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21358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910572705.3
申请日:2019-06-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角洲沉积亚相数字化判别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三角洲沉积亚相岩电识别模板,进行单井相划分;步骤2,进行差异性分析,获取能够表征不同沉积亚相的差异特征参数;步骤3,利用蛛网图特征参数差异分析法,建立沉积亚相多元参数识别模板;步骤4,利用多元回归数学拟合方法将特征参数进行拟合,建立沉积亚相定量化判别函数;步骤5,将函数值与单井相进行相关性分析,定义不同沉积亚相函数值门槛范围;步骤6,输入实钻井特征参数,得到三角洲沉积亚相数字化平面图。该三角洲沉积亚相数字化判别方法利用多元回归法建立沉积相数字化判别函数,结合地质认识确定明确的沉积亚相边界门槛,从而进行精确的沉积亚相划分。
-
公开(公告)号:CN110261906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72831.9
申请日:2019-06-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参数岩性信息融合储层预测方法,该多参数岩性信息融合储层预测方法包括:步骤1:开展叠前多参数弹性反演;步骤2:进行岩性敏感性分析;步骤3:利用多参数岩性信息融合模型,获得浊积岩储层岩性信息融合体;步骤4:通过岩性信息融合体浊积岩储层特征分析,确定灰质背景浊积岩储层量化评价标准,确定浊积岩储层分布范围。该多参数岩性信息融合储层预测方法联合了弹性参数的储层敏感性定量评价方法和多参数岩性信息融合技术,提出了灰质背景下浊积岩储层预测面临的薄层问题和多解性问题的解决思路,对复杂岩性情况下储层预测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261906B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910572831.9
申请日:2019-06-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参数岩性信息融合储层预测方法,该多参数岩性信息融合储层预测方法包括:步骤1:开展叠前多参数弹性反演;步骤2:进行岩性敏感性分析;步骤3:利用多参数岩性信息融合模型,获得浊积岩储层岩性信息融合体;步骤4:通过岩性信息融合体浊积岩储层特征分析,确定灰质背景浊积岩储层量化评价标准,确定浊积岩储层分布范围。该多参数岩性信息融合储层预测方法联合了弹性参数的储层敏感性定量评价方法和多参数岩性信息融合技术,提出了灰质背景下浊积岩储层预测面临的薄层问题和多解性问题的解决思路,对复杂岩性情况下储层预测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842307B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1510877968.7
申请日:2015-12-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正演约束下波形分类再检索的储层精细预测方法,包括:选取有效范围由大区域多相带变为小区域单一相带;将单一相带内储层划分为不同类型,并总结不同类型储层沉积特征和叠后地震反射特征;通过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出各类储层典型波形;使用井控混合相位子波反褶积方式对单一相带地震资料进行拓频处理;使用无监督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对单一相带范围进行初步波形分类;重构波形模型道,再次波形分类,实现波形检索。本发明利用波动方程正演建立储层类型与波形对应关系,波形初步分类再检索实现某一相带内不同类型储层的精细预测,是一种有效、快速、识别小范围同一相带内不同类型储层的精细预测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0609322A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910902950.6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音乐属性的地震解释与储层描述方法,属于地震资料解释领域,使用分频方法对地震数据进行目标处理,转换成音符数据,再将音符数据写入音频文件中,因此可以使用听力来分辨储层,结合传统的地震剖面和水平切片解释,更加容易寻找到储层,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其他音乐属性的提取和解释,为地震资料解释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该方法主要用于地震资料目标处理以及储层识别,形成一种新的地震资料解释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221358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572705.3
申请日:2019-06-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角洲沉积亚相数字化判别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三角洲沉积亚相岩电识别模板,进行单井相划分;步骤2,进行差异性分析,获取能够表征不同沉积亚相的差异特征参数;步骤3,利用蛛网图特征参数差异分析法,建立沉积亚相多元参数识别模板;步骤4,利用多元回归数学拟合方法将特征参数进行拟合,建立沉积亚相定量化判别函数;步骤5,将函数值与单井相进行相关性分析,定义不同沉积亚相函数值门槛范围;步骤6,输入实钻井特征参数,得到三角洲沉积亚相数字化平面图。该三角洲沉积亚相数字化判别方法利用多元回归法建立沉积相数字化判别函数,结合地质认识确定明确的沉积亚相边界门槛,从而进行精确的沉积亚相划分。
-
公开(公告)号:CN111028646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2010012595.8
申请日:2020-01-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IPC: G09B23/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伸展环境的构造转换带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和方法,该用于伸展环境的构造转换带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包括动力装置,实验箱和摄像机,该实验箱底部先铺置塑料薄膜或橡胶皮,以传递伸展应力,再在塑料薄膜或橡胶皮上铺设实验材料,该实验箱和该动力装置相对竖直放置,该动力装置置于该实验箱两侧,该动力装置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水平移动,以模拟不同水平方向上的应力变化,该摄像机位于该实验箱的上方,记录实验过程。该用于伸展环境的构造转换带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和方法对构造转换带物理模拟实验过程的研究,能够为研究人员提供一种新的地质构造物理模拟装置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7423475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315195.2
申请日:2017-05-0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9 , G06F2217/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砂岩百分含量约束的岩相建模方法,该砂岩百分含量约束的岩相建模方法包括:步骤1,对研究区的实钻井进行统计分析,将沉积相图转化为研究区砂岩百分含量分带图;步骤2,将位图格式的砂岩百分含量分带图进行矢量化;步骤3,建立模型初步格架;步骤4,在岩相建模的时候进行约束;步骤5,在建模的同时启用平面约束机制;步骤6,完成岩相建模过程,输出各期次岩相展布特征图。该砂岩百分含量约束的岩相建模方法基于实钻井数据统计,获得工区砂地比数据,工区实钻井数量越多获得的数据越详细,对于岩性模型的约束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6842293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510883663.7
申请日:2015-12-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IPC: G01V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角洲前缘古地形特征的平衡剖面恢复方法,在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选取有典型地质特征的地震剖面,利用本地区的时深关系,将所选取的地震剖面转化为地质剖面;结合区域沉积特征,在剖面上划分出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及前三角洲亚相。针对不同沉积期次进行三角洲前缘平衡剖面恢复,直至完成所有三角洲前缘地层的古地形剖面平衡恢复工作,输出最终的三角洲前缘构造发育演化史剖面,为后续的沉积演化史分析,构造特征定量研究打好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0007348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211442.3
申请日:2019-03-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灰质背景浊积岩储层的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测井解释成果的基础上,求取岩石基质的等效基质弹性模量;S2、基于K-T模型和DEM模型求取干岩石骨架模量;S3、利用Wood方程计算混合流体的体积模量;S4、利用Gassmann方程计算求取饱和流体的灰质浊积岩弹性模量;S5、计算饱和流体灰质浊积岩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S6、将步骤S5计算出的纵波速度与实测的纵波速度进行对比迭代分析,直至获取满足误差要求的岩石物理建模模型。本发明在传统的Xu-White砂泥岩模型基础上,将K-T模型与微分等效截至模型DEM充分结合起来,能有效解决砂泥岩与碳酸盐岩混合成岩的岩性耦合问题,实现灰质背景浊积岩地层弹性参数的精细预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