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输水系统的尾调通气洞兼交通洞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265992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110719351.8

    申请日:2021-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输水系统的尾调通气洞兼交通洞布置结构,在输水系统前期设计阶段沿输水线路布置有地质探洞,尾调室布置在输水线路尾水部分,尾调通气洞兼交通洞的进洞口与地质探洞的进洞口重合,连接在进洞口和尾调室之间的尾调通气洞兼交通洞分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为等断面设计,与进洞口连接的尾调通气洞兼交通洞的第一段的洞线与地质探洞的洞线重合,与尾调室连接的尾调通气洞兼交通洞的第三段设置有回车洞,连接第一段与第三段的尾调通气洞兼交通洞的第二段的洞线为“S”型曲线。与地质探洞永临结合布置,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经济安全。

    地下输水系统的尾调通气洞兼交通洞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265992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719351.8

    申请日:2021-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输水系统的尾调通气洞兼交通洞布置结构,在输水系统前期设计阶段沿输水线路布置有地质探洞,尾调室布置在输水线路尾水部分,尾调通气洞兼交通洞的进洞口与地质探洞的进洞口重合,连接在进洞口和尾调室之间的尾调通气洞兼交通洞分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为等断面设计,与进洞口连接的尾调通气洞兼交通洞的第一段的洞线与地质探洞的洞线重合,与尾调室连接的尾调通气洞兼交通洞的第三段设置有回车洞,连接第一段与第三段的尾调通气洞兼交通洞的第二段的洞线为“S”型曲线。与地质探洞永临结合布置,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经济安全。

    严寒地区抽水蓄能电站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坝体分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059499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111329815.0

    申请日:202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严寒地区抽水蓄能电站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坝体分区结构,依次包括上游抛石护坡、碎石垫层、上游填筑区、上游过渡II区、上游过渡I区、沥青混凝土心墙、下游过渡I区、下游过渡II区、下游填筑区和下游干砌石护坡,下游过渡II区为“L”形延伸至下游填筑区与下游坝基之间,形成下游水平过渡II区,在下游坝基与下游水平过渡II区之间还设置有下游坝基反滤层,在上游抛石护坡和碎石垫层之间设置有堆石护坡,在碎石垫层和上游填筑区之间设置有坝坡反滤层,上游过渡II区为“L”形延伸至上游填筑区与上游坝基之间,形成上游水平过渡II区,在上游坝基与上游水平过渡II区之间还设置有上游坝基反滤层,有效保证和提高砂砾石坝渗透稳定安全性能和抗冻胀安全性能。

    严寒地区抽水蓄能电站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坝体分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059499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29815.0

    申请日:202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严寒地区抽水蓄能电站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坝体分区结构,依次包括上游抛石护坡、碎石垫层、上游填筑区、上游过渡II区、上游过渡I区、沥青混凝土心墙、下游过渡I区、下游过渡II区、下游填筑区和下游干砌石护坡,下游过渡II区为“L”形延伸至下游填筑区与下游坝基之间,形成下游水平过渡II区,在下游坝基与下游水平过渡II区之间还设置有下游坝基反滤层,在上游抛石护坡和碎石垫层之间设置有堆石护坡,在碎石垫层和上游填筑区之间设置有坝坡反滤层,上游过渡II区为“L”形延伸至上游填筑区与上游坝基之间,形成上游水平过渡II区,在上游坝基与上游水平过渡II区之间还设置有上游坝基反滤层,有效保证和提高砂砾石坝渗透稳定安全性能和抗冻胀安全性能。

    一种轴线平行布置的两条泄水隧洞出口共用的泄水消能建筑物

    公开(公告)号:CN112832210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213516.4

    申请日:2021-0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线平行布置的两条泄水隧洞出口共用的泄水消能建筑物,第一泄洪排沙洞和第二泄洪排沙洞轴线平行布置,泄水消能建筑物包括泄槽、消力池、护坦、消力墩,第一泄洪排沙洞出口和第二泄洪排沙洞出口共用一个泄槽、一个消力池和一个护坦,泄水消能建筑物在平面上呈对称型布置。本发明在消除下泄水流能量同时,兼顾排沙、排大颗粒块石的功能,同时对于地形、地质条件受限的工程区,提供了一种可有效减少消力池布置长度、改善下游水流流态、提高消能效率、减少工程投资的消能结构布置型式,从而解决了两条轴线平行布置的泄水隧洞出口泄洪、排沙、消能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