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25330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111001652.3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生产低碳烯烃的催化转化方法,包括重质烃油与裂解催化剂接触,依次在第一反应器、第三个反应器进行催化裂化反应;富异丁烷C4烃馏分、贫异丁烷C4烃馏分和任选的轻汽油馏分与催化剂接触,依次在第二反应器、第三反应器进行催化裂化反应;第三反应器出口油气和催化剂经分离得到待生催化剂和反应产物,反应产物引入分馏装置分馏,待生催化剂经汽提、再生后返回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循环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丙烯产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28245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210687377.3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IPC: B01J27/138 , B01J35/10 , B01J37/08 , C07C5/48 , C07C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的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镧基钙钛矿催化剂且含有LaxSr1‑xMO3‑yClz;其中,x为小于1的正数,M为Mn和/或Fe,y为小于3的正数;z为0.01‑0.5范围内的任意值,所述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25‑50m2/g。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大的孔体积,能够进一步提高乙烷临氧脱氢制乙烯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26878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011187126.6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IPC: C10G55/06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全馏分原油催化裂化生产低碳烯烃和轻芳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脱盐脱水的全馏分原油切割为轻组分和重组分;当全馏分原油的UOP K值在11.5‑12.0时,切割点为350‑400℃之间的任意温度,当全馏分原油的UOP K值大于12.0时,切割点为305‑350℃之间的任意温度;将重组分与第一股催化剂进行第一催化裂化,得到第一催化裂化后的物料;将轻组分与第二股催化剂进行第二催化裂化,得到第二催化裂化后的物料;将第一催化裂化后的物料和得到第二催化裂化后的物料进行第三催化裂化;将第三催化裂化后的物料进行气固分离,得到反应油气和积炭催化剂。该方法可以在提高乙烯、丙烯和BTX产率的同时,明显降低干气和焦炭产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426856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011183003.5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IPC: C10G11/05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改变催化裂化产品组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取运行中的生产汽柴油的催化裂化系统,该系统包括催化裂化反应器和再生器,催化裂化反应器和再生器中循环有用于生产汽柴油的催化裂化催化剂;S2、向催化裂化系统中注入过渡催化剂,并保持催化裂化的持续运行,过渡催化剂中的分子筛由ZSM‑5分子筛组成;S3、当催化裂化系统中的过渡催化剂的量占系统中的催化剂总藏量的30‑40重量%时,向系统中注入用于生产低碳烯烃的催化裂化催化剂,并保持催化裂化的持续运行。该方法既能够解决催化剂快速置换过程中带来的干气、焦炭产率明显升高的问题,又能够明显提高低碳烯烃产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708452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911025818.8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IPC: C10G5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生产低烯烃含量汽油的方法,包括:(1)将催化剂自第一反应器上部引入,回炼油自第一反应器底部引入,催化剂和回炼油在第一反应器中逆流接触进行裂化反应,得到第一反应油气和第一反应后催化剂;(2)将第一反应后催化剂自第二反应器上部引入,新鲜原料油自第二反应器底部引入,第一反应后催化剂和新鲜原料油在第二反应器中逆流接触进行裂化反应,得到第二反应油气和第二反应后催化剂;(3)将第二反应后催化剂进行汽提和再生,并将得到的再生催化剂引入所述第一反应器中循环利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不仅能够显著降低汽油烯烃含量,而且能够得到较高的汽油收率,同时明显降低焦炭产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708448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911024679.7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生产汽油的方法,包括:(1)将催化剂自反应器的上部引入,新鲜原料油自反应器的底部引入,催化剂和新鲜原料油在反应器中逆流接触进行裂化反应,得到反应油气和反应后催化剂;(2)将反应后催化剂进行汽提和再生,并将得到的再生催化剂引入所述反应器中循环利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汽油产率,同时明显降低干气和焦炭产率,提高原料中氢的利用率,节约石油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5725335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111016823.X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汽油原料中的苯和硫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汽油原料引入原料分离器进行分离,得到富苯汽油馏分和其他汽油馏分;其他汽油馏分包括汽油轻馏分和可选的汽油重馏分;使富苯汽油馏分和还原性气体在还原器中与催化剂接触进行加氢饱和反应,得到反应油气和催化剂物料;将其他汽油馏分、供氢体、反应油气和催化剂物料引入反应器进行脱硫反应。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将汽油馏分分为富苯汽油馏分和其他汽油馏分,能够实现不同馏分的灵活处理;通过还原器中的饱和加氢反应,可将苯转化为环烷烃,从而能够在不影响汽油辛烷值的情况下,降低苯的含量;再将其他汽油馏分和反应油气进行脱硫反应,可降低汽油的硫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725325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111014178.8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降低汽油中苯含量的方法和含磷催化剂,该方法包括:将汽油原料引入原料分离器进行分离,得到汽油轻馏分、汽油中馏分和汽油重馏分;使所述汽油中馏分和烯烃组分在反应器中与催化剂接触反应,并将反应油气引出反应器后与汽油轻馏分和汽油重馏分混合。本公开将汽油原料分离成汽油轻馏分、汽油中馏分和汽油重馏分,可以将汽油原料中的苯富集在汽油中馏分中。而后将汽油中馏分与催化剂接触反应,能够在促进苯与小分子烯烃烷基化反应,提高苯的转化率。反应过程中苯和小分子烯烃发生烷基化反应转化为烷基苯,可降低汽油中苯含量,同时,小分子烯烃自身可以发生烷基化反应转化为大分子烯烃,进而提高汽油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722261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111016826.3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汽油中苯含量和硫含量的含磷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含磷催化剂包括第一活性组元、第二活性组元、基质和粘结剂;以所述含磷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第一活性组元的含量为10~60重量%,所述第二活性组元的含量为10~70重量%,所述基质的含量为10~70重量%,所述粘结剂的含量为10~70重量%。本发明所述含磷催化剂中含有第一活性组元和第二活性组元,为具有烷基化催化活性和脱硫催化活性的双功能催化剂,该催化剂对汽油原料进行处理能够降低汽油中的苯含量和硫含量。同时,使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使苯和烯烃转化为相应的烷基化合物,进而能够提高汽油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745902B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1911047684.X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低碳烯烃的催化转化方法和催化转化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使第一烃类原料与裂化催化剂在第一提升管反应器中接触反应,得到第一油剂混合物;使第二烃类原料与裂化催化剂在第二反应器中接触反应,得到第二油剂混合物;以及使所述第一油剂混合物进入流化床反应器中,并使所述第二油剂混合物经过第三提升管反应器进入所述流化床反应器中,从而使所述第一油剂混合物和所述第二油剂混合物在所述流化床反应器中混合并发生反应,所述裂化催化剂在反应后转化为待生催化剂并进入汽提器中。本发明的催化转化方法和装置可延长轻质原料的反应时间,达到更高的烃类转化能力和更高的乙烯和丙烯产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