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灌注及监测井系统的钻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75391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823376.6

    申请日:2024-06-25

    摘要: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灌注及监测井系统的钻井方法,包括:对二氧化碳目标储层进行地质勘察;钻设灌注主井,灌注主井的底部延伸到目标储层内部,并进行射孔;以灌注主井的底端为起点,沿着水平方向钻进若干个灌注分井,并以该起点为圆心呈辐射状分布,对灌注分井射孔并设置监测探头;利用上述圆心,以第一半径对应的圆弧线为分界线,将目标储层由内至外划分为内扩散区、外扩散区,灌注分井末端以外的储层为远度扩散区;内扩散区内相邻灌注分井之间设置内连接井;沿着从圆心到分界线的方向,各个内连接井与圆心的距离逐渐增大;分界线和外扩散区内设置若干圈外连接井,沿着从分界线到灌注分井末端的方向,每圈外连接井的内径逐渐增大。

    一种液、气两相联合地质封存的封存井钻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27451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757169.5

    申请日:2024-06-13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气两相联合地质封存的封存井钻井方法,包括:从地面向下钻进至饮用含水层底部,安装一开井筒;二开井筒分为若干段二开分井筒,且内壁上预设若干个第一基座,对应气体封存储层的二开分井筒的侧壁上设排气孔,最底部的二开分井筒的底面封闭且中央留有穿井孔;向下钻进至气体封存储层底部,安装二开井筒;三开井筒分为若干段三开分井筒,且外壁上预设若干个第二基座;三开井筒上部预设气液分离部件;向下钻进至液体封存储层底部,安装三开井筒,在三开井筒贯穿穿井孔的位置的外部,使用泥浆密封;第二基座与第一基座一一对应,再安装支撑杆;封闭二开井筒和三开井筒的顶部。

    一种矿井涌水量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98043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010609810.2

    申请日:2020-06-29

    IPC分类号: G06Q10/04 G06Q50/02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矿井涌水量计算方法,提出矿井涌水量非稳定流动态预测方法‑非稳定流释水‑断面流法,在计算矿井涌水量时,考虑了因煤层上覆地层周期性冒裂形成的冒裂二元结构体的自身含水释放量,与其外侧含水断面的弹性释水量叠加得到矿井涌水量,对于冒裂二元结构体的外侧释水断面,研究了其工作面随时间不断推进的迭代过程,推导出每次顶板冒裂各释水断面持续释水时间以及涌水量,提供了新的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非稳定释水‑断面流法,能够计算在不断推进迭代过程中的矿井涌水量,考虑的矿井涌水量相关因素更加全面,最终计算出的矿井涌水量更加准确。

    矿井水回注方法及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302717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119812.X

    申请日:2020-10-19

    IPC分类号: E21F17/00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矿井水回注方法及装置,所述矿井水回注方法包括:获取矿井水回注空间类型;基于回注井的压力特征,确定矿井水回注压力;基于渗流理论,确定矿井水最大回注量;基于所述矿井水回注空间类型、所述矿井水回注压力和所述矿井水最大回注量,向所述回注井注入矿井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矿井水回注方法及装置,通过基于获取到的矿井水回注空间类型、矿井水回注压力和矿井水最大回注量,控制矿井水的回注过程,能够在保证矿井水回注过程安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升矿井水回注的体积,实现矿井水回注的精细化和可控化,提升安全性能。

    针对高盐水深部地质封存的动静态结合监测体系的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25413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1087721.0

    申请日:2024-08-09

    IPC分类号: G01V11/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针对高盐水深部地质封存的动静态结合监测体系的构建方法,包括:对高盐废水目标储层进行地质勘查;以高盐废水封存井的圆心为所述监测体系的圆心,在地表铺设微地震探头,若干个微地震探头排成一条半径直线,若干条半径直线围绕圆心呈辐射状分布;以圆心为基准,以第一半径对应的圆弧线为分界线,对地表进行划分,圆心至分界线的区域为内流动区,分界线至半径直线的末端的区域为外流动区,半径直线末端以外的区域为远度流动区;内流动区内,沿着从圆心到分界线的方向,同一条半径直线上相邻的两个微地震探头的间距逐渐减小;外流动区内,同一条半径直线上相邻的两个微地震探头的间距相等;相邻的两个半径直线之间均埋设电磁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