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1288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310425408.2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J5/06 , D06M15/564 , D06M10/00 , C08L81/02 , D06M101/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力学性能的低孔隙率CF/PP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连续碳纤维经电化学处理后干燥、碳纤维裁切、制备水溶性聚氨酯上浆剂并涂覆于碳纤维织物表面、碳纤维织物裁切、以及将碳纤维织物与聚苯硫醚材料通过热压等步骤,从而得到可调节力学性能的低孔隙率CF/PPS复合材料。所得材料孔隙率为0.4~2%,拉伸强度为154~836MPa,压缩强度为164~500MPa,弯曲强度为272~923MPa。本发明的方法具有高效、环保、可实现规模化生产等优势,制得的复合材料可替代金属用于航空航天、医疗、机械、汽车和轨道交通、石油运输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058120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310639673.0
申请日:2023-06-0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板的模压成型设备及制备方法。该模压成型设备包括上料单元、热压定型单元、下料及后处理单元。采用该设备以及制备方法及成型工艺技术路线制备的复合材料板,具有树脂分布均匀、热塑性复合材料板厚度及纤维体积含量可控且均匀,生产效率及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因而产品尺寸稳定、表面光滑、孔隙率低,力学性能优异,在航空航天、汽车、高端装备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83287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310457118.6
申请日:2023-04-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压板,所述层压板由交替重叠的热塑性树脂膜与碳纤维织物经模压成型后制得,且所述层压板碳纤维织物铺层结构满足对称原则;所述碳纤维织物与热塑性树脂膜的重量比为(2~8):(1~5)。本发明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满足对称性准则,具有操作简单、可设计性强等特点。本发明制备工艺流程短、制备效率高,制备得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表观形貌良好、树脂分布均匀、孔隙率低、综合力学性能优异,在航空航天、汽车、高端机械、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81017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310425409.7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PC: B32B27/28 , B32B9/04 , B32B33/00 , B32B37/06 , B32B37/10 , B32B38/00 , B32B38/08 , B32B38/16 , D06M15/564 , D06M101/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孔隙率的大尺寸CF/PPS复合材料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连续碳纤维经电化学处理后干燥、碳纤维裁切、制备水溶性聚氨酯上浆剂并涂覆于碳纤维织物表面、碳纤维织物裁切、裁切好的碳纤维按需求的方式相互拼接以及将碳纤维织物与聚苯硫醚材料通过热压等步骤,从而得到低孔隙率的大尺寸CF/PPS复合材料板材,其尺寸最长边为0.1~4米。本发明的方法特点为高效、环保、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制得的复合材料可替代金属用于航空航天、医疗、机械、汽车和轨道交通、石油运输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58447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210997252.0
申请日:2022-08-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适用于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厚板成型的模具,包括上模板、边框和下模板,所述边框位于上模板和下模板的内侧,且所述边框与上模板与下模板均相适配,所述上模板、边框和下模板上均匀设有顶丝孔,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上设有探温孔一,所述边框上设有探温孔二。该用适用于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厚板成型的模具,在成型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探温孔监测复合材料在成型过程中的温度,确保成型工艺参数的稳定,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成型质量;不与型腔联通的探温孔能够确保施加较大的成型压力而产生溢料,有利于复合材料在成型的过程中排出空气夹杂。
-
公开(公告)号:CN11881448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310425405.9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PC: D06M15/568 , D06M15/572 , C08J5/06 , C08L81/02 , D06M101/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PPS热塑性复合材料基体的碳纤维耐高温上浆剂及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预聚合、形成水分散体、扩链反应和交联反应等四个阶段,制得的上浆剂使得碳纤维与PPS的界面剪切强度(IFSS)达到40~50MPa,相比于未上浆的碳纤维的IFSS提高25‑56%。本发明的方法特点为高效、环保、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制得的上浆剂可改善无机材料结合时的界面强度,可用于航空航天、医疗、机械、汽车和轨道交通、石油运输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81016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310425407.8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PC: B32B27/28 , B32B9/04 , B32B33/00 , B32B37/00 , B32B37/06 , B32B37/10 , B32B38/00 , B32B38/16 , C08J5/04 , C08L81/02 , C08K9/08 , C08K7/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孔隙率和高界面剪切强度的CF/PPS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连续碳纤维经电化学处理后干燥、制备水溶性聚氨酯上浆剂并涂覆于碳纤维织物表面以及将碳纤维织物与聚苯硫醚材料通过热压等步骤,从而得到低孔隙率和高界面剪切强度的CF/PPS板材。所得板材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其上浆后的碳纤维与PPS的界面剪切强度为40~50MPa。本发明的方法具有高效、环保、可实现规模化生产等优势,制得的复合材料可替代金属用于航空航天、医疗、机械、汽车和轨道交通、石油运输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06125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1272905.0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6D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热塑性预浸料裁切的工装,涉及预浸料裁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辅助热塑性预浸料裁切的工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开设有第一导轨,所述底板的上方开设有第二导轨,所述底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杆,所述固定支杆的外部通过轴承套装有导尺,所述导尺的内侧活动套装有第三活动支杆。本申请通过在底板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支杆、第一活动支杆、第二活动支杆、第三活动支杆,使固定支杆和第一活动支杆之间通过L形挡板连接,利用直形挡板连接第二活动支杆和第三活动支杆,同时在底板的上方开设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能够满足不同长度、不同角度的热塑性预浸料下料工作,明显降低热塑性预浸料下料所需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780485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211176512.4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纤维测试领域,公开了一种微球脱粘纤维测试件的制备方法及制备装置,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准备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上设置有通孔(2);在第一夹持件(3)的上端面上设置树脂;S3、将纤维(9)放置在所述支撑板(1)上,使得所述纤维(9)浸入所述树脂中;S4、将第二夹持件(4)朝向所述纤维(9)移动,使得所述第二夹持件(4)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夹持件(3)的上端面夹紧所述树脂,形成纤维测试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板和压紧件的配合,可以使得纤维处于稳定状态,从而可以通过两个夹持件将树脂包裹在纤维上,使得树脂与纤维形成稳定的结合,提高了纤维测试件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218766246U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22551719.7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测试领域,公开了一种微球脱粘纤维测试件的制备装置,所述制备装置包括具有通孔(2)的支撑板(1)、位于所述支撑板(1)下侧的第一夹持件(3)、位于所述支撑板(1)上侧的第二夹持件(4)和压紧件(5),所述第一夹持件(3)和所述第二夹持件(4)分别能够朝向和远离所述通孔(2)移动,所述压紧件(5)能够朝向和远离所述支撑板(1)移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板和压紧件的配合,可以使得纤维处于稳定状态,从而可以通过两个夹持件将树脂包裹在纤维上,使得树脂与纤维形成稳定的结合,提高了纤维测试件的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