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2336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224332.7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山东大学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F3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实时评估新能源电压支撑强度的方法及系统,属于大电网稳定分析与控制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基于所述交流电网等值阻抗矩阵计算得到新能源多场站的短路比;建立新能源多场站临界短路比的数据集;得到预测模型;实时获取新能源多场站的目标量测数据,将所述目标量测数据输入至预测模型进行计算,以得到新能源多场站的实时临界短路比,并获取目标量测数据的实时短路比,根据所述实时短路比与实时临界短路比的差值,实时评估新能源的电压支撑强度。本发明仅需要实时测量新能源多场站的实时数据,即可实时评估新能源的电压支撑强度,适用性较好,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780548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563189.4
申请日:2023-05-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山东大学
IPC: H02J3/12 , H02J3/46 , H02J3/00 , G06Q10/04 ,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F30/27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N3/08 , G06F111/04 , G06F111/08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电压支撑强度的可信度评估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待测电力系统的实时量测数据,输入至预先训练的基于多门控混合专家网络的临界短路比预测模型中,输出第一临界短路比区间;利用贝叶斯算法根据预先设置的不等式约束对第一临界短路比区间进行优化,确定第二临界短路比区间;根据预先设置的预测属性选取规则,从第二临界短路比区间中确定待测电力系统的临界短路比预测值;计算待测电力系统的实时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并与临界短路比预测值作差,确定待测电力系统的实时电压支撑强度裕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50240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222027.4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山东大学
IPC: G06F30/20 , H02J3/06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ython和PSD‑BPA的联合仿真方法及装置,首先进行潮流文件的解析与修改,然后生成潮流结果,其次计算稳定结果,最后进行样本特征的抽取与标签的计算。本发明通过Python与BPA的动态交互实现了临界短路比样本集批量仿真功能,避免人工重复操作存在的工作量大、效率低、易出错等问题,为数据驱动技术引入电压支撑强度领域提供数据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776727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613263.5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山东大学
IPC: H02J3/00 , G06F18/214 , G06F18/213 , G06F18/27 , G06N3/08 ,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压支撑强度实时监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属于电网稳定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预先训练好的图注意力网络模型,将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中无法量测的参数进行实时预测,进而实时量化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电压支撑强度,大大提高了电压支撑强度预测的准确性。并且,本发明所需的数据量和计算速度满足响应驱动的必要条件,有利于低成本、大范围应用,更好的提升电网对于新能源发电的消纳水平,提高新能源设备运行安全性,促进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电压支撑强度预测方法存在准确性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068694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010189947.7
申请日:2020-03-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融合GIS和虚拟现实的电网智能调控交互系统及其实现方法。该交互系统,包括:大电网智能调度时空大数据平台;融合GIS的大电网智能调度地图引擎可视化模块;大电网虚拟电子沙盘智能交互模块;大电网智能调度语音交互模块;面向大电网智能调控的人机交互子系统;其中,面向大电网智能调控的人机交互子系统,分别与大电网智能调度时空大数据平台、融合GIS的大电网智能调度地图引擎可视化模块、大电网虚拟电子沙盘智能交互模块及大电网智能调度语音交互模块连接,以实现与电网的多通道智能交互;多通道智能交互包括:语音交互、GIS交互、或虚拟现实交互。该交互系统可以保障大电网智能、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801399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273810.4
申请日:2024-09-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电压响应实时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建立含高比例新能源的交直流受端电力系统的电压响应降阶模型;利用建立的所述电压响应降阶模型,确定最小代价开机方案,以使得所述交直流受端电力系统在电压安全稳定基础上接入高比例新能源和直流;利用建立的电压失稳判据判断所述交直流受端电力系统失稳时,确定切负荷量方案,并执行所述切负荷量方案,以使得所述交直流受端电力系统接入高比例新能源和直流。如此,能够确定电压安全稳定预防控制措施能够确定失稳时电压安全稳定紧急控制措施,可全过程防控电压安全风险,实现含高比例新能源交直流受端电力系统的电压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880139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273810.4
申请日:2024-09-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电压响应实时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建立含高比例新能源的交直流受端电力系统的电压响应降阶模型;利用建立的所述电压响应降阶模型,确定最小代价开机方案,以使得所述交直流受端电力系统在电压安全稳定基础上接入高比例新能源和直流;利用建立的电压失稳判据判断所述交直流受端电力系统失稳时,确定切负荷量方案,并执行所述切负荷量方案,以使得所述交直流受端电力系统接入高比例新能源和直流。如此,能够确定电压安全稳定预防控制措施能够确定失稳时电压安全稳定紧急控制措施,可全过程防控电压安全风险,实现含高比例新能源交直流受端电力系统的电压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867687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138992.8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新能源切换特性的暂时工频过电压抑制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新能源接入的两机等值系统参数,并基于所述两机等值系统参数,获得戴维南等效电路的等值电势、等值阻抗,并确定戴维南等效电路的各电压向量关系;基于所述戴维南等效电路的各电压向量关系,分析新能源有功电流和新能源无功电流;绘制以所述新能源有功电流、新能源无功电流为自变量,机端电压为因变量的三维曲面,求解新能源电流约束;将新能源电流约束问题转化为压降矢量末端轨迹的求解问题,抑制过电压。从单因素有功、无功电流和联合电流角度分别展开分析,可用于指导大规模新能源安全可靠送出。
-
公开(公告)号:CN11852340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491174.6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T‑S模糊理论的新能源并网系统线性化建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新能源并网系统的系统参数和控制参数,基于系统参数和控制参数,定义成员函数和系数矩阵,基于系数矩阵,构造模糊集,基于成员函数和模糊集,构建线性化模型。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并网系统线性化建模方法及装置,可用于电力系统的宽频振荡风险评估和预警,尤其对于新能源出力频繁变动、系统运行方式频繁切换的场景下,基于该方法建立的新能源并网系统的线性化模型不需要重复建模和调参,显著提升了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100145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73793.0
申请日:2024-02-0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输电能力校核的方法及系统,属于电网安全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获取与特高压柔性直流系统输电能力相关的基础数据,基于所述基础数据,计算出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站短路电流水平;基于所述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站短路电流水平,筛选出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落点方案;基于所述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落点方案,筛选出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能力待校核方式,以计算出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能力Pdcmax;基于所述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能力Pdcmax,校核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在不同运行方式下的满送条件,以确定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的输电能力是否满足运行要求。本发明节省了人力物力,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