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563930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310510836.1
申请日:2013-10-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IPC: E21B2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流道方向控制短接装置,该装置连接在双层管的内层管和外层管的下端。该装置包括外层流道单向阀、流体转向短接和内层流道单向阀。外层流道单向阀包括阀芯A、外层密封圈A、内层密封圈A和弹簧A,可以实现对外层流道内流体的方向控制;流体转向短接可以实现内层流道与井眼环空的连通;内层流道单向阀包括阀芯C、阀座C、阀体C和弹簧C,可以实现对内层流道内流体的方向控制。该装置可以将经过外层流道进入井眼环空的流体导流到内层流道,并且可以实现内层流道和外层流道与井底流体的隔离。本发明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方向控制可靠以及降低开泵时井底压力波动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511222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310448271.9
申请日:2013-09-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IPC: B01D5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净化装置,包括分离罐、气体进出管和排污管。分离罐被隔板分割成上下两个腔室,上部腔室与气体出口管连通;下部腔室分别安装安全阀、排污管、液位计和压力测量装置,排污管外接排污装置;隔板加工有通孔,并在上部安装过滤器;隔板下部连接一个圆管,圆管的上部与隔板密封连接,圆管的下部开口;圆管内悬挂安装一个分离圆管;气体进口管切向插入分离圆管。气体进入净化装置后经过了旋流分离、弯管分离和过滤分离三个过程。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分离效率高、维修次数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411862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111639744.4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窄密度窗口地层固井控制系统,其包含:自动控制器,在固井注水泥过程中发生溢流或漏失时,生成压力调节指令;节流管汇,与自动控制器连接,执行压力调节指令,保证固井注水泥过程中井底压力处在窄密度窗口地层压力范围内;补压泵,通过三通连接件与节流管汇连接,在候凝过程中按照井口回压值施加回压,保证候凝过程中井底压力处在窄密度窗口地层压力范围内。本发明将闭环思想应用于整个固井过程,通过窄密度窗口地层有针对性的进行密度、排量、回压等参数设计和精确控制,有效保证固井注水泥和候凝过程中井底压力在窄密度窗口地层压力范围内,实现了窄密度窗口地层安全保质固井,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适合现场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948803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610007142.X
申请日:2016-01-06
Applicant: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起钻过程井涌的压井处理方法:关井并在节流管汇中接入质量流量计;通过钻进过程的水力参数及其他参数求取地层压力;通过控制节流阀开度,结合质量流量计的读数,进行第一次带压下钻作业;判断钻头是否遇到气侵钻井液;压井下钻深度和压井液密度的确定;工程师法压井,一个循环周循环出井内气侵钻井液;循环计算压井下钻深度和密度确定及工程师法压井,直至气侵钻井液全部循环出井。该方法可以对下钻过程中的井涌进行压井设计,通过理论计算和工艺操作,判断出钻头抵达气侵钻井液顶部的时间,从而确定压井开始的时间,为安全、有效循环出井内气侵钻井液提供了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5672927B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410675538.2
申请日:2014-11-21
Applicant: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气体钻井井喷后的压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安装常规钻井泵和节流管汇;将另一调压泵接入节流管汇阀门;计算最大井口许用压力;通过接入节流管汇的调压泵和节流阀调节井口压力至最大井口许用压力;打开钻井泵压井;记录压井液到达钻头时间和其后产生的环空静液柱压力;判断节流阀处压力与静液柱压力之和与地层压力关系,决定进行节流压力调节或重新压井设计。该方法适于井内完全无钻井液的工况,有效解决了压井初始阶段节流纯气体困难的问题,进而能加快井筒环空内压井液静液柱压力的建立,从而尽快压井成功。本发明所述方法不需特殊设备,操作较易,适合现场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639897B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510717462.X
申请日:2015-10-30
Applicant: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流钻杆井下隔离流道转换装置,该装置连接在井下隔离系统的双浮阀的下端,双浮阀的开启和关闭带动中间的轴向滑动部件沿轴向滑动。该装置由三部分组成,外钻杆、内钻杆和中间部分的轴向滑动部件,外钻杆和内钻杆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通过轴向滑动部件在轴向进行滑动,打开或者关闭该系统与外界的通道。该装置可以将经过外层流道进入井眼环空的流体导流到内层流道,并且可以实现内层流道和外层流道与井底流体的隔离。本发明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方向控制可靠以及降低开泵时井底压力波动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756660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410803337.6
申请日:2014-12-19
Applicant: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井压回法压井时机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地质录井和邻井资料收集地层岩石和流体物性参数;通过收集的数据,由公式绘制气井的IPR曲线;绘制井筒气体产量和井底压力关系的OPR曲线;在同一坐标系绘制IPR曲线和OPR曲线;计算允许最大关井时间;计算关井后某时刻开始压井的井口压力函数;求取井口最大压力;判断压井开始的最晚时间。该方法适于气井井喷无法循环压井,采用压回法进行压井的情况,能计算关井后使用压回法成功压井的最晚压井时间,从而消除压井过程中产生的井口压力超出最大许用井口压力的风险,为压井的成功提供理论指导。该方法计算过程不复杂,操作工艺较简单,适合现场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081538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910511436.X
申请日:2019-06-13
Applicant: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流道流体注入装置,包括主轴、轴承箱和密封盒;其中主轴包括外管和内管,内管的内部孔道与上下贯通道构成第一流体通道,内管与外管形成环隙,外管下部径向加工有孔道,孔道与环隙连通构成第二流体通道;轴承箱安装在外管凸台上,并与外管构成旋转密封配合;密封盒包括密封筒,固定连接在轴承箱下端盖下端,并与外管构成旋转密封配合,在密封筒与外管孔道对应位置上径向加工有孔道,孔道与第二流体通道连通。本装置液压介质压力随第二流体通道内压力的变化而变化,能够保证密封盒旋转扭矩合理、降低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的磨损,并保证突发高压等情况下仍然能够具备很高的密封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31685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1910479715.2
申请日:2019-06-04
Applicant: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IPC: E21B2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面稳定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系统主要由包括旋转防喷器、液位计、自控系统、常规节流管汇、自动节流管汇和液气分离器、灌浆泵、循环罐、钻井泵组成。液位计用于实时监测循环罐液面的变化,其数据传给自控系统,自控系统实时分析液位计采集的液面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对自动节流管汇开度作出控制,进而改变井口压力。液面稳定控制的控制目标是地面循环罐的液面变化率,判断液面达到稳定的标准是液面变化率变为0,进而判断井筒内的井底压力和地层压力达到平衡。该方法省略了常规控压钻井中复杂的水力学计算,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和易于推广的特点,适用于地层压力未知和窄密度窗口的地层。
-
公开(公告)号:CN105756593B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410787981.9
申请日:2014-12-19
Applicant: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IPC: E21B2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间断循环阀。所述不间断循环阀包括壳体、主通道和旁通通道;壳体呈筒形,上端和下端分别加工有螺纹,轴向加工有通孔A和孔道A,径向加工有孔道B;通孔A内部由上到下分别安装弹簧座、弹簧、阀芯和阀座;弹簧座轴向中心加工有通孔B,通孔B外部加工有轴向通孔C;阀芯中部为圆锥形结构与阀座上部的圆锥倒角形成锥角密封。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了成熟的单向阀密封形式,提高了不间断循环阀流体密封的可靠性。通过实现接单根期间的连续循环,有效避免因接单根作业引起的井眼压力波动,改善井眼质量和清洁度,降低发生井漏、井涌和卡钻等复杂问题的几率,减少非生产时间,钻遇先前无法钻达的地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