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4993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184678.X
申请日:2024-08-27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 , 华能澜沧江上游水电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119/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工程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裂隙与基质网格的非达西渗流应力耦合仿真方法,输入裂隙和基质单元网格、边界条件、材料参数和控制参数等信息;给定基本未知量的初始值和初始应力;在每一时间步依次进行基质渗流和嵌入式裂隙非达西流迭代求解,以及基质应力平衡方程求解;判断是否收敛,若时间步计算未收敛则继续进行下一步迭代求解;达到收敛条件后,进入下一时间步求解,直到时间结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非达西渗流应力耦合仿真方法,改善了传统有限元求解时对局部结构面建模难度大、效率低、效果不佳等问题,可有效模拟高渗压下岩体非达西渗流特征和力学变形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1895822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11396.X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华能澜沧江上游水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厚覆盖层上面板堆石坝防渗结构及施工方法,涉及水利水电技术领域。本发明与之前的防渗结构相比,通过多道防渗墙和防渗墙‑连接板‑趾板防渗结构的柔性连接,使得大坝的防渗结构在发生较大变形时,依旧能够使用;采用新型趾板抗滑装置防止趾板发生大水平位移;还通过预埋监测管内的可替换式孔隙水压力监测设备解决大坝发生大变形后,内部孔隙水压力监测传感器损坏无法更换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20783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490280.2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 , 华能澜沧江上游水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提出了高坝大库峡谷区滑坡涌浪快速消浪装置,包括主浮板,所述主浮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副浮板,本发明中当涌浪作用下造成交叉连接件压缩或拉伸时,能够使交叉连接件上的齿条横向运动,进而由齿条与齿轮的啮合下,可通过轴杆带动叶板转动,由齿轮与弧形齿段的啮合下,可通过弧形齿段带动两侧的扰流机构同步旋转运动,且两侧叶板的旋转方向相同,两侧叶板对涌浪的搅动作用使两股涌浪相互冲撞,进而对涌浪进行扰流,阻挡波浪的传播,干扰波浪和破坏波浪内部的水质点运动,以达到消减涌浪势能的目的,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发明采用主、副浮板串联的布局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涌浪消能装置需要设置密集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44239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401031.8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 , 华能澜沧江上游水电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9B23/40 , G06F30/27 , G06F30/25 , G06F30/28 , G06N3/0985 , G06F18/2431 , G06N20/20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岩土力学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滑坡涌浪物理与数值混合模型构建方法、系统及应用,方法包括根据滑坡涌浪物理模型试验的第一结果,分析滑坡涌浪的滑坡失稳演化运动过程、滑坡入库首浪高度及涌浪传播过程;根据滑坡涌浪数值模型试验的第二结果,进行数值模拟试验;调整滑坡涌浪数值模拟试验中粒子大小以及核函数,使得滑坡涌浪数值模拟试验和滑坡涌浪物理模型试验中的首浪高度,到达对岸高度,涌浪压力分布一致;将调整后的滑坡涌浪数值模型作为获得的滑坡涌浪混合模型。系统包含第一结果获取模块、第二结果获取模块、试验参数调整模块、混合模型获取模块。本发明方便地对不同计算工况进行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917868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279120.X
申请日:2024-09-1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 , 华能澜沧江上游水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石力学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流变试验的岩芯试样长期强度评估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制备标准圆柱试样,按照流变试验对标准圆柱试样进行测试,得到流变曲线,对稳态流变速率倒数与应力水平对数进行拟合,得到拟合曲线;筛选曲线的曲率最大点,对曲线末端段近直线部分进行一次函数拟合过曲率最大点做水平线和的切线;绘制水平线和的切线的角平分线联立角平分线与末端段近直线部分进行一次函数得到交点横坐标,计算得到长期强度。系统包括曲线拟合模块、函数拟合模块、强度计算模块。本发明通过对岩芯试样的流变特性进行定量分析,实现了长期强度的有效评估;同时提供了相关的技术手段,确保了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67813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163516.8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澜沧江上游水电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1M10/0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类函数自适应的滑坡涌浪速度时程确定方法和装置,实施涌浪物理模型试验,通过涌浪物理模型试验获取第一测和第二测点数据集;基于第一测点数据集对各测点位置参数进行标定,得到测点位置参数,依据测点位置参数和第二测点数据集生成浪高‑时间分析数据三维数组;对三维数组按照时程进行分段,拟合获得分段后的浪高多类函数自适应公式;对分段后的浪高多类函数自适应公式进行求导,绘制测点涌浪爬升速度的时程曲线。本发明可高精度、高效率地确定滑坡涌浪速度时程,克服室内试验设备受限时,无法获取涌浪速度的问题,更清晰的认识室内涌浪物理模型试验的涌浪数据特征,高效总结试验涌浪速度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818700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90273.2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澜沧江上游水电有限公司
IPC: E02B8/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减轻涌浪对大坝冲击作用的装置,包括大坝,大坝坡面的底端设置有若干浮箱组件,若干浮箱组件沿着大坝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去、且若干浮箱组件之间通过钢绳串联,大坝两岸的底端均设置有用于对钢绳进行引导的导向组件,大坝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对钢绳进行固定的固定板,大坝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对钢绳进行收卷的收卷组件。本发明的主浮箱、副浮箱和副浮箱下接的翼板利用上部浮体结构阻挡波浪的传播或使其破碎,并干扰波浪和破坏波浪内部的水质点运动及翼板的阻尼作用以达到减轻涌浪对大坝冲击作用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17996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140295.2
申请日:2024-08-2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 , 华能澜沧江上游水电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31 , G06F18/25 , G06F123/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滑坡滑动模式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级数据矩阵的滑坡滑移模式识别方法和装置,获取滑坡安全监测表观位移及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时间序列插值;按照表观与深部测点位置相同原则,构建表观位移‑深部位移一级数据矩阵;依据实际监测频率,构建二级数据矩阵;确定数据分析子周期,构建三级数据矩阵;基于三级数据矩阵,计算深部不同位置与表观变形的相关性矩阵;基于相关性矩阵,定性判断表观位移与深部位移相关性,给出滑坡整体滑移的深度范围及滑移关键时间节点。本发明可识别滑移深度范围,并捕捉滑移关键时间节点,可以科学地掌握滑坡的时空变化趋势,为滑坡的安全治理措施布设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875874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23373.0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华能澜沧江上游水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3D打印的深部层状岩石物理模型试验方法,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获取原岩基本力学参数,设定原岩与物理模型试样的几何和应力相似比;设置正交试验表,根据该表配制满足可打印性的相似材料并进行3D打印;开展力学试验,获取满足应力相似比的正交试验组合,并根据几何相似比打印隧道模型;开展物理模型试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层状岩体隧道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充分考虑了层状模型试样与原岩在各向异性力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并充分结合物理模型试验及3D打印技术的优点,可靠、经济、科学地认知层状岩体的灾变机制,并为层状围岩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对层状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乃至岩石力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602891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410330.1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华能澜沧江上游水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水工模型试验长隧洞中动态气泡定量测量方法,使用一种包括底座、伸缩杆和测量绳的测量装置进行测量,在隧洞中有气泡的位置附近放置好底座并扶稳底座,根据伸缩杆上的刻度将伸缩杆伸长至H1,H1的长度与气泡长度相同,拉出四根测量绳,分别将测量绳端头对准气泡边缘的四个顶点,记录各测量绳的长度L1、L2、L3和L4并记录此刻的时间。待气泡有演变时,重复记录气泡的边缘位置各测量绳的长度及测试时间点。待气泡不再发生变化或因水压等原因消失,测量完毕。将测试的数据成果和原图上一致的点相对应,就得到气泡的参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