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90467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264729.5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刘伟 , 孟晓丽 , 陈海 , 赵海翔 , 盛万兴 , 刘洪 , 徐正阳 , 杨白洁 , 刘苑红 , 刘姝嫔 , 杨洋 , 李蕊 , 赵明欣 , 李胜文 , 王涛 , 范文奕 , 赵阳 , 陈刚 , 惠慧 , 闫涛 , 王昕萌 , 李鹏丽 , 王铭
IPC: G06F18/23 , G06F18/24 , G06F18/214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申请提出一种园区级区域能源互联网分类方法和系统,包括:采集区域内园区级区域能源互联网的能源运行数据,生成园区级区域能源互联网能源运行数据的样本集;基于所述样本集利用聚类算法对样本集的能源运行数据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基于聚类结果确定园区级区域能源互联网分类情况;本发明专利申请通过聚类分析能够对不同特征的园区级区域能源互联网类型进行有效划分,使得每种类型都具有显著的自身特点和相应的建设和运营模式,通过对不同类型园区级区域能源互联网的差异化分类,可以进一步提出针对每种类型园区级区域能源互联网的规划建设技术原则,指导不同类型能源互联网合理化规划建设,提供典型建设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11198332A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811362657.7
申请日:2018-11-1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随机场景下分布式电源接入中压馈线准入容量计算方法及装置,包括:根据分布式电源出力与中压馈线节点负荷功率,确定分布式电源接入中压馈线节点准入容量最低时刻所对应的随机场景;获取所述随机场景中分布式电源接入中压馈线的最大准入渗透率;根据分布式电源接入中压馈线的最大准入渗透率获取分布式电源接入中压馈线准入容量。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聚焦制约因素电气量,实现对中压馈线各种场景的综合分析,获取准入渗透率的分布规律,从而对分布式电源接入中压馈线的接入方式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0401215A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810376741.8
申请日:2018-04-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公司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电源最大容量计算方法及系统,包括:利用各分布式电源出力确定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馈线首端的最大电流畸变率;根据所述最大电流畸变率确定分布式电源最大容量。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以中压馈线首端电流畸变率为制约因素时分布式电源最大容量的计算方法,为考虑电流畸变率制约下的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大大降低了计算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391656A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810361348.1
申请日:2018-04-2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计算方法及装置,包括:利用中压馈线首端节点至中压馈线末端节点的距离与中压馈线末端节点至中压馈线除末端外任意节点的距离的差值,确定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馈线末端导致电压畸变率最大的适用条件;若所述差值满足所述适用条件,则根据试探渗透率的迭代更新确定中压馈线对分布式电源的渗透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以中压馈线末端电压畸变率为制约因素时分布式电源渗透率的计算方法,为考虑电压畸变率制约下的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大大降低了计算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401215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1810376741.8
申请日:2018-04-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公司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电源最大容量计算方法及系统,包括:利用各分布式电源出力确定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馈线首端的最大电流畸变率;根据所述最大电流畸变率确定分布式电源最大容量。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以中压馈线首端电流畸变率为制约因素时分布式电源最大容量的计算方法,为考虑电流畸变率制约下的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大大降低了计算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391656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1810361348.1
申请日:2018-04-2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计算方法及装置,包括:利用中压馈线首端节点至中压馈线末端节点的距离与中压馈线末端节点至中压馈线除末端外任意节点的距离的差值,确定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馈线末端导致电压畸变率最大的适用条件;若所述差值满足所述适用条件,则根据试探渗透率的迭代更新确定中压馈线对分布式电源的渗透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以中压馈线末端电压畸变率为制约因素时分布式电源渗透率的计算方法,为考虑电压畸变率制约下的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大大降低了计算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783552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1811430114.4
申请日:2018-11-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IPC: G06F16/25 , G06F16/2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清洗修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针对配电网终端设备自身产生的采集和数据传输中产生的数据错误,设立接入模块进行数据清洗修复;针对配电网信息系统中由信息化设备产生的数据错误,设立转换模块进行数据清洗修复;针对配电网多个业务信息系统间数据交互、数据加工中产生数据不良,设立规则库清洗模块;对于已经入库存储的历史数据的清洗,设立离线模块进行数据清洗修复,对整体历史数据进行逻辑排查。本发明能够高效判别数据误差、数据不良情况,防止数据漏判、错判,保证修复效率,满足上层业务应用数据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448929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1910822239.X
申请日:2019-09-0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4L9/40
Abstract: 一种通讯网络动态方防护方法及平台,包括:交换机将接收的外部主机发送的数据请求转发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转发所述数据请求至内部主机;内部主机对所述数据请求进行攻击检测,如果所述数据请求为攻击请求则生成攻击报告,并将所述攻击报告发送到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所述攻击报告为所述内部主机制定防护策略。本方案动内部主机根据外部主机发送的数据请求实时制定攻击报告,能够实时制定防护策略,提高了电力通讯网络防护的灵活性。所述交换机将数据请求和攻击报告发送至控制器,而非自主判断并转发,提高了电力通讯网络防护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31468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310785860.X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H02J3/00 , H02J3/38 , H02J3/46 , G06Q10/06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电台区安全运行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台区的动态优化调控方法及装置,包括:基于配电台区的运行情况从多个模型中动态选择一个模型作为优化控制模型,并求解所述优化控制模型,得到优化结果;基于所述优化结果,得到配电台区的优化控制方案;其中,所述多个模型包括:柔性调度模型、刚性控制模型。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结合台区源网荷储柔性协调调度和光伏刚性投切控制策略,以达到配电台区安全运行和多分布式光伏主体可靠发电的多方面最优化目的,不仅能够保障配电台区安全运行,而且能够降低分布式光伏发电损失,促进分布式光伏消纳,支撑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4077780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010825073.X
申请日:2020-08-1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10/063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线路风险预防方法及系统,包括:采用降维松弛方法对预先构建的配网重构模型进行降维处理;设置电缆线路中节点间的联络开关和分段开关状态变量,利用降维后的配网重构模型进行计算,得到系统损耗功率值;基于所述系统损耗功率值确定预防电缆线路风险时所述电缆线路中节点间的联络开关和分段开关状态。通过网络动态重构,降低风险电缆负荷,实现电缆线路风险自适应预防。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