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651937B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410643888.0
申请日:2014-11-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潜山裂缝热液充填的实验方法,该模拟潜山裂缝热液充填的实验方法包括:步骤1,进行实验材料准备,选择典型潜山裂缝型油藏的岩心做充填标本,并准备旋转搅拌高压釜作为实验设备;步骤2,采用旋转搅拌高压釜进行高温高压下裂缝热液充填模拟;以及步骤3,在模拟实验结束后,称量得到样品实验前后质量变化差值以及变化率,通过多组对比分析,总结潜山裂缝热液充填规律。该模拟潜山裂缝热液充填的实验方法可以明确岩性、裂缝属性、地层温度、地层压力和地层水流速等因素对裂缝充填的影响,明确裂缝热液充填的机理和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05571567B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410620880.2
申请日:2014-11-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岩心裂缝测量仪及其测量方法,其中测量仪包括相组合使用的走向角度测量尺、倾向角度测量尺,走向角度测量尺为一个圆环状结构,且圆环边缘带有0‑360度的刻度线;倾向角度测量尺为一个透明圆盘状结构,且圆盘边缘带有四个均布的0‑90度的角度刻度线;倾向角度测量尺中心位置安装有可转动的用于指示裂缝倾角指示指针,指针上设置有拨动手柄。倾向角度测量尺安装在走向角度测量尺0度刻度线位置,两者所在平面互相垂直,倾向角度测量尺的中心与走向角度测量尺0度刻度线相重合,并且倾角测量尺的0度刻度线与走向角度测量尺所在平面平行。本发明解决了岩心裂缝产状参数测量的难题;该测量仪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252551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310266117.X
申请日:2013-06-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规则油水界面建模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初步模拟含油区的油水界面空间展布;根据单井钻遇的最深和最浅的油水界面深度,确定油水界面波动范围,并以此作为约束控制,约束上一步骤得到的结果;对纯水区,根据水砂的顶面构造,确定纯水区的水顶界面;将含油区的油水界面与纯水区的界面进行合并,最终得到全区的不规则油水界面。该不规则油水界面建模方法实现了井点油水界面与实钻最大程度的吻合,避免了采用统一油水界面时单井上出现的油中有水,水中有油的现象,而且该不规则油水界面建模实现方法技术思路清楚、操作简单,突破了以往单一油水界面的方法,解决了模型中不能实现不规则油水界面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651937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410643888.0
申请日:2014-11-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潜山裂缝热液充填的实验方法,该模拟潜山裂缝热液充填的实验方法包括:步骤1,进行实验材料准备,选择典型潜山裂缝型油藏的岩心做充填标本,并准备旋转搅拌高压釜作为实验设备;步骤2,采用旋转搅拌高压釜进行高温高压下裂缝热液充填模拟;以及步骤3,在模拟实验结束后,称量得到样品实验前后质量变化差值以及变化率,通过多组对比分析,总结潜山裂缝热液充填规律。该模拟潜山裂缝热液充填的实验方法可以明确岩性、裂缝属性、地层温度、地层压力和地层水流速等因素对裂缝充填的影响,明确裂缝热液充填的机理和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05571567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410620880.2
申请日:2014-11-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岩心裂缝测量仪及其测量方法,其中测量仪包括相组合使用的走向角度测量尺、倾向角度测量尺,走向角度测量尺为一个圆环状结构,且圆环边缘带有0-360度的刻度线;倾向角度测量尺为一个透明圆盘状结构,且圆盘边缘带有四个均布的0-90度的角度刻度线;倾向角度测量尺中心位置安装有可转动的用于指示裂缝倾角指示指针,指针上设置有拨动手柄。倾向角度测量尺安装在走向角度测量尺0度刻度线位置,两者所在平面互相垂直,倾向角度测量尺的中心与走向角度测量尺0度刻度线相重合,并且倾角测量尺的0度刻度线与走向角度测量尺所在平面平行。本发明解决了岩心裂缝产状参数测量的难题;该测量仪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252551A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310266117.X
申请日:2013-06-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规则油水界面建模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初步模拟含油区的油水界面空间展布;根据单井钻遇的最深和最浅的油水界面深度,确定油水界面波动范围,并以此作为约束控制,约束上一步骤得到的结果;对纯水区,根据水砂的顶面构造,确定纯水区的水顶界面;将含油区的油水界面与纯水区的界面进行合并,最终得到全区的不规则油水界面。该不规则油水界面建模方法实现了井点油水界面与实钻最大程度的吻合,避免了采用统一油水界面时单井上出现的油中有水,水中有油的现象,而且该不规则油水界面建模实现方法技术思路清楚、操作简单,突破了以往单一油水界面的方法,解决了模型中不能实现不规则油水界面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270578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175158.7
申请日:2018-10-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滩浅海低品位油藏滚动开发方法,该滩浅海低品位油藏滚动开发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探井资料,开展精细油藏描述,弄清储层发育规律、储量规模;步骤2,开展井震结合,应用三维人机联作解释技术、相干体地震属性处理技术刻画解释构造及断层;步骤3,制定合理的钻井顺序,模拟井轨迹,并且在设计新井完钻之后,调整部署下一步井位;步骤4,结合新完钻井资料,对未知区块部署油藏评价井,与产能建设井同步实施;落实未知区块储量,保证方案整体产能规模。该滩浅海低品位油藏滚动开发方法充分考虑低品位油藏地下储层分布变化快的特点,突破了因为平台限制而造成储量损失,具有更好的操作性,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利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9270578B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1811175158.7
申请日:2018-10-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滩浅海低品位油藏滚动开发方法,该滩浅海低品位油藏滚动开发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探井资料,开展精细油藏描述,弄清储层发育规律、储量规模;步骤2,开展井震结合,应用三维人机联作解释技术、相干体地震属性处理技术刻画解释构造及断层;步骤3,制定合理的钻井顺序,模拟井轨迹,并且在设计新井完钻之后,调整部署下一步井位;步骤4,结合新完钻井资料,对未知区块部署油藏评价井,与产能建设井同步实施;落实未知区块储量,保证方案整体产能规模。该滩浅海低品位油藏滚动开发方法充分考虑低品位油藏地下储层分布变化快的特点,突破了因为平台限制而造成储量损失,具有更好的操作性,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利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6294915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510305847.5
申请日:2015-06-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井组平台开发的滩浅海油田井位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静态资料、动态资料以及地震资料确定新井的储层发育情况;步骤2,根据储层发育情况和井网井距分析确定靶点层位并根据地震反射情况确定靶点坐标和靶点深度;步骤3,确定新井井号并根据新井井口坐标和靶点坐标模拟井轨迹;步骤4,根据模拟井轨迹,落实井位;步骤5,确定新井的分层,并完善新井参数表;以及步骤6,根据新井风险不同分平台排出打井顺序。该基于井组平台开发的滩浅海油田井位设计方法技术思路清楚、应用简单,突破了以往只考虑靶点储层的方法,与以往相比具有更好的操作性,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利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6812522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510868068.6
申请日:2015-12-0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方法,该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三维地质模型的渗透率模拟结果,统计渗透率的各项特征参数;步骤2,计算单个储层的非均质性表征参数;步骤3,计算储层垂向渗透率变异系数,并根据计算结果绘制该储层垂向渗透率变异系数的平面等值图。该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利于推广,为基于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的非均质性表征方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