线对累计产油量和累计产水量进行拟合,求解可采储量;3)将可采储量和实验基础参数代入残余油饱和度表达式中,求解残余油饱和度;4)根据残余油饱和度和直线形式的水相相渗曲线指数式表达式,求解残余油饱和度对应的水相相对渗透率;5)将求解出的残余油饱和度及其对应的水相相对渗透率替换标定前油水相渗曲线中的残余油饱和度及其对应的水相相对渗透率,获得标定后的油水相渗曲线;6)根据求解出的残余油饱和度标定驱油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886649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119855.X
申请日:2017-03-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近似模型的多元热流体吞吐注入参数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多元热流体吞吐三维油藏数值模拟模型;2)选取注入干度、注入温度、注入速度和周期注入量四个注入参数作为设计优化变量;3)对注入参数选取初始的取值范围;4)采用试验设计方法针对多元热流体吞吐的注入参数来选取样本点;5)利用多元热流体吞吐三维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对样本点进行数值模拟计算;6)选取目标函数,利用各样本点的注入参数及其目标函数响应值构建表征多元热流体吞吐注入参数的近似模型;7)对近似模型的精度进行验证,若满足精度要求,则进行步骤8),若不满足精度要求,则回到步骤3);8)结合遗传算法对注入参数全局寻优,从而获得最优多元热流体吞吐注入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06869887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140413.3
申请日:2017-03-10
IPC: E21B43/243 , E21B43/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3/243 , E21B43/3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油田火烧油层开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水平井线性井网的井型井网,即采用水平注入井及水平生产井进行行列式驱替;其中,行列式驱替是指注采井排列关系为一排生产井与一排注入井相互间隔,生产井与注入井相互对应。本发明提出了水平井线性井网这个适用于海上油田进行火烧油层开发的井型井网,水平注入井分布在油层底部,氧化反应形成的焦炭多形成于油层底部,可以有效地避免常规火驱开发空气超覆的不利因素;水平生产井可以更好地发挥可流动区泄油作用以及蒸汽的泄油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021778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74274.6
申请日:2016-05-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36 , E21B43/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CO2驱替动态混相压力的确定方法。该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CO2‑地层原油间的界面张力的测定;(2)将地层原油的物性参数输入至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的PVTi模块中,拟合流体的参数使PVTi模块中的流体与地层原油的性质相同;在PVTi模块中模拟CO2驱替,当压力为上述测定的油藏初始情况下的最小混相压力时,监测PVTi模块中的油气界面张力;当油气界面张力为零时,此时导出流体性质数据;(3)将导出的流体性质数据放入目标油田的数值模拟模型中,进行虚拟开发;通过分析数值模拟模型中每个网格的界面张力变化,即确定此时的混相压力。本发明为一种完善的利用物理和数值模拟手段定量表征动态混相压力的方法,为CO2驱油渗流机理及开发规律的研究提供了关键技术手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