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10843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310022910.9
申请日:2023-01-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油气勘探研究领域,公开了一种沥青拉曼光谱分析的辅助装置及辅助方法。沥青拉曼光谱分析的辅助装置,激光显微剥蚀系统用于剥蚀样品中包裹体周围的主矿物;样品池加热包裹体,使发荧光的液态烃挥发;样品池上设置有供光路穿过的穿透部分。沥青拉曼光谱分析的辅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脉冲激光对目标包裹体周围的主矿物进行剥蚀,打开目标包裹体;加热样品,直至目标包裹体中的荧光消失。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液态烃以及固体沥青流动性的差异,通过激光剥蚀的方法打开包裹体,结合可加热且透光的样品池,对包裹体进行加热,使其中发荧光的液态烃从包裹体内挥发仅留下不发荧光的固体沥青,进而消除拉曼光谱测试过程中的荧光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4814983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110109870.2
申请日:2021-01-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V9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定储层方解石中富甲烷包裹体均一压力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针对制备的目标待测包裹体,基于气液比分析基础结合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获取待测包裹体的内压和盐度数据,进而借助热液金刚石压腔通过设定的策略测定目标待测包裹体精确的均一温度数据,最后综合得到的包裹体组成数据和均一温度确定目标待测包裹体的均一压力。采用本发明上述方案能够克服现有测定包裹体盐度和均一温度技术的应用局限性,能有效测定各类小尺寸包裹体的盐度,同时有效避免温度测定过程出现包裹体爆裂的状况,针对方解石富甲烷包裹体获取其精准的均一压力数据,扩展包裹体压力计算研究范围的同时,有助于排除复杂储层地质分析和研究的技术障碍。
-
公开(公告)号:CN113916621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010654248.5
申请日:2020-07-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裹体薄片样品的制片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岩石样品的一面进行切片、打磨和抛光,获得处理后的岩石样品;S2,选用两块载玻片,分别为第一载玻片和第二载玻片;并采用易溶于有机溶解的胶将第二载玻片粘结到第一载玻片上;然后采用难溶于有机溶剂的胶将步骤S1获得的处理后的岩石样品的抛光面粘结到第二载玻片上;S3,对岩石样品未抛光面进行切片、打磨以及抛光,制备成包裹体薄片;S4,将所述包裹体薄片浸泡于有机溶剂中,使第一载玻片从第二载玻片上移除,并清洁第二载玻片上残余的胶水,获得包裹体薄片样品。该方法即保证了制片过程易于操作又确保了在显微测温过程中不产生测温数据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1751194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910233764.8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气包裹体成分的取样方法。该取样方法包括:1)将油气包裹体样品所述第一有机溶剂及水份;2)将油气包裹体样品及第二有机溶剂加入至传热容器封闭的第一端,并使第二有机溶剂冷冻成固体,真空状态下将传热容器开口的第二端封闭;3)使油气包裹体样品爆裂后释放的油气组分和所述第二有机溶剂在第二端富集;4)将传热容器冷却并进行离心;5)对传热容器水浴加热、超声振荡,得到富集油气包裹体成分的溶剂样品。本发明利用局部加热,实现了溶剂以及油气包裹体的爆裂后其释放出的烃类组分立即在非加热端富集,克服了溶剂及烃类组分长期受热发生热裂解等成分变化的弊端。
-
公开(公告)号:CN106404473B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510446064.9
申请日:2015-07-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温常压合成岩盐原油烃包裹体晶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常压下对过饱和岩盐及原油烃混合溶液进行逐步降温结晶,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岩盐过饱和溶液,在常压下降温以制备岩盐籽晶;2)将步骤1)中制备的籽晶置于容器中,向所述容器加入岩盐过饱和溶液;3)向步骤2)的加入了籽晶的岩盐过饱和溶液中加入原油烃,形成油‑水混合溶液;4)进行降温结晶以得到晶体。
-
公开(公告)号:CN107402148A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610341315.1
申请日:2016-05-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28 , G01N1/44 , G01N2001/289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合成油气包裹体的方法及装置,装置包括:样品池,所述样品池的下方通过管路与水溶液容器相连通,液压泵,通过管路与样品池的上方连通;加热装置,包围所述样品池并对样品池进行温度控制;管路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泵和废液罐。本发明将地质样品中的烃源岩、石英(或方解石)晶体以及水溶液密闭在高温高压样品池中,使其生烃,并使生成的烃类作为合成油气包裹体中油气的供给源,并在石英(或方解石)颗粒中人工合成了油气包裹体,所合成的油气包裹体可以用于单体包裹体成分分析仪等仪器的检测质量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428092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011044880.4
申请日:2020-09-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N23/2202 , G01N23/225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质孔隙形成与演化原位观测方法和应用。所述有机质孔隙形成与演化原位观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将样品进行微观观察;步骤B、将样品置于显微镜外接冷热台中,设置第一程序升温条件及第一终止温度,并记录有机质演化过程;步骤C、将样品进行有机质演化特征观察;步骤D、重复步骤B和步骤C一次或多次,不同的是,设置第二程序升温条件及第二终止温度,直至有机质消失。该方法能够用于页岩有机质孔隙形成与演化原位观测,为不同类型有机质孔隙形成与演化研究提供更加直接的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6929583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210359866.6
申请日:2022-04-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待测样品置于冷热台中,调节冷热台与显微镜,做好升温准备;开始升温,每升温一个升温步长T则暂停升温,并用检查包判定待测样品是否达到均一,所述检查包根据待测样品中气泡是否完全消失进行判定待测样品是否达到均一;若未达到均一,则返回上一个步骤继续升温一个升温步长;若达到均一,则记录所述待测样品的均一温度Th,所述均一温度Th表示盐水包裹体在(Th‑T,Th]范围内均一。本发明不需要观察瞬间均一现象,可同时对多个视域的流体包裹体进行观察,降低了均一温度测定过程中对肉眼观测的依赖,能够提高数据的再现性与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78684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110258342.3
申请日:2021-03-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层孔隙尺度下的水岩反应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互相配合运行的反应发生系统、压力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及光学观测系统,其中,反应发生系统提供用于发生反应的储层孔隙仿真空间,且便于实时观测,反应过程中由温度控制系统为反应发生系统营造适宜的温度环境,由压力控制系统提供仿真模拟储层孔隙环境的反应压力,用户借助光学观测系统能够实时观察样品物料在储层孔隙度条件下的反应状态和数据,克服了现有技术分析过程完整性不足的问题,且避免了转移样品对实验状态的影响,能够有效地深化对溶蚀型储层发育机理和条件的认识,为油气勘探工程中的储层品质研究和改善工作提供助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965521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10189497.6
申请日:2021-02-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岩石CT扫描的断溶体表征方法、装置及系统。表征方法包括:采用工业CT对岩心样品进行全直径X射线扫描,获得三维灰度图像数据体,计算岩心样品的总体积Vbulk;基于断层面特征矿物与围岩的灰度差异,计算断面层矿物所限定的三维空间的体积V1;基于残余孔洞空间与矿物之间的灰度差异,计算孔洞三维空间的体积V2;计算断溶体的形成初期空间占比Φ1、现今断溶体储油空间占比Φ2和次生胶结物充填的空间占比Φ3,完成岩心样品的断溶体表征。本发明可分别计算初始空间占比、现今储油空间占比与次生胶结物空间占比,并为断溶体地质模型建立提供直观影像,为深入开展断溶体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