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6890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12646.X
申请日:2024-02-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非磁性管道的压痕仪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属于压痕仪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2组左右对称设置的压痕仪夹持固定机构及管道夹持固定机构;每组所述压痕仪夹持固定机构包括压痕仪夹持滑台及水平移动调节螺杆,所述水平移动调节螺杆的一端与压痕仪夹持滑台的非夹持端固定连接,所述水平移动调节螺杆的另一端与管道夹持固定机构螺纹连接;每组所述管道夹持固定机构包括上管道夹持滑台、下管道夹持滑台及竖直移动调节螺杆,所述竖直移动调节螺杆的上端与上管道夹持滑台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竖直移动调节螺杆的下端与下管道夹持滑台螺纹连接。本发明能够实现将不同直径的非磁性管道固定稳固,并保证压痕仪测试时能够垂直压入。
-
公开(公告)号:CN116652456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383850.3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B23K37/00 , B23K101/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堆焊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管道外壁堆焊工艺。包括(1)对管道外壁的焊接区进行除锈、除湿、除油去污及无损检测,并依据实际工作环境及单层堆焊厚度选择焊丝的型号、规格以及焊接过程中的保护气体。(2)采用外壁堆焊的形式,在管道预热后,以保持焊枪位置不变转而操纵管道持续转动且沿轴向移动的方式进行施焊,焊接过程中调控管道进行平稳定速的旋转与平移,焊丝与管道表面的倾角为60°~80°。(3)需要进行多层堆焊时,除最后一层堆焊外,需在每一层堆焊后对堆焊面进行后热处理并在此之后进行打磨。(4)堆焊完成后进行热处理并进行无损检测合格,堆焊工艺完成。本发明有效提高了管道的蠕变抗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046084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591417.4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承压设备内壁力学性能的压痕仪固定机构,包括空心圆柱底座、第一高度调节组件及第二高度调节组件;所述空心圆柱底座设置2个,2个所述空心圆柱底座与承压设备筒体内壁面接触,且每个所述空心圆柱底座内设置有圆柱形电磁铁;所述第一高度调节组件及第二高度调节组件分别设置2组,2组所述第一高度调节组件的一端分别与2个空心圆柱底座固定连接,2组所述第一高度调节组件的另一端分别与2组第二高度调节组件铰接,压痕仪固定于2组所述第二高度调节组件的另一端且压痕仪与承压设备筒体内壁接触。该固定机构能够将压痕仪固定于不同直径的承压设备筒体内,从而对筒体内壁进行力学性能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0849521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911106592.4
申请日:2019-11-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的应用于现场残余应力的加载及光学测试装置,包括外部套架、加载组件和装夹组件,基于云纹干涉法的残余应力测试装置,包括外部套架、测量组件和装夹组件。本发明在加载装置和光学测试装置中共同使用相同的外部套架和装夹组件,简便的实现拆卸更换,便于携带和使用;选用丝杠和丝杠座构成的滚珠丝杠结构,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压头的直线运动,以此来实现金刚石半球体对被测设备的周期性加载与卸载;通过磁性底座、Z型连接架和夹具的配合,便于与待测量的装置的固定;通过位移传感器和摄像头的配合,观察加载过程中材料向两侧堆积隆起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9100242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810854909.1
申请日:2018-07-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钎焊接头剪切蠕变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属于力学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其包括支撑机构、加热机构、加载机构、控制机构及数据采集机构,钎焊夹具为左右对称结构,在左右分别放置试样,既保证了载荷施加的稳定性,又实现了钎焊接头剪切试验的同步观察过程,能够对比两个试样的变化情况,在同种载荷下有利于消除外界因素的干扰。另一方面,钎焊夹具左右试样上也可以施加不同的载荷大小,可在计算机中观察钎焊接头在不同的载荷下的断裂过程,更好的对比分析载荷大小对蠕变剪切断裂过程的影响。本发明测试装置测试精度高、操作方便、能够实时观察试样高温蠕变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8052698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162310.3
申请日:2017-11-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滞回能密度预测材料蠕变疲劳交互寿命的方法,涉及材料的高温寿命预测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材料高温疲劳试验,确定循环硬化指数以及疲劳滞回能密度;步骤S2材料高温蠕变疲劳交互试验,确定蠕变疲劳交互滞回能密度计算需要的参量;步骤S3根据本发明提出的滞回能密度计算方法,计算得出不同保载时间的蠕变疲劳交互试验的滞回能密度;步骤S4拟合滞回能密度与蠕变疲劳交互寿命间的幂率关系;步骤S5通过配置有限元计算结合本发明拟合的公式,获得蠕变疲劳交互的计算寿命。本发明有明确的理论依据、清晰的物理意义,能使用滞回能密度精确的预测材料在高温蠕变疲劳交互下的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6652456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10383850.3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B23K37/00 , B23K101/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堆焊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管道外壁堆焊工艺。包括(1)对管道外壁的焊接区进行除锈、除湿、除油去污及无损检测,并依据实际工作环境及单层堆焊厚度选择焊丝的型号、规格以及焊接过程中的保护气体。(2)采用外壁堆焊的形式,在管道预热后,以保持焊枪位置不变转而操纵管道持续转动且沿轴向移动的方式进行施焊,焊接过程中调控管道进行平稳定速的旋转与平移,焊丝与管道表面的倾角为60°~80°。(3)需要进行多层堆焊时,除最后一层堆焊外,需在每一层堆焊后对堆焊面进行后热处理并在此之后进行打磨。(4)堆焊完成后进行热处理并进行无损检测合格,堆焊工艺完成。本发明有效提高了管道的蠕变抗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504800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010427171.8
申请日:2020-05-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烟台新天地试验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试样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微试样测试系统、方法、石油化工与核电设备,主机框架,用于支撑固定底座、两根圆柱形立柱、中横梁和上横梁;加载系统,用于实现载荷加载;冷却系统,用于实现传动轴冷却;加热炉,用于实现高温测试的加热,以及常温测试时,形成特殊气体的环境保护氛围;高温气体保护系统,用于实现惰性气体的保护;制冷系统,用于实现保温,保证低温测试时的温度;夹装机构,用于实现不同种材料试样的夹装和固定;测量控制系统,用于实现温度、位移和载荷的测量与控制。本发明在低温、常温和高温下对微试样进行多种力(56)对比文件惠虎;韩浩;王志文;李培宁.基于微小试样法的国产A508-Ⅲ钢力学性能测试研究.压力容器.2009,(第01期),第1-3页.
-
公开(公告)号:CN114777979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210436181.7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1L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入能量差法的非均匀焊接接头残余应力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垂直于焊接接头焊缝方向打磨出带状测试区,按照测试需求标记测试点位置;在每个测试点采用装载有努氏压头的压痕仪进行两次加载压入;在每个测试点采用装载有球形压头的压痕仪进行连续球压痕测试,获得该测试点材料的屈服强度σy及硬化指数n;将每个测试点对应的屈服强度σy及硬化指数n带入无应力曲线斜率公式中得到该测试点的无应力努氏压头压痕曲线斜率C0;将每个测试点的C0带入F=C0h2中,得到该测试点的无应力状态的努氏压头压痕曲线;分析每个测试点的数据,得到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分布。本发明解决了焊接接头局部材料梯度、应力梯度影响测试结果准确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393786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266362.4
申请日:2023-03-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原位调控的大型管板堆焊方法,通过堆焊方式在管板表面焊接形成堆焊层,且堆焊层包括过渡层及面层;具体步骤如下:(1)堆焊过渡层:所述过渡层包括中间部分及外围部分,首先采用手工堆焊方式堆焊所述过渡层的中间部分,然后采用带极堆焊方式沿对称双道螺旋焊接路径堆焊所述过渡层的外围部分;(2)堆焊面层:所述面层包括中间部分及外围部分,首先采用手工堆焊方式堆焊所述面层的中间部分,然后采用带极堆焊方式沿对称双道螺旋焊接路径堆焊所述面层的外围部分。本发明通过对堆焊方法进行改进,降低管板焊接残余应力及变形,焊接完成后,降低了对管板进行磨平或精加工等工作量,提高了管板结构的完整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