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936145B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511016312.2
申请日:2015-12-29
IPC: H02J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能电站的寿命优化控制方法,通过对储能电站进行储能电池健康度评估与累计损伤计算;对储能电站进行中短期优化,得到储能充放电区间;对储能电站进行超短期优化,划分储能工作区间,得到基于实时SOC设置的储能充放电功率范围;对储能电站进行优化控制。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储能电站的寿命优化控制方法,该方法可靠实现了对储能全寿命分段式控制及合理的维护储能运行,并有效延长储能电站替换周期,减少了运行折旧成本,提高储能电站运行的经济性及高效性;进而保证了储能电站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936145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511016312.2
申请日:2015-12-29
IPC: H02J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能电站的寿命优化控制方法,通过对储能电站进行储能电池健康度评估与累计损伤计算;对储能电站进行中短期优化,得到储能充放电区间;对储能电站进行超短期优化,划分储能工作区间,得到基于实时SOC设置的储能充放电功率范围;对储能电站进行优化控制。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储能电站的寿命优化控制方法,该方法可靠实现了对储能全寿命分段式控制及合理的维护储能运行,并有效延长储能电站替换周期,减少了运行折旧成本,提高储能电站运行的经济性及高效性;进而保证了储能电站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746402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310683419.7
申请日:2013-12-1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76 , Y02E60/76 , Y02P80/14 , Y04S10/545 , Y04S4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入风储互补微网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具体步骤为:步骤1、通过蒙特卡洛法对配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仿真,获取配电网的可靠性指标;步骤2、依据可靠性指标对配电网进行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步骤3、获取接入风储互补微网后的配电网的可靠性指标。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接入风储互补微网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建立接入风储互补微网的配电网模型时充分考虑分布式发电中风机、储能装置与配电网的互动,模拟风储互补微网对配电网可靠性影响,从而获得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接入风储互补微网后配电网的可靠性评估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870888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084222.6
申请日:2014-03-10
IPC: G06Q1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负荷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电动汽车充电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对所述影响因素进行建模;确定电动汽车充电功率的影响因素,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预测不同影响因素下单量电动汽车一天内各时段的充电功率;确定不同职住空间的数量和每一职住空间所包含的电动汽车数量,根据不同所述影响因素下单量电动汽车一天内各时段的充电功率叠加获得每一职住区间内充电的电动汽车群体在一天内各时段的充电功率,叠加获得整个电动汽车群体在一天内各时段的充电负荷。该方法针对用户行为、充电模式、动力电池特性、渗透率、电价等因素分别进行研究,确定各项因素对电动汽车充电功率特性的影响,进行充电功率期望值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03746402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10683419.7
申请日:2013-12-1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76 , Y02E60/76 , Y02P80/14 , Y04S10/545 , Y04S4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入风储互补微网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具体步骤为:步骤1、通过蒙特卡洛法对配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仿真,获取配电网的可靠性指标;步骤2、依据可靠性指标对配电网进行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步骤3、获取接入风储互补微网后的配电网的可靠性指标。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接入风储互补微网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建立接入风储互补微网的配电网模型时充分考虑分布式发电中风机、储能装置与配电网的互动,模拟风储互补微网对配电网可靠性影响,从而获得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接入风储互补微网后配电网的可靠性评估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811455B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1610147036.1
申请日:2016-03-15
Inventor: 胡金杭 , 李官军 , 陶以彬 , 桑丙玉 , 杨波 , 张宇 , 余豪杰 , 刘欢 , 冯鑫振 , 周晨 , 李跃龙 , 朱红保 , 鄢盛驰 , 侯书毅 , 曹远志 , 崔红芬 , 庄俊 , 卢俊峰 , 孙博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虚拟同步发电特性的光储一体化控制系统,系统包括:发电单元依次与直流变换单元和交流变换单元连接,测量单元分别与发电单元和直流变换单元之间的连接线、直流变换单元和交流变换单元之间的连接线、交流变换单元与输电线路之间的连接线以及光储一体化控制单元连接,光储一体化控制单元分别与控制处理单元和虚拟同步发电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处理单元与直流变换单元连接,虚拟同步发电控制单元与交流变换单元连接;本发明提供的系统能够将光伏与储能发电单元以在直流侧汇集的方式,提高了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且采用虚拟同步发电特性的控制方式并入电网,在电网断开时快速的支撑系统电压与频率,提高光储一体化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998099B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710106973.7
申请日:2017-02-27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龙岩供电公司
IPC: H02J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间断供电情况下移动储能供电系统接入退出控制方法,提供一移动储能供电系统拓扑结构,当所述移动储能供电系统拓扑结构为双级型拓扑结构时,其中交直流变换部分由两套PCS构成,电池侧PCS交流侧与电网相连,直流侧与储能系统相连,负荷侧PCS交流侧与负荷相连,直流侧与储能系统相连;储能系统与交直流变换部分的直流侧相连;移动储能供电系统与电网快速接口分为串联型接口柜和并联型接口柜,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实现移动储能系统的快速接入与退出。本发明提供的接口技术能够在不断电情况下实现移动储能系统的快速接入,在供电工作完成之后实现系统快速退出,降低运维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对负荷的不间断供电。
-
公开(公告)号:CN107528495B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710874769.X
申请日:2017-09-25
IPC: H02M7/5395 , H02M1/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PWM逆变器抗冲击能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检测PWM逆变器侧电流;当PWM逆变器侧电流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启动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并在启动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后根据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调整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当PWM逆变器侧电流小于预先设定的阈值,且虚拟阻抗控制环节为启动状态时,设定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无效。本发明解决当PWM逆变器在运行过程中投入冲击性负荷时,由于冲击电流引起过的过流或过压故障等抗扰性及带载能力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528329B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710571159.2
申请日:2017-07-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储能单元的虚拟同步机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所述虚拟同步机控制器包括:αβ/dq坐标变换器、功率计算单元、第一低通滤波器、第二低通滤波器、一次调频控制单元、一次调压控制单元、功率外环控制单元、惯性阻尼控制单元、第一加法器、第二加法器、同期控制单元、电压内环控制单元、dq/αβ度变换器和SVPWM模块;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储能变流器模拟同步发电机一次调频调压特性,并具有同步发电机的阻尼特性及惯性支撑能力。通过本发明方法可提高储能变流器在微电网中支撑系统电压/频率的能力,以解决微电网系统的低惯量、欠阻尼问题,以达到提高微电网电压频率抗扰性及稳定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9802413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711146742.5
申请日:2017-11-1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动支撑电网频率响应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采集的电网频率获得电网的频率偏差值;将所述电网的频率偏差值与预先设定的频率偏差限值进行比较,确定储能系统的响应模式;根据所述响应模式确定储能系统运行功率调整值。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能量型储能系统设置不同的工作模式使其能够依据电网频率波动程度的大小和自身SOC状况合理安排出力大小及深度,既体现了储能系统的主动性,又具有对电网连接的友好性。模拟传统发电机组的下垂特性及考虑储能系统自身的约束条件确定下垂增益进行主动支撑,体现出了系统响应的精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