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缓变各向异性的井控速度反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94515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011420614.7

    申请日:2020-12-07

    IPC分类号: G01V1/30 G01V1/3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缓变各向异性的井控速度反演方法,具体包括:对测井速度数据去除异常值、平滑;基于先验速度做叠前深度偏移,获取偏移剖面和偏移距共成像点道集;在偏移剖面中做局部倾斜叠加,得倾角场;对各成像点道集进行γ谱扫描,得γ场;基于倾角场和γ场,筛选深度偏移剖面中的反射点;基于反射点信息进行射线追踪到地表,获得射线路径并计算剩余深度差;将测井速度沿倾角场外推,加权求和得井速度模型;基于射线路径及对应的深度差、平滑约束以及井速度模型信息,构建反演方程组;求解反演方程组,获取模型更新量,更新速度模型。与常规方法相比,该方法所得结果分辨率更高,更符合测井速度趋势和地下构造趋势。

    一种成像域井震联合多尺度层析反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94516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011419333.X

    申请日:2020-12-07

    IPC分类号: G01V1/3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域井震联合多尺度层析反演方法,具体包括:基于先验速度,做叠前深度偏移,得剖面和共成像点道集;对剖面作局部倾斜叠加,得倾角场;对共成像点道集进行γ谱扫描,得γ场;在剖面中筛选反射点;做射线追踪,计算射线路径、剩余深度差;以井为中心,划分反演区域;构建局部区域的方程组,施加约束并求解,更新局部速度;判断工区是否全部完成反演,是则更新走时差,否则迭代;确定反演网格尺度,重整射线路径,结合测井、构造约束,构建方程组并求解,获取更新量;判断是否更新尺度,若是,更新走时差并迭代,若否,求和各尺度更新量,更新模型并输出。与常规方法相比,该方法的结果更符合井速趋势和构造趋势,分辨率更高。

    一种方位加权微测井插值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69535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662879.9

    申请日:2019-07-22

    IPC分类号: G06F17/5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位加权微测井插值建模方法,确定工区内的微测井的主要信息,然后输入工区内的微测井速度曲线;统计每一口微测井的距离分布,确定每一口微测井的参考距离;基于每一口微测井的参考距离,计算每口微测井的径向权重;基于微测井的空间位置,计算微测井两两之间的方位角,进而计算方位权重;以微测井的四个方位系数作为未知量,基于微测井的径向权重和方位权重,构建反演矩阵,以微测井速度作为右端项,并添加平滑项;求解方程组,获得方位系数;基于求取的方位系数进行方位插值,获得表层速度模型。本发明考虑方位影响,所得速度分布包含了更多细节,为之后的激发井深设计、静校正等奠定了基础,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浅层逆VSP初至层析及地层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14949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011419325.5

    申请日:2021-01-21

    IPC分类号: G01V1/4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浅层逆VSP初至层析及地层预测方法,包括:输入拾取的浅层逆VSP初至走时和观测信息,设定参数;网格化走时并计算激发点处的慢度垂向分量;对走时分类并解释折射层速度;将近偏移距走时校为垂向走时,反演井壁速度并外推,作初始模型;基于模型进行射线追踪,判断射线是否与实际符合,剔除无效射线;构建方程组并求解,更新模型;迭代计算,直到满足终止条件;基于反演模型,对最深激发点的折射波进行反向追踪,直到激发深度,并求得实际走时与该路径走时之差;筛选上述走时差,剔除异常值并折射解释;输出最终速度模型。该方法的结果包含丰富的细节,并可以预测下层信息,为确定激发深度、地震数据处理奠定基础。

    地震数据时差、相位差自动识别及校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61911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72834.2

    申请日:2019-06-27

    IPC分类号: G01V1/3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震数据时差、相位差自动识别及校正方法,包括:步骤1,输入标准地震道数据与待校正地震道数据;步骤2,确定步长,在指定相位区间对待校正地震道数据进行相位校正扫描;步骤3,对应每次扫描,对标准地震道数据和校正后的地震道数据做互相关处理;步骤4,更新互相关值最大时对应的时差、相位差校正量;步骤5,重复步骤2-4,完成在指定区间内地震道数据的相位扫描;步骤6,完成时差、相位差校正量的自动识别;步骤7,对地震道数据进行定量时差、相位差校正;步骤8,输出校正后地震道数据。该地震数据时差、相位差自动识别及校正方法提高了不同地震数据体之间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为后续处理及解释过程提供了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