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71334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010717914.5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T17/05 , G06Q50/02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三维应力场数值模拟预测裂缝有效性的方法及装置,通过各单井的测井资料计算各单井现今主应力大小和方向,并结合目的层的构造特征和力学参数分布,通过三维应力场数值模拟,获取目的层的现今应力大小和方向的分布;并对目的层进行构造演化,确定目的层的裂缝形成时期,计算各时期裂缝的破裂率,通过各时期的破裂率以及对应单井的裂缝发育强度,确定目的层的裂缝发育强度和裂缝发育优势方位,结合现今地应力大小和方向的分布,综合考虑目的层的裂缝发育强度、裂缝开启压力和裂缝产状因子,实现了整个目的层平面上的裂缝有效性的评价,为裂缝型油气藏的精细描述和高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该方法的适用性强,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971334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010717914.5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T17/05 , G06Q50/02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三维应力场数值模拟预测裂缝有效性的方法及装置,通过各单井的测井资料计算各单井现今主应力大小和方向,并结合目的层的构造特征和力学参数分布,通过三维应力场数值模拟,获取目的层的现今应力大小和方向的分布;并对目的层进行构造演化,确定目的层的裂缝形成时期,计算各时期裂缝的破裂率,通过各时期的破裂率以及对应单井的裂缝发育强度,确定目的层的裂缝发育强度和裂缝发育优势方位,结合现今地应力大小和方向的分布,综合考虑目的层的裂缝发育强度、裂缝开启压力和裂缝产状因子,实现了整个目的层平面上的裂缝有效性的评价,为裂缝型油气藏的精细描述和高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该方法的适用性强,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569288B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610896467.8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储层裂缝有效性聚类分析的裂缝性储层质量评价方法,属于裂缝性油气藏储层评价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影响储层裂缝有效性的多种因素,创造性地建立了储层裂缝有效性指数模型,确定储层裂缝有效性指数,在多个储层裂缝有效性影响因素因子的约束下,建立裂缝储层质量与其相对应的表征储层裂缝有效性各影响因素因子的对应关系,定量裂缝性储层质量,为低渗透油气藏的经济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该评价方法的适应性强,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950074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211351624.9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酸盐岩气藏隔层封隔能力的确定方法,属于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获取隔层岩样的孔隙度、渗透率、突破压力和长度,将岩样进行划分;然后计算得到各岩样的突破压力梯度,确定非裂缝隔层和裂缝隔层的突破压力梯度下限;再计算得到目标隔层的临界突破压力和临界压差;最后在单井中比较目标隔层的临界突破压力和临界压差的大小来确定隔层是否具有封隔能力。该方法能够实现定量、准确判别目标隔层是否具有连通目标隔层上、下两气藏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939428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1811110341.9
申请日:2018-09-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致密砂岩油气藏储层裂缝的识别方法,该识别方法包括:1)建立储层基块深感应电导率和孔隙度、泥质含量之间关系的综合表现形式;2)获取单井待识别井段砂岩储层段各深度采样点对应的的泥质含量、孔隙度和深度感应电导率,在同一套砂岩储层段中采用数据拟合的方法确定综合表现形式中的待定参数,确定出该套砂岩储层段各深度采样点对应的基块深感应电导率;3)比较同一套砂岩储层段各深度采样点对应的深感应电导率曲线的测井响应特征值和基块深感应电导率的大小,当其中某段深感应电导率大于基块深感应电导率时,则判断该段为裂缝发育段。本发明的识别方法能够准确、可靠的识别出致密砂岩油气藏储层裂缝发育层段。
-
公开(公告)号:CN108984804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1710398209.1
申请日:2017-05-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F30/23 , E21B49/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裂缝发育密度评价裂缝性储层质量的方法,属于油气勘探裂缝预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在裂缝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恢复各个裂缝形成期次的古地貌,建立各个期次的地质模型,在岩石物理建模的基础上,确定各个裂缝形成期次的地质模型相对应的非均质力学模型,利用应力场数值模拟法,结合岩石力学破裂准则,确定各个裂缝形成期次的破裂率的平面分布特征,通过建立单井裂缝密度和各个期次的破裂率大小的多元回归函数关系,确定现今裂缝密度的平面分布,评价裂缝性储层质量。本发明充分考虑了构造、岩性和各期次裂缝发育程度的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裂缝密度预测精度和裂缝性储层的评价质量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569288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896467.8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储层裂缝有效性聚类分析的裂缝性储层质量评价方法,属于裂缝性油气藏储层评价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影响储层裂缝有效性的多种因素,创造性地建立了储层裂缝有效性指数模型,确定储层裂缝有效性指数,在多个储层裂缝有效性影响因素因子的约束下,建立裂缝储层质量与其相对应的表征储层裂缝有效性各影响因素因子的对应关系,定量裂缝性储层质量,为低渗透油气藏的经济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该评价方法的适应性强,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696181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1911001715.8
申请日:2019-10-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地应力和天然裂缝耦合关系的压裂预测方法及装置,属于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本发明首先确定缝网产生区和定向裂缝产生区和天然裂缝方位的分布,在定向裂缝产生区利用叠前宽方位各向异性法,确定的天然裂缝发育强度,划分出天然裂缝发育区和天然裂缝不发育区;然后在天然裂缝发育区内,根据天然裂缝发育方位和主应力方位的关系确定不同条件下定向裂缝起裂方位区域,在天然裂缝不发育区,将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作为压裂缝的起裂方位;结合缝网产生区,实现从平面上预测压裂效果。本发明克服了仅从单井上进行定性分析的缺陷,将现今地应力和天然裂缝对压裂效果的影响应用推广到平面,提高了压裂效果预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06786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110693599.1
申请日:2021-06-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判定方法,方法包括:采集目标井各深度采样点对应的补偿中子和实测深侧向电阻率;对补偿中子和实测深侧向电阻率按照最小二乘法,以设定的深度窗口长度、设定的滑动步长进行迭代拟合,得到每个深度窗口对应的拟合关系,将各深度采样点对应的补偿中子带入每个对应深度窗口的拟合关系中,得到每个采样点在不同拟合关系下的深侧向电阻率拟合值;进而得到采样点对应的临界深侧向电阻率;若实测值大于临界值,则反映出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为高中值压力,渗透性弱;否则,反映出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为低中值压力,渗透性强。该判定对储层的有效性作出准确评价,为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合理高效开发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2696181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1911001715.8
申请日:2019-10-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地应力和天然裂缝耦合关系的压裂预测方法及装置,属于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本发明首先确定缝网产生区和定向裂缝产生区和天然裂缝方位的分布,在定向裂缝产生区利用叠前宽方位各向异性法,确定的天然裂缝发育强度,划分出天然裂缝发育区和天然裂缝不发育区;然后在天然裂缝发育区内,根据天然裂缝发育方位和主应力方位的关系确定不同条件下定向裂缝起裂方位区域,在天然裂缝不发育区,将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作为压裂缝的起裂方位;结合缝网产生区,实现从平面上预测压裂效果。本发明克服了仅从单井上进行定性分析的缺陷,将现今地应力和天然裂缝对压裂效果的影响应用推广到平面,提高了压裂效果预测的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