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3361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210359052.2
申请日:2022-04-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资料综合应用的非均相驱剩余油模拟方法,该基于多资料综合应用的非均相驱剩余油模拟方法包括:步骤1,基于测井、动态监测资料,进行地质模型校正;步骤2,对非均相驱过程参数进行设置,模拟非均相驱替过程中PPG颗粒的变化规律;步骤3,调整化学剂参数进行非均相驱历史拟合;步骤4,综合利用多种资料检测模型拟合精度;步骤5,开展非均相驱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分析非均相驱后平面、层间、层内剩余油变化规律。该基于多资料综合应用的非均相驱剩余油模拟方法大大提高了非均相驱剩余油的研究准确度,对非均相驱后油藏剩余油潜力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263106A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111542439.3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替套井筛选方法,包括:步骤1:收集目标区块替套井及其周围油水井的多源数据资料;步骤2:通过分析替套井的生产特征,确定替套井生产效果的表征指标;步骤3:分析替套井生产效果的影响因素;步骤4:确定替套井生产效果的敏感性影响因素,形成替套井筛选模型样本库;步骤5:确定出相应的替套井生产效果极限综合评价值;步骤6:建立最佳的替套井筛选模型;步骤7:利用建立的替套井筛选模型,从目标区块低产低效井和已关井的油井中筛选出适合替套生产的潜在替套井。该基于数据驱动的替套井筛选方法实用性强,操作可行,对于油田降本增效,延长特高含水油藏经济寿命期,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81000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110107926.0
申请日:2021-01-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均相驱后分层注水调控高耗水层带潜力评价方法,包括:步骤1,搜集并整理区块地质及开发相关资料,开展数值模拟研究;步骤2,基于响应面分析方法,筛选高耗水层带调控效果的主要控制因素;步骤3,根据筛选的主要控制因素,设计数值模拟模型,预测高耗水层带的发育状况和调控效果;步骤4,采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高耗水层带调控效果的预测模型;步骤5,根据预测模型,得到不同单元高耗水层带调控潜力的对比。该非均相驱后分层注水调控高耗水层带潜力评价方法建立高耗水层带调控效果评价方法,评价高耗水层带的调控潜力,对各开发单元调控潜力进行筛选排队,最终以最小的经济投入达到油田最大的收益成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989598B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1711189818.2
申请日:2017-11-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E21B4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底水油藏直井水锥回落高度的预测方法,包括:步骤1,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底水油藏直井数值模拟概念模型;步骤2,利用建立的底水油藏直井数值模拟概念模型计算各单一影响因素下水锥回落高度随关井时间的定量关系;步骤3,利用计算的各单一影响因素下水锥回落高度随关井时间的关系,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建立多影响因素下底水油藏直井水锥回落高度的预测模型;步骤4,利用建立的底水油藏直井水锥回落高度的预测模型,计算水锥回落高度。该底水油藏直井水锥回落高度的预测方法实现对底水油藏直井高含水关井后水锥回落高度的确定,从而合理确定压锥后油井再开井时机,提高再开井生产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7918918A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610884784.8
申请日:2016-10-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nventor: 吴兆徽 , 刘西雷 , 牛丽娟 , 李伟忠 , 吴光焕 , 李伟 , 翟麟秀 , 吴颖昊 , 韦涛 , 崔卫东 , 路言秋 , 赵衍彬 , 杨鹏 , 安洁 , 陈明铭 , 宿文浩 , 梁金萍 , 孙钰 , 马健 , 李珊珊 , 王传飞
IPC: G06Q50/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排液现象用岩心侧壁油液比校正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油田生产数据,确认需要做数据处理的取心井或邻井已投产,且有产油、产液数据;步骤2,先对岩心饱和度进行孔隙度压缩校正,得到初步校正后的岩心含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步骤3,通过求取原始油液比,得到初始排出液原油所占的比例;步骤4,利用步骤2中初步校正后的岩心含油饱和度数据,岩心含水饱和度数据,以及步骤3中计算得到的取心时刻原始油液比,得到校正后含油饱和度。该基于排液现象用岩心侧壁油液比校正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易于推广,为岩心含油饱和度的校正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7729587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610665292.X
申请日:2016-08-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nventor: 孙业恒 , 曹秋颖 , 吴光焕 , 于建梅 , 唐亮 , 赵衍彬 , 韦涛 , 李伟忠 , 王传飞 , 韩文杰 , 赵梅 , 魏超平 , 尉雪梅 , 路言秋 , 刘西雷 , 梁金萍 , 陈明铭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 E21B43/16 , E21B43/24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降粘剂注入的数值模拟方法,该考虑降粘剂注入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两相三组分模型;步骤2,确定地下粘温关系;步骤3,根据降粘剂浓度定义不同浓度下的相渗曲线计算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步骤4,定义非线性混合函数,并建立油藏数值模拟模型;步骤5,利用生产历史和数值模拟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拟合;步骤6,定义不同的降粘剂注入量,对计算结果进行优化,确定合理的降粘剂注入量。该考虑降粘剂注入的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有效的指导现场实施,实现油藏的高效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15874997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11156399.9
申请日:2021-09-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田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特高含水后期低效无效循环条带定量判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定量识别强注水井点,确定低效无效循环起源;识别强注水井点的优势渗流层段,确定低效无效循环位置;明确优势渗流层段平面注采流动方向,确定优势渗流方向判别参数及其界限,识别低效无效循环条带。本发明方法大幅提高了低效无效循环条带识别的准确性,易于推广应用,对提高油藏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688345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813968.6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11/08 , G06F111/1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均相驱后剩余油定量预测方法,该非均相驱后剩余油定量预测方法包括:步骤1,收集整理单元地质静态资料及开发状况动态资料;步骤2,筛选影响单元非均相驱后剩余油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步骤3,根据筛选的主要控制因素,进行非均相驱后剩余评价体系构建;步骤4,应用层次分析方法,对非均相驱后剩余油定量预测表征;步骤5,结合取心井及数值模拟结果对剩余油定量表征结果进行评价。该非均相驱后剩余油定量预测方法通过对提出应用层次分析法,借助数值模拟手段,对非均相驱后的剩余油进行了定量表征评价,提高了非均相驱后剩余油的分布认识,为变流线非均相驱后剩余油挖潜提供了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45562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110635621.7
申请日:2021-06-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K9/62 , G06Q10/06 , G06T17/05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类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目标油藏开发地质资料,构建目标油藏的地质模型;进行目标油藏开发数值模拟,采用地质模型空间划分各个网格单元,获取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空间分布结果;提取网格单元特征参数及剩余油数据,构建剩余油分类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剩余油无监督聚类分析,确定剩余油分类评价界限。本发明方法实现了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的分类评价,填补了现有技术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481349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110065610.X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储层精细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点坝砂体内侧积层遮挡能力及变化率的判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点坝砂体内侧积层概念模型;分析侧积层渗透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对不同渗透率侧积层遮挡能力的判别;对不同渗透率侧积层遮挡能力变化率的判别。本发明方法所需参数容易获取,操作简便易行,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能够有效评价侧积层遮挡能力,指导储层非均质对剩余油的影响研究,为后期开发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