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93818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1910196240.6
申请日:2019-03-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线路保护方法和装置,当配电线路上的保护装置被起动时,根据被起动保护装置及其相邻上、下侧保护装置在配电线路上安装点处故障发生前后的三相电流变化量进行故障定位;根据故障定位的结果,确定被起动保护装置及其相邻上、下侧保护装置的跳闸策略,以实现对配电线路的保护,本发明根据故障发生前后配电线路保护装置安装点的三相电流变化量进行故障定位,可以有效规避分布式电源接入后引起的故障电流大小差异较大的问题,并且可以自适应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动态接入,可实施性强,不会对配电线路的稳定运行产生影响,避免使用光纤差动保护,大大降低了配电线路保护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693818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1910196240.6
申请日:2019-03-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线路保护方法和装置,当配电线路上的保护装置被起动时,根据被起动保护装置及其相邻上、下侧保护装置在配电线路上安装点处故障发生前后的三相电流变化量进行故障定位;根据故障定位的结果,确定被起动保护装置及其相邻上、下侧保护装置的跳闸策略,以实现对配电线路的保护,本发明根据故障发生前后配电线路保护装置安装点的三相电流变化量进行故障定位,可以有效规避分布式电源接入后引起的故障电流大小差异较大的问题,并且可以自适应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动态接入,可实施性强,不会对配电线路的稳定运行产生影响,避免使用光纤差动保护,大大降低了配电线路保护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861190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106414.5
申请日:2019-02-0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动配电网开关站,分布式电源/负载通过所述开关站接入低压配电线路,包括:两条母线、至少两个完整串、母线差动保护装置和电流最大值保护装置;所述母线与所述配电线路的进线连接;所述两个完整串并联后接入所述两条母线之间;所述每个完整串至少包括3个串联的第一断路器,所述完整串的两个第一断路器之间设有引出线,所述分布式电源/负载通过所述引出线与所述开关站连接;所述每条母线与所述配电线路的进线之间设有第二断路器;所述母线差动保护装置通过引线分别接入所述第二断路器和与第二断路器相连的第一断路器;所述引出线上设有第三断路器;所述电流最大值保护装置通过引线接入所述第三断路器。
-
公开(公告)号:CN109921389B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1910094744.7
申请日:2019-01-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
IPC: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微电网保护方法,包括安装于各个断路器处的保护终端分别采集断路器处的直流电压瞬时值和电流瞬时值;当直流电压瞬时值小于整定值时,保护终端进行计算,得到故障信息标志值,并发送给保护装置;保护终端依据保护装置发送的跳闸指令,动作出口,分断断路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信数据源之间不需要时间同步,能够准确完成的故障定位和保护,保护区段内可自由接入分布式电源和储能,保护算法逻辑清晰、易于工程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109921389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094744.7
申请日:2019-01-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
IPC: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微电网保护方法,包括安装于各个断路器处的保护终端分别采集断路器处的直流电压瞬时值和电流瞬时值;当直流电压瞬时值小于整定值时,保护终端进行计算,得到故障信息标志值,并发送给保护装置;保护终端依据保护装置发送的跳闸指令,动作出口,分断断路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信数据源之间不需要时间同步,能够准确完成的故障定位和保护,保护区段内可自由接入分布式电源和储能,保护算法逻辑清晰、易于工程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109919658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1910071891.2
申请日:2019-01-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供电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30/0202 , G06Q50/06 , G06N3/006 , G06N3/08 , G06N3/0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博弈论的负荷控制方法及系统,获取历史数据和实时气象数据作为预测样本数据;根据预测样本数据制定多发电主体的电价;将所述多发电主体的电价和负荷侧的负荷需求作为动态博弈粒子输入到预先构建的博弈模型中,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满足多发电主体收益最大化目标的纳什均衡点;所述历史数据包括负荷需求历史数据、光伏发电历史数据和历史气象数据。本发明建立多利益主体交易的经济优化模型,基于动态博弈理论,利用动态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关于电价制定与负荷需求的纳什均衡问题,从而实现多发电主体的利益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0838716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1910943179.7
申请日:2019-09-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启动冲击电流抑制系统及方法,包括:并联在变压器的一次绕组侧的一组三相电抗器,与所述三相电抗器连接的储能装置,以及所述储能装置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变压器一次绕组侧的测量电流判断所述变压器是否产生冲击电流,若是,则根据电网侧的测量电压和变压器一次绕组侧的测量电流生成控制所述储能装置中逆变器的PWM脉冲信号,若否,则控制所述储能装置不工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变压器启动冲击电流抑制系统,可以快速地、同时地补偿变压器磁化冲击电流中的谐波分量、无功分量以及衰减的直流分量,提高电网侧电能质量;本发明将储能装置的逆变器以并联方式接入电网,显著减小了硬件成本以及改造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510527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1811272085.3
申请日:2018-10-30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 , 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潘家口蓄能电厂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步电机启动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通过控制静止变频器的输出电流令同步电机启动并加速直到达到设定的转速;并在建立输出电流失败时,通过补发脉冲和调节脉宽的方式重新建立输出电流;同时在同步电机的转速达到10%以上时,根据输出电流确定采用的控制方式使同步电机继续加速。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范围广,能够在建立输出电流失败时快速准确的恢复输出电流,并且能够解决同步电机转速震荡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872176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610858682.9
申请日:2016-09-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P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步机组启动用静止变频器的控制方法,其包括静止变频器启动的初始阶段及脉冲换相阶段,对开关器件触发脉冲构建重叠触发脉冲,确保开关器件触发导通,形成电流通路,迅速建立直流母线电流。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避免发生因变频器在强迫换相阶段无法建立直流母线电流而导致大型同步机组启动失败的事故;在无需增加硬件成本的条件下,提高了大型同步机组的启动成功率,降低了机组启动失败的风险和启动失败的事故发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707658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1004214.5
申请日:2019-10-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曹虹 , 王兴国 , 谢民 , 俞斌 , 王同文 , 杜丁香 , 王海港 , 邵庆祝 , 于洋 , 张骏 , 程晓平 , 王栋 , 叶远波 , 戴长春 , 陈实 , 黄太贵 , 孙月琴 , 张炜 , 刘路登 , 高博 , 丁津津 , 孙辉 , 张峰 , 张理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止直流连续换相失败的交流线路重合闸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在所述交流侧重合闸装置与直流侧重合闸装置之间通信有效时,在所述交流线路发生单相或多相故障时,控制交流侧对应的断路器跳开,及控制直流侧对应的断路器跳开;经过预先设定的延时后,控制交流侧对应的断路器重合闸;在交流侧对应的断路器重合闸成功之后,控制直流侧对应的断路器重合闸;在交流侧对应的断路器重合闸失败之后,控制交流侧的三相断路器跳开及控制直流侧的三相断路器跳开。该重合闸方法和系统有效地防止了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的发生,及由此导致的直流闭锁事故的发生,提高了系统运行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