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69288B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610896467.8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储层裂缝有效性聚类分析的裂缝性储层质量评价方法,属于裂缝性油气藏储层评价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影响储层裂缝有效性的多种因素,创造性地建立了储层裂缝有效性指数模型,确定储层裂缝有效性指数,在多个储层裂缝有效性影响因素因子的约束下,建立裂缝储层质量与其相对应的表征储层裂缝有效性各影响因素因子的对应关系,定量裂缝性储层质量,为低渗透油气藏的经济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该评价方法的适应性强,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887772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811058195.X
申请日:2018-09-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识别方法、系统及装置,属于油气藏评价技术领域。本发明将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划分多种孔隙类型,分别建立每种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参数取值范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每种孔隙类型的渗透率模型,根据待识别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类型选用相应的渗透率模型进行渗透率计算,从而得到了待识别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的精细解释,提高了渗透率的识别精度,为油气藏的评价和开发提供了精确的数据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2710806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911025184.6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砂岩油藏取心饱和度的校正方法,属于油气藏评价技术领域。该校正方法包括:建立油、水两相渗透率的比值与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式;获取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和地面测量含油饱和度;根据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以及关系式确定对应的油、水两相渗透率的比值;根据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地面测量含油饱和度以及对应的油、水两相渗透率的比值计算得到水挥发量校正量、油挥发量校正量;进而得到第一含水饱和度和第一含油饱和度。本发明根据油、水两相渗透率的比值与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式对地面测量含水饱和度和地面测量含油饱和度的挥发量误差进行校正,得到准确的含油饱和度和含水饱和度,而且计算过程简单,提高计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696181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1911001715.8
申请日:2019-10-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地应力和天然裂缝耦合关系的压裂预测方法及装置,属于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本发明首先确定缝网产生区和定向裂缝产生区和天然裂缝方位的分布,在定向裂缝产生区利用叠前宽方位各向异性法,确定的天然裂缝发育强度,划分出天然裂缝发育区和天然裂缝不发育区;然后在天然裂缝发育区内,根据天然裂缝发育方位和主应力方位的关系确定不同条件下定向裂缝起裂方位区域,在天然裂缝不发育区,将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作为压裂缝的起裂方位;结合缝网产生区,实现从平面上预测压裂效果。本发明克服了仅从单井上进行定性分析的缺陷,将现今地应力和天然裂缝对压裂效果的影响应用推广到平面,提高了压裂效果预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887772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1811058195.X
申请日:2018-09-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识别方法、系统及装置,属于油气藏评价技术领域。本发明将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划分多种孔隙类型,分别建立每种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参数取值范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每种孔隙类型的渗透率模型,根据待识别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类型选用相应的渗透率模型进行渗透率计算,从而得到了待识别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的精细解释,提高了渗透率的识别精度,为油气藏的评价和开发提供了精确的数据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2696181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1911001715.8
申请日:2019-10-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地应力和天然裂缝耦合关系的压裂预测方法及装置,属于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本发明首先确定缝网产生区和定向裂缝产生区和天然裂缝方位的分布,在定向裂缝产生区利用叠前宽方位各向异性法,确定的天然裂缝发育强度,划分出天然裂缝发育区和天然裂缝不发育区;然后在天然裂缝发育区内,根据天然裂缝发育方位和主应力方位的关系确定不同条件下定向裂缝起裂方位区域,在天然裂缝不发育区,将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作为压裂缝的起裂方位;结合缝网产生区,实现从平面上预测压裂效果。本发明克服了仅从单井上进行定性分析的缺陷,将现今地应力和天然裂缝对压裂效果的影响应用推广到平面,提高了压裂效果预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984804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710398209.1
申请日:2017-05-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裂缝发育密度评价裂缝性储层质量的方法,属于油气勘探裂缝预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在裂缝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恢复各个裂缝形成期次的古地貌,建立各个期次的地质模型,在岩石物理建模的基础上,确定各个裂缝形成期次的地质模型相对应的非均质力学模型,利用应力场数值模拟法,结合岩石力学破裂准则,确定各个裂缝形成期次的破裂率的平面分布特征,通过建立单井裂缝密度和各个期次的破裂率大小的多元回归函数关系,确定现今裂缝密度的平面分布,评价裂缝性储层质量。本发明充分考虑了构造、岩性和各期次裂缝发育程度的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裂缝密度预测精度和裂缝性储层的评价质量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16729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211573908.2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E21B49/00 , E21B47/00 , E21B47/022 , E21B47/12 ,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斜度井随钻实时地层跟踪方法与装置。该方法是通过正钻井实时轨迹在地震资料上的标定确定正钻井所处位置的地层归属和其与地层交接关系,构建正钻井实时轨迹与地层的不同交接关系下的随钻测井曲线深度校正处理模型,实现对随钻测井曲线深度的校正处理,并通过校正后的随钻测井曲线与已有标准井完井测井曲线的曲线形态对比,确定正钻井实时轨迹是否进入既定细分地层或甜点段。该方法能够准确跟踪正钻井实时轨迹所处的细分地层位置,进而确保正钻井精确入靶,为油气藏的合理高效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8984804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1710398209.1
申请日:2017-05-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F30/23 , E21B49/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裂缝发育密度评价裂缝性储层质量的方法,属于油气勘探裂缝预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在裂缝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恢复各个裂缝形成期次的古地貌,建立各个期次的地质模型,在岩石物理建模的基础上,确定各个裂缝形成期次的地质模型相对应的非均质力学模型,利用应力场数值模拟法,结合岩石力学破裂准则,确定各个裂缝形成期次的破裂率的平面分布特征,通过建立单井裂缝密度和各个期次的破裂率大小的多元回归函数关系,确定现今裂缝密度的平面分布,评价裂缝性储层质量。本发明充分考虑了构造、岩性和各期次裂缝发育程度的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裂缝密度预测精度和裂缝性储层的评价质量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569288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896467.8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储层裂缝有效性聚类分析的裂缝性储层质量评价方法,属于裂缝性油气藏储层评价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影响储层裂缝有效性的多种因素,创造性地建立了储层裂缝有效性指数模型,确定储层裂缝有效性指数,在多个储层裂缝有效性影响因素因子的约束下,建立裂缝储层质量与其相对应的表征储层裂缝有效性各影响因素因子的对应关系,定量裂缝性储层质量,为低渗透油气藏的经济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该评价方法的适应性强,精度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