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997952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610045528.X
申请日:2016-01-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铅炭电池正极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正极添加剂为外表面镀有一层亚氧化钛薄膜的一维纳米导电材料,亚氧化钛薄膜的钛氧化物包括Ti4O7、Ti5O9和Ti6O11,其中,Ti4O7、Ti5O9和Ti6O11总量不低于85%,Ti4O7不低于65%,亚氧化钛薄膜的厚度为10nm~10μm。本发明提供的一维纳米导电材料添加到正极活性物质中,形成空间网络框架,避免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正极材料软化、脱落,显著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可使电池比能量超过45wh/kg、充放电循环寿命达3200次以上;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在生产线上连续生产,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6997952A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610045528.X
申请日:2016-01-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铅炭电池正极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正极添加剂为外表面镀有一层亚氧化钛薄膜的一维纳米导电材料,亚氧化钛薄膜的钛氧化物包括Ti4O7、Ti5O9和Ti6O11,其中,Ti4O7、Ti5O9和Ti6O11总量不低于85%,Ti4O7不低于65%,亚氧化钛薄膜的厚度为10nm~10μm。本发明提供的一维纳米导电材料添加到正极活性物质中,形成空间网络框架,避免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正极材料软化、脱落,显著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可使电池比能量超过45wh/kg、充放电循环寿命达3200次以上;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在生产线上连续生产,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4614684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79501.8
申请日:2015-02-13
IPC: G01R31/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能电池响应能力的工况评价方法,包括:1)选取储能电池的实际运行工况,确定储能电池工况响应能力的评价类别;2)从不同厂家分别抽样选取待评价的储能电池;3)对储能电池的实际运行工况进行重构,制定实验测试工况;4)待评价的储能电池执行实验测试工况,并记录当前的实验测试数据;5)判断N个评价类别是否全部执行实验测试工况,若是返回3),若否则对比不同厂家储能电池在同一种实验测试工况下储能电池性能指标,完成工况评价。本发明从实际应用所关注的重点性能类别出发,基于储能系统实际运行数据,能够全面、准确、有针对性的开展储能电池的工况适用性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6935890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511019108.6
申请日:2015-12-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1M8/18 , H01M8/0453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8 , H01M8/188 , H01M8/04537 , H01M8/045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流电池系统的自放电特性评价方法,包括:将液流电池系统放电至放电截止条件,然后在将其充电至充电截止条件,记录充电容量QC;在热备用状态下,所述液流电池系统运行在运行管理模式若干时间,记录该运行时间Tself_D;将所述液流电池系统放电至截止条件,记录电池剩余容量QR;计算并分析所述液流电池系统的特性参数,通过自放电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快速、准确、从液流电池系统的各个层次有针对性的评估自放电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033114A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510122357.1
申请日:2015-03-19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能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采集所述储能电池的外特性参数数据,并计算所述外特性参数数据的波动率;II、所述储能电池循环运行若干次后,采集外特性参数数据,并计算所述外特性参数数据的波动率;III、计算所述波动率的变化,判断所述电池是否健康。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电池相同条件下重复测试的外特性参数波动幅度来定量评估电池的健康状态,该方法测试简单、无需复杂算法,且可实现实时、在线评估,可以为锂离子电池的日常使用和维护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5205218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10527328.3
申请日:2015-08-25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模块化储能系统扩展分析方法,针对模块化储能系统的拓扑结构,将模块化储能系统中的对象抽象成为复杂网络中的节点,对象间的相互作用抽象为网络节点间的连边,采用二分网络模型建立模块化储能系统网络模型,该网络模型的物理意义清晰,易于工程人员操作和实现;针对在总单体电池节点数量扩增条件下,通过串联模组的串联倍增扩展,扩展模块化储能系统的电压/功率/容量等级;并联模组的并联倍增扩展,扩展模块化储能系统的电流/功率/容量等级两种扩展模式,利用扩展评价指标可以有效发现模块化储能系统结构的扩展规律,揭示影响模块化储能系统结构扩展。
-
公开(公告)号:CN102157985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110099443.7
申请日:2011-04-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22 , Y04S10/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类型大容量兆瓦级电池储能电站的电池功率控制方法,包括步骤A数据读取;B通过小波变换控制器模块确定各电池储能系统的总功率命令值;C通过功率分配控制器模块计算出每个储能子单元的电池功率命令值;D通过功率汇总模块对各储能子单元的电池功率命令值进行汇总;E数据输出。本发明通过工控机和通信平台完成基于锂离子、液流、钠硫等多类型大容量兆瓦级储能电站内部的电池功率协调控制,可实现对多类型大容量兆瓦级电池储能电站实时有效控制。且根据不同类型电池的特性,如分别由锂离子、钠硫及液流电池承担当前总功率需求中的低频、中频及高频分量,实现提高不同类型储能电池的使用效率,延长储能电池使用寿命的控制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033114B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510122357.1
申请日:2015-03-19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392 , G01R31/39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能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采集所述储能电池的外特性参数数据,并计算所述外特性参数数据的波动率;II、所述储能电池循环运行若干次后,采集外特性参数数据,并计算所述外特性参数数据的波动率;III、计算所述波动率的变化,判断所述电池是否健康。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电池相同条件下重复测试的外特性参数波动幅度来定量评估电池的健康状态,该方法测试简单、无需复杂算法,且可实现实时、在线评估,可以为锂离子电池的日常使用和维护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5099785B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510528095.9
申请日:2015-08-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模块化储能系统演化分析方法,将模块化储能系统中的对象抽象成为模块化储能系统网络模型中的节点,模块化储能系统中对象间的相互作用抽象为网络节点间的连边,采用二分网络模型建立模块化储能系统网络模型,模块化储能系统网络模型的物理意义清晰,易于工程人员操作和实现;针对在总单体电池节点数量不变的条件下,模块化储能系统有电压响应能力(串联结构)、电流响应能力(并联结构)两种基本演化方式,定义演化评价指标,可以有效发现系统结构演化规律,揭示影响模块化储能系统结构演化的原因和关键因素,为有针对性的提出模块化储能系统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5205218B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510527328.3
申请日:2015-08-25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模块化储能系统扩展分析方法,针对模块化储能系统的拓扑结构,将模块化储能系统中的对象抽象成为复杂网络中的节点,对象间的相互作用抽象为网络节点间的连边,采用二分网络模型建立模块化储能系统网络模型,该网络模型的物理意义清晰,易于工程人员操作和实现;针对在总单体电池节点数量扩增条件下,通过串联模组的串联倍增扩展,扩展模块化储能系统的电压/功率/容量等级;并联模组的并联倍增扩展,扩展模块化储能系统的电流/功率/容量等级两种扩展模式,利用扩展评价指标可以有效发现模块化储能系统结构的扩展规律,揭示影响模块化储能系统结构扩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