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61810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54979.1
申请日:2022-05-20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气化装置工艺诊断方法及系统,该煤气装置工艺诊断方法通过对煤气化装置运行数据进行预处理形成样本数据库,并基于样本数据库中数据预先构建煤气化装置初始化模型库,再基于煤气化装置初始化模型、考核技术参数和约束条件开发形成工艺诊断模型库,并通过开发的煤气化装置工艺诊断系统自动进行煤气化装置当前运行数据与工艺诊断模型库中诊断模型的匹配与调用,实现对煤气化装置的在线诊断。该方法中的煤气化装置工艺诊断模型库涵盖了煤气化装置各种工况,模型的鲁棒性高,煤气化装置工艺诊断系统用户使用界面操作简便,极大降低了模型使用难度,可对煤气化装置进行持续性常态化工艺诊断,指导煤气化装置进行精细化操作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057810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1165499.0
申请日:2019-11-25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化渣中杂质铁的脱除方法,该方法依次包括高温碳热还原过程及磁选除铁过程,本发明利用气化渣自身的矿相结构和元素组成特点,以气化渣中自身所含的碳为还原剂,通过阶段性升温控制,对气化渣中的铁元素进行高效解离与充分还原,使矿相转化形成稳定的莫来石-石英矿相,再通过磁选处理将杂质铁分离出来,快速、高效,整个过程中不涉及毒害成分的使用、无废液排放,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1060417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1911165524.5
申请日:2019-11-25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化渣矿相的定量分析方法,本发明先通过磁选过程将气化渣中的铁质微珠高效分离出来,再进一步通过交叉进行的两步酸碱法依次实现了玻璃相及其中所含杂质选择性的完全分离,最后通过高温焙烧将无机碳颗粒完全烧失,所得固相即为稳定的石英晶相,从而精确分析出了气化渣中各组分的精确含量;本发明全新的分析方法较传统的氢氟酸溶解法和仪器半定量分析法,具有解离效果好、杂质检测限低、数据准确度高、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且该方法具有广泛适用性,可为粉煤灰、煤矸石、冶金渣等典型工业/冶金固废矿相定量分析提供新思路,对开发固废高值化利用新技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060417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1165524.5
申请日:2019-11-25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化渣矿相的定量分析方法,本发明先通过磁选过程将气化渣中的铁质微珠高效分离出来,再进一步通过交叉进行的两步酸碱法依次实现了玻璃相及其中所含杂质选择性的完全分离,最后通过高温焙烧将无机碳颗粒完全烧失,所得固相即为稳定的石英晶相,从而精确分析出了气化渣中各组分的精确含量;本发明全新的分析方法较传统的氢氟酸溶解法和仪器半定量分析法,具有解离效果好、杂质检测限低、数据准确度高、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且该方法具有广泛适用性,可为粉煤灰、煤矸石、冶金渣等典型工业/冶金固废矿相定量分析提供新思路,对开发固废高值化利用新技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057810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1911165499.0
申请日:2019-11-25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化渣中杂质铁的脱除方法,该方法依次包括高温碳热还原过程及磁选除铁过程,本发明利用气化渣自身的矿相结构和元素组成特点,以气化渣中自身所含的碳为还原剂,通过阶段性升温控制,对气化渣中的铁元素进行高效解离与充分还原,使矿相转化形成稳定的莫来石‑石英矿相,再通过磁选处理将杂质铁分离出来,快速、高效,整个过程中不涉及毒害成分的使用、无废液排放,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203635032U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320668225.5
申请日:2013-10-28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CPC分类号: Y02C10/06 , Y02P20/123 , Y02P20/152 , Y02P20/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温甲醇洗工艺高位能量回收利用系统,它包括顺次连接成一循环回路的吸收塔、中压闪蒸塔、再吸收塔及热再生塔,在吸收塔的CO2吸收出口和H2S吸收出口、中压闪蒸塔的H2S闪蒸段出口分别增设有第一、第二、第三液力透平,第一液力透平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一流程泵的动力输入端,第二液力透平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二流程泵的动力输入端,第三液力透平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三流程泵的动力输入端,以便将物流向下级输出时的高位能量转化为辅助驱动流程泵的动能,减少低温甲醇冼系统外部冷量需求。本实用新型提高了低温高气蚀流体的高位能量利用率,减少了高位能量的浪费,降低了电耗,同时也减少了低温甲醇冼系统外部冷量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460961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0763334.4
申请日:2021-07-06
申请人: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1B3/1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套管式可控半等温变换炉,包括竖向延伸且呈圆筒状的炉体,炉体顶部开有粗合成气进口、底部开有变换气出口,炉体中设置有能将其内腔分隔为相对独立的上段与下段的隔板,还包括内上筒体、中心管、锅炉水进水腔、蒸汽收集腔、锅炉水列管、套管、汽包、内下筒体。本发明通过分段反应技术,使进入旁路的气体无需单独加热至起活温度,通过与变换炉上段出口变换气混合的方法即可达到起活温度,减少了流程的复杂性及设备投资;在上段中通过结合可控蒸汽发生系统而形成了半等温区,可根据粗合成气负荷或水气比的大小,以及变换催化剂初末期工况,通过旁路进气量和锅炉水流量的控制,有效的调节变换气出口的温度,保证下游换热系统的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5738336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43040.4
申请日:2022-11-17
申请人: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B01D3/14 , B01D3/00 , B01D53/047 , C10L3/10 , C01B23/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精馏耦合膜分离的天然气提氦设备及方法。本发明将低温精馏工艺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先通过低温精馏工艺从含氦天然气中制得含氦率较高的粗氦气,再通过膜分离工艺对粗氦气进行初步提纯,最后通过变压吸附技术制得高纯度氦气,实现了自He含量低于0.1%的天然气提取氦气的目的;不仅解决了传统方法中将天然气冷却至‑200℃以下才能分离出氦气的弊端,还降低了对膜分离技术的要求和依赖,减小了对冷量的需求,并有效的降低了未来技术替代的风险,简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经济效益;本发明提高了工艺的可靠性并降低了运行过程中的风险,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维护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3401871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763346.7
申请日:2021-07-06
申请人: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1B3/1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列管式分段可控半等温变换炉,包括竖向延伸且呈圆筒状的炉体,炉体顶部开有粗合成气进口、底部开有变换气出口,炉体中设置有能将其内腔分隔为相对独立的上段与下段的隔板,还包括内上筒体、中心管、锅炉水进水腔、蒸汽收集腔、锅炉水列管、汽包、内下筒体。本发明通过分段反应技术,使进入旁路的气体无需单独加热至起活温度,通过与变换炉上段出口变换气混合的方法即可达到起活温度,减少了流程的复杂性及设备投资;在上段中通过结合可控蒸汽发生系统而形成了半等温区,可根据粗合成气负荷或水气比的大小,以及变换催化剂初末期工况,通过旁路进气量和锅炉水流量的控制,有效的调节变换气出口的温度,保证下游换热系统的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3449365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310153504.2
申请日:2013-04-28
申请人: 山东齐鲁科力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1B3/16
CPC分类号: Y02P20/129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浓度一氧化碳耐硫变换工艺及其装置,所述的高浓度一氧化碳耐硫变换工艺,包括至少两级变换,原料水煤气分为两股,一股经过低压废热锅炉把水气摩尔比降至0.2~0.5:1,分离水后经气气换热器换热升温,再进入一变反应器进行变换反应;一变反应器出口工艺气经过撤热后,再与另一股原料水煤气混合后进入二变反应器进行二级变换反应。该工艺能巧妙控制和平衡进入各变换反应器的水气比和热量,使第一、第二变换反应器都能以接近化学反应平衡的方式进行反应,该工艺无须设置预反应器,又能够有效防止变换反应器床层温度过高;不同负荷下,第一变换反应器发生甲烷化反应的风险极小,是一种高浓度CO、低水气比的耐硫变换工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