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2847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606048.2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风光火蓄储外送通道直流输电曲线拟定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给出风光火蓄储外送通道系统参数及配套电源参数;得到风光出力叠加后的全年逐时出力;将日内的风光逐时出力划分为三个区段并分别求取平均值,得到三台阶风光出力曲线;得到风光火出力曲线;在风光火出力曲线的基础上得到风光火蓄储出力曲线;根据直流最大送电功率与最小运行功率对风光火蓄储出力曲线进行修正,并根据火电调节系数调整最终曲线。该曲线拟定方法为高比例新能源、低占比火电外送通道的运行模式研究提供思路,为高比例新能源通道下火电的定位、抽蓄和储能的工作位置分析提供参考,对于直流外送通道的适应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408081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557954.8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Inventor: 李富春 , 卢苗 , 张君 , 田旭 , 冯斌 , 党楠 , 刘飞 , 张祥成 , 孙沛 , 王昭 , 杨攀峰 , 李红霞 , 杨海林 , 秦绪武 , 王猛 , 白左霞 , 杨欣 , 陈思柔 , 许美朋 , 李雨田 , 李积泰 , 范瑞铭 , 车琰瑛 , 赵雪 , 王渊龄 , 陈雪
IPC: G06F30/20 , G06F17/18 , G06Q50/06 , G06F111/02 , G06F119/08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化项目电加热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给出一体化项目光伏装机和光热装机,根据当地典型年份太阳能资源,模拟光伏出力曲线和光热聚光集热系统热量曲线;根据全网新能源消纳情况给定一体化项目输出限额,通过全时段生产模拟计算,输出光伏和光热实际发电量;拟定电加热容量序列,通过全时段生产模拟计算电加热容量序列中吸收新能源弃电电量,输出光伏发电量和光热实际发电量;根据一体化项目电量变化计算电加热加入后增加的发电量,确定电加热装置最优容量。该分析方法可为光伏光热一体化项目中电加热装置优化设计提供方法指导,为一体化项目获取额外收益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776422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605009.0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风光储外送通道利用小时数优化确定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给出风光储外送通道最大输送功率、光伏、风电出力特性;统计全年光伏、风电发电量,并根据全年光伏、风电发电量计算直流通道落地电价;在直流通道落地电价基础上,以通道综合落地电价最低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在给定通道利用小时数下得到该利用小时数下的最优风光规模;优化通道利用小时数,返回所述统计全年光伏、风电发电量,在满足通道利用小时数约束条件下求解所述优化模型,得到最终风光储外送通道利用小时数。该分析方法可为纯新能源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规划研究提供方法指导,为纯新能源外送通道规划提供参考,对于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62323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252663.2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IPC: G06F30/27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F111/04
Abstract: 一种基于LEAP模型的用氢负荷的发展预测方法,其步骤包括:S1、建立LEAP模型;LEAP模型中设有多个用氢部门;S2、通过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多个用氢部门的能源数据;S3、建立影响因素预测模型,并基于影响因素预测模型获得用影响因素预测结果;S4、将能源数据和影响因素预测结果代入LEAP模型,并求解获得多个用氢部门的氢负荷预测结果。本发明基于LEAP模型,将全局终端氢能需求划分为多个用氢部门,通过各维度的数据输入,对不同情景和时间维度的用氢负荷情况进行数据处理及修正,以获得更为精确的预测结果,其有利于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为未来能源系统规划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59535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605623.7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电网故障后柔性直流提供的无功功率的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方法通过柔性直流换流母线在交流电网故障后的电压跌落值满足无功‑电压下垂控制条件的情况下,根据采集的实时数据计算距离柔性直流换流站最近的特高压直流多馈入短路比,并按照设置的无功电流比例系数生成策略确定动态无功电流比例系数,得到柔性直流向交流电网提供的无功补偿值,从而保证在柔性直流换流站故障穿越的同时,充分利用柔直换流器裕度为系统提供无功补偿,加快了故障近区电压的恢复速度,有效维持了系统电压的安全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5680358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122952.1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高海拔的输电线路垂直排列杆塔,直线塔型采用垂直排列方式,绝缘子串呈“I”型布置或“V”型布置中的其中一种,塔头布置满足间隙圆要求,地线采用双地线方式;耐张塔型采用垂直排列方式,绝缘子串呈水平布置,塔头布置满足间隙圆要求,地线采用双地线方式,导线挂点设置在塔身处;跳线绝缘子串呈“I”型布置,采用双串型式,跳线引流采用钢管硬跳型式,满足跳线与塔身的间隙距离要求。本发明能够有效压缩输电线路的走廊,满足目前新能源或工业园区线路走廊的特殊要求,同时能够有效解决输电线路铁塔预偏问题,较典型塔型,能够保证线路位移的统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59196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125944.2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一种新型多回电缆环型综合检修井,涉及检修井技术领域,检修井向下挖掘至与电缆沟平齐,其特征在于,其由余缆区(1)、电缆引上区(2)、主检修区(3)、终端杆(4)组成,余缆区(1)和主检修区(3)组成8字形,电缆(6)沿余缆区(1)和主检修区(3)边沿布设最后通过电缆引上区(2)引入终端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保证电缆、沟道、终端塔等各项设施安全的前提下,重新调整了终端塔处电缆井的外形结构,并对电缆井的功能性进行了整合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62398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01030.5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北京新源智慧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33 , G06Q10/04 , G06Q10/101 , G06Q50/06
Abstract: 考虑多区域电网互联互济的电力系统多目标协同规划方法:电力系统可靠性指标构建;电力系统供电裕度指标构建;构建双层优化模型;双层优化模型求解。本发明考虑建立多区域电网互联互济的电力系统多目标协同规划,上层模型以最大化电力系统可靠性与供电裕度指标的多目标模型,下层模型以电力系统容量规划与运行调度的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双层优化模型,利用和声搜索算法来求解双层模型,不仅在寻找全局最优解方面表现出色,其速度远超传统方法,能够在搜索空间中有效地探索和利用信息,更快地找到全局最优解;考虑新型电力系统可靠性,多区域互联特性,以电力系统源网荷储一体化规划视角出发有助于推进跨区域电网互联,有利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公开(公告)号:CN11785226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756767.2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暂态仿真中自适应新能源场站接口的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数字仿真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获取电磁暂态仿真过程中的机电数据,基于所述机电数据,获取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时的电气量参数;基于所述电气量参数,以预设方式计算出电磁暂态仿真过程中新能源单机模型的并联数量;基于确定并联数量的新能源单机模型,检测新能源接入点潮流的节点电压,基于所述节点电压提供新能源场站接口。本发明能够实现不同潮流数据下自动确定新能源单机模型的并联数量,实现无需频繁改变机电数据就能接入不同类型、不同电压等级的新能源模型,并将新能源接入点电压限制在规定范围内,在大电网电磁暂态建模中能够大大减小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67408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557888.4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Inventor: 李立新 , 田旭 , 范瑞铭 , 张鑫 , 刘飞 , 李媛媛 , 王渊龄 , 谢岩 , 刘联涛 , 罗红梅 , 李红霞 , 高雯曼 , 王世斌 , 陈湘 , 张祥成 , 霍启迪 , 杨海林 , 王子琪 , 张桂红 , 李积泰 , 白左霞 , 赵雪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分布式调相机的配置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将所述嵌入数据嵌入至BPA仿真数据,生成目标数据;获取稳定特性仿真结果,基于所述稳定仿真结果,确定导致新能源脱网的限制故障;确定所述限制故障的影响范围,基于所述影响范围,生成分布式调相机的初步配置方案;确定所述初步配置方案的配置效果,基于所述配置效果及送端多直流的交互影响,对所述初步配置方案进行调整,以生成所述分布式调相机的配置方案,以所述配置方案,对高比例新能源特高压直流外送系统的分布式调相机进行配置。本发明方法具有较好的实际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