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27456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010998463.7
申请日:2020-09-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发技术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潜山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描述的方法。所述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潜山油藏的储集空间类型,对储层的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裂缝形成机理,结合地震属性提取,初步确定平面和纵向的潜力区分布;分析油井生产动态,确定油井产量变化规律和含水变化规律,初步确定油水运移规律;根据试井的结果描述油藏性质及储层的有效连通方向;通过建立双重介质模型并结合油水运移规律进行历史拟合,确定宏观剩余油的分布,寻找潜力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地质研究、地震属性提取、开发动态分析、试井研究、数值模拟进行潜山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描述的方法,实现了潜山加区块产能,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618661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110782294.8
申请日:2021-07-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F30/23 , G06Q50/02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藏数值模拟中水干层的处理方法,该油藏数值模拟中水干层的处理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结果识别油藏水干层;步骤2,根据实际吸水剖面资料确定油藏水干层;步骤3,用关键字SWATINIT对活网格进行含水饱和度赋值;步骤4,通过新一轮油藏描述加深对油藏的再认识;步骤5,根据新的油藏认识结果,通过补孔和增注完善油水井注采对应关系。该油藏数值模拟中水干层的处理方法完善了注采对应关系、提高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减缓产量递减、控制了含水上升、最大可能挖掘剩余油潜力,达到最终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1075423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2010008589.5
申请日:2020-01-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开发井距的方法,包括:步骤1,测算注水开发低渗透砂岩油藏的理论技术极限井距,经济极限井距和经济合理井距;步骤2,判识采油井能否见到注水效果;步骤3,确定驱动压力梯度与启动压力梯度的大小关系;步骤4,定量判识油藏地层能量传递的快慢程度;步骤5,定量判识油藏地层渗流能力的强弱;步骤6,确定油藏实际技术极限井距;步骤7,确定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开发井距。该确定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开发井距的方法确保在开发方案设计的井距下,注、采井之间能建立起有效的驱替体系,井网所控制的储量能真正得以动用,油藏生产能力能真正得到释放,以避免注水开发的低渗透砂岩油藏投产后陷入瘫痪。
-
公开(公告)号:CN109973070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235503.X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上采修一体化平台滚动井位部署方法,该海上采修一体化平台滚动井位部署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地震资料,进行储层描述和属性分析,确定砂体发育范围;步骤2,采用逐级分析方法对砂体含油性进行分析;步骤3,根据砂体发育情况和平台与砂体的关系设计靶点,模拟井轨迹;步骤4,根据井轨迹情况,设计备用井位,降低损失;步骤5,对井钻遇的砂体进行预测,确定多套射孔预案。该海上采修一体化平台滚动井位部署方法技术思路清楚、应用简单,降低了单纯设计一口滚动井存在的风险,并设计了合理的实施方法,与以往相比具有更好的操作性,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利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4814943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110134086.7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叠后地震储层流体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开展储层反演描述,解释河道砂体空间分布范围;对叠后地震进行谱分解,求取不同地震频率数据;进行时频域频率拟合;沿层提取衰减梯度平面分布;预测储层内部油气分布范围。本发明方法可有效对河流相砂体含油性进行预测,定性预测含油砂体平面分布范围,为浅层河流相边际砂体井位部署提供依据,并有利于该类油藏的高效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14814942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110093874.6
申请日:2021-01-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平井段含油饱和度快速解释方法,包括:步骤1,对测井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去除异常值;并运用密度测井和中子测井计算孔隙度曲线;步骤2,建立直井段或垂直井的电阻率与密度、电阻率与中子测井曲线的相关关系,并运用该相关关系获取水平井段的两条新的电阻率曲线;步骤3,对水平井段电阻率测井曲线进行校正,得到新的电阻率曲线;步骤4,对3条新的电阻率曲线分别运用阿尔奇公式计算水平井段三条含油饱和度曲线;步骤5,确定权重值,计算得到最终的水平井段含油饱和度曲线。该水平井段含油饱和度快速解释方法能够快速解释地层水平井段含油饱和度,为投产方案的编制、井网的调整、注采井的配产配注提供可直接利用的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575285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110688871.7
申请日:2021-06-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页岩油微尺度孔隙非线性流动特征的表征方法,包括:步骤1,测量泥页岩岩心的微观孔隙结构分布;步骤2,测量泥页岩岩心对页岩油流体的吸附能力;步骤3,利用考虑达西流动+非达西流动+边界层厚度的微管流动模型,计算页岩油在不同大小泥页岩孔隙中随驱动压差变化的流量值;步骤4,利用计算结果绘制驱替压力梯度与流量的非线性关系曲线;步骤5,根据驱替压力梯度与流量的非线性关系曲线确定页岩油在泥页岩不同孔隙中流动的非线性特征参数。该页岩油微尺度孔隙非线性流动特征的表征方法准确描述了页岩油在通过泥页岩微尺度孔隙空间时呈现的非线性流动特征,为准确分析页岩油非线性渗流机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51825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210898529.4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地震属性确定储层顶底面的方法,该应用地震属性确定储层顶底面的方法包括:步骤1,选择波峰,并提取选择的波峰及上下波谷属性;步骤2,将三个属性数据网格化;步骤3,计算上波谷与波峰的属性差,并计算属性差散点样本的标准差c1;步骤4,计算下波谷与波峰的属性差,并计算属性差散点样本的标准差c2;步骤5,比较两个标准差的结果,确定储层的顶面和底面。该应用地震属性确定储层顶底面的方法可以在地震上快速识别储层顶底面,可指导井震标定,帮助储层快速与地震建立关系,进而指导储层描述、开发等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4820220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110116108.7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Q50/02 , G06F30/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动态资料对水平井水驱波及类型判识的便捷方法,该应用动态资料对水平井水驱波及类型判识的便捷方法包括:步骤1,分析单井含水曲线特征,确定水驱波及阶段;步骤2,准备基础数据;步骤3,建立水平井波及系数计算模型,利用动态资料采用图解法获取水平井波及系数;步骤4,建立波及类型判识标准,根据水平井波及系数判断波及类型。该应用动态资料对水平井水驱波及类型判识的便捷方法能够运用动态资料方便快捷判识水平井水驱波及程度及波及类型,建立波及系数计算模型,确定波及类型判识标准,指导水平井挖潜对策制定,该方法方便快捷、普遍适用,为现场技术人员准确制定挖潜对策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427456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010998463.7
申请日:2020-09-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发技术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潜山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描述的方法。所述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潜山油藏的储集空间类型,对储层的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裂缝形成机理,结合地震属性提取,初步确定平面和纵向的潜力区分布;分析油井生产动态,确定油井产量变化规律和含水变化规律,初步确定油水运移规律;根据试井的结果描述油藏性质及储层的有效连通方向;通过建立双重介质模型并结合油水运移规律进行历史拟合,确定宏观剩余油的分布,寻找潜力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地质研究、地震属性提取、开发动态分析、试井研究、数值模拟进行潜山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描述的方法,实现了潜山加区块产能,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