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301813B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711389572.3
申请日:2017-12-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零散砂体发育的多层砂岩油藏开发调整方法,包括:步骤1,进行精细油藏地质研究及地质建模;步骤2,建立数值模型;步骤3,运用数模、结合油藏工程方法进行剩余油分布研究;步骤4,进行多轮次层系轮替可行性研究;步骤5,评价层系轮替资源;步骤6,设计多轮层系轮替方案;步骤7,进行指标预测和经济评价,并实施方案。该零散砂体发育的多层砂岩油藏开发调整方法对于多层油藏特高含水后期提高储量控制程度、提高采油速度,具备较好的实用性,低油价条件下,能够经济有效提高特高含水后期多层油藏的采收率,为老油田稳产增产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8301813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711389572.3
申请日:2017-12-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零散砂体发育的多层砂岩油藏开发调整方法,包括:步骤1,进行精细油藏地质研究及地质建模;步骤2,建立数值模型;步骤3,运用数模、结合油藏工程方法进行剩余油分布研究;步骤4,进行多轮次层系轮替可行性研究;步骤5,评价层系轮替资源;步骤6,设计多轮层系轮替方案;步骤7,进行指标预测和经济评价,并实施方案。该零散砂体发育的多层砂岩油藏开发调整方法对于多层油藏特高含水后期提高储量控制程度、提高采油速度,具备较好的实用性,低油价条件下,能够经济有效提高特高含水后期多层油藏的采收率,为老油田稳产增产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8049861B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1711303153.3
申请日:2017-12-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nventor: 王宁 , 陈德坡 , 李响 , 黄迎松 , 陶德硕 , 刘海成 , 刘卫 , 姚练平 , 任峤 , 马鹏 , 陈宁宁 , 陈丽华 , 张保卫 , 赖书敏 , 贾元元 , 杨仁金 , 吕远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中高渗油藏密闭取心井流体饱和度的校正方法,该适用于中高渗油藏密闭取心井流体饱和度的校正方法包括:步骤1,依据取心井饱和度损失的机理,进行三相流体校正数学模型的推导,建立三相流体分流饱和度半解析动态校正方法;步骤2,输入实验室饱和度测试数据;步骤3,输入实际油藏及流体参数;步骤4,求解三相流体饱和度控制方程,得到地下真实油、水饱和度的值。该适用于中高渗油藏密闭取心井流体饱和度的校正方法将实验室测试出来的饱和度恢复为地下真实的油、水饱和度,从而指导中高渗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及挖潜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7217403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210597882.9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Q10/063 , G06Q50/02 , G06F30/20 , G06F11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理模拟实验检测高耗水的评价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目标区块动静态资料,建立目标油藏室内实验模拟模型;步骤2,计量室内模拟模型网格体电极的电阻值及流量值;步骤3,确定束缚水饱和度、极限含水饱和度这些关键参数;步骤4,计算不同时间点下含水饱和度变化幅度、产液速度;步骤5,绘制不同时间含水饱和度、产液速度变化曲线;步骤6,根据含水饱和度、产液速度曲线形态,建立高耗水层带形成的判识标准。该物理模拟实验检测高耗水的评价方法科学可靠、实用性强,为室内研究特高含水油藏的开发规律和治理措施提供可靠依据,便于更加精准的指导高含水油藏的效益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06401575B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510454316.2
申请日:2015-07-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特高含水期取心井水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包括:考察油藏的构造、储层的地质条件,收集原始状态下取心井的油层有效孔隙度、取心分析的原始含油饱和度数据;以岩样常规分析油水饱和度数据为基础,获取地下油水饱和度;利用压缩校正后的有效孔隙度与脱气校正后的油饱和度,考虑分砂层组、分段或分油组,分别建立回归关系式;明确对子井筛选原则,确定特高含水期密闭取心井各层段对应的原始状态下的对子井;求取特高含水期的原始物性参数;将复原后的储层物性参数分砂层组代入回归关系式,从而求出特高含水期原始饱和度。该特高含水期取心井水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解决了现有求取特高含水期取心井水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方法存在的计算误差较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766689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610682791.X
申请日:2016-08-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发动态约束的储层渗透率时变模型的建立方法,该开发动态约束的储层渗透率时变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步骤1,研究不同含水阶段储层渗透率的时变规律;步骤2,表征不同时期的过液量的平面分布;步骤3,测井二次解释储层渗透率;以及步骤4,建立三维时变模型。该开发动态约束的储层渗透率时变模型的建立方法所需要的参数容易获取,操作简便易行,能够建立渗透率参数时变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06401575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510454316.2
申请日:2015-07-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特高含水期取心井水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包括:考察油藏的构造、储层的地质条件,收集原始状态下取心井的油层有效孔隙度、取心分析的原始含油饱和度数据;以岩样常规分析油水饱和度数据为基础,获取地下油水饱和度;利用压缩校正后的有效孔隙度与脱气校正后的油饱和度,考虑分砂层组、分段或分油组,分别建立回归关系式;明确对子井筛选原则,确定特高含水期密闭取心井各层段对应的原始状态下的对子井;求取特高含水期的原始物性参数;将复原后的储层物性参数分砂层组代入回归关系式,从而求出特高含水期原始饱和度。该特高含水期取心井水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解决了现有求取特高含水期取心井水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方法存在的计算误差较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049861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303153.3
申请日:2017-12-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nventor: 王宁 , 陈德坡 , 李响 , 黄迎松 , 陶德硕 , 刘海成 , 刘卫 , 姚练平 , 任峤 , 马鹏 , 陈宁宁 , 陈丽华 , 张保卫 , 赖书敏 , 贾元元 , 杨仁金 , 吕远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中高渗油藏密闭取心井流体饱和度的校正方法,该适用于中高渗油藏密闭取心井流体饱和度的校正方法包括:步骤1,依据取心井饱和度损失的机理,进行三相流体校正数学模型的推导,建立三相流体分流饱和度半解析动态校正方法;步骤2,输入实验室饱和度测试数据;步骤3,输入实际油藏及流体参数;步骤4,求解三相流体饱和度控制方程,得到地下真实油、水饱和度的值。该适用于中高渗油藏密闭取心井流体饱和度的校正方法将实验室测试出来的饱和度恢复为地下真实的油、水饱和度,从而指导中高渗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及挖潜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7766689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610682791.X
申请日:2016-08-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F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发动态约束的储层渗透率时变模型的建立方法,该开发动态约束的储层渗透率时变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步骤1,研究不同含水阶段储层渗透率的时变规律;步骤2,表征不同时期的过液量的平面分布;步骤3,测井二次解释储层渗透率;以及步骤4,建立三维时变模型。该开发动态约束的储层渗透率时变模型的建立方法所需要的参数容易获取,操作简便易行,能够建立渗透率参数时变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5701420A
公开(公告)日:2023-02-10
申请号:CN202110882561.9
申请日:2021-08-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C07C231/02 , C07C233/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脂肪酸酰胺化物合成反应装料系数的方法,以脂肪酸与有机胺为反应物,在反应器中混合,并加入硅氧烷类表面活性剂;进行酰胺化反应。本发明在不改变原生产配方和反应条件的情况下,将装料系数从原来的0.6~0.8提升至0.85~0.9,提高了脂肪酸酰胺化物合成反应的单釜产量,实现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