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413175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377662.6
申请日:2020-05-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页岩气研究院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心人工造缝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裂缝特征可控的岩心造缝装置及方法。该装置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上板、压紧板、移动板、多角度劈刀、两个滑动台、旋转定位板和底板。利用本发明所述的岩心造缝装置及方法可以使岩心得到与现场情况更为相符的裂缝特征,可实现岩心中偏心缝、分支缝、径向缝和角度缝的制作,该造缝装置功能多样,操作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1413175B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010377662.6
申请日:2020-05-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页岩气研究院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心人工造缝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裂缝特征可控的岩心造缝装置及方法。该装置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上板、压紧板、移动板、多角度劈刀、两个滑动台、旋转定位板和底板。利用本发明所述的岩心造缝装置及方法可以使岩心得到与现场情况更为相符的裂缝特征,可实现岩心中偏心缝、分支缝、径向缝和角度缝的制作,该造缝装置功能多样,操作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3532996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0836870.2
申请日:2021-07-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裂缝性油气藏、致密油气和页岩油气等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驱油、储层改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质‑裂缝流体三维流动模型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模型由长度为L的岩心制作而成,所述模型中含有沿轴向和径向方向交错分布的n条裂缝和m个凹槽,且所述裂缝和所述凹槽分别位于所述模型的两端,n、m均为≥1的整数;所述裂缝的长度和所述凹槽的长度相等均为a,每个所述凹槽到每条所述裂缝的最短距离为h,且h=L‑a,h>0。该模型能够满足缝网岩心内绝大部分基质的压力梯度相等,因此流体在模型中同时存在轴向流和径向流,从而实现模型中的三维流动。
-
公开(公告)号:CN106883833B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710088994.0
申请日:2017-02-20
Applicant: 西安石油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C09K8/58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田化学领域,具体地,涉及用于特高温高盐高硬度油藏的驱油体系,按质量百分比包含以下组分:0.30wt%~0.50wt%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0.30wt%~0.50wt%的磺丙基甜菜碱,其余为水。本发明的驱油剂通过已工业化生产的表面活性剂制备,价格低廉,可适用于油藏温度高达130℃,总矿化度高达25×104mg/L,钙镁离子浓度高达10000mg/L的特高温高盐高硬度油藏。在无碱环境下,可降低现场油/水界面张力至10‑3mN/m数量级,且在高温高盐高硬度条件下长时间老化后,降低界面张力能力稳定,为特高温高盐高硬度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及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6081617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310067190.8
申请日:2023-01-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新疆大学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青岛华杰硅碳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1B32/225 , C09K8/504 , E21B33/13 , E21B4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田化学领域,公开了超深层油气藏湿相可膨胀改性石墨控水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组合物包括无机强酸、氧化剂、有机酸和膨胀剂;其中,所述氧化剂选自高锰酸盐、重铬酸盐、氯酸盐和高氯酸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酸选自C1‑C5的一元酸;所述膨胀剂含有过硫酸盐和弱酸,所述弱酸选自C2‑C8的二元酸和C2‑C8的多元酸中的至少一种。采用该组合物或方法制备的可膨胀石墨体系,能够在温度高达240℃、矿化度达30万mg/L的超深层油气藏湿相环境中,实现有限程度的膨胀,保证膨胀后的高强度,可以在地层中保持长期稳定,对超深层油气藏窜流通道具有高封堵率,实现超深层储层非均质高效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06883833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088994.0
申请日:2017-02-20
Applicant: 西安石油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C09K8/58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田化学领域,具体地,涉及用于特高温高盐高硬度油藏的驱油体系,按质量百分比包含以下组分:0.30wt%~0.50wt%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0.30wt%~0.50wt%的磺丙基甜菜碱,其余为水。本发明的驱油剂通过已工业化生产的表面活性剂制备,价格低廉,可适用于油藏温度高达130℃,总矿化度高达25×104mg/L,钙镁离子浓度高达10000mg/L的特高温高盐高硬度油藏。在无碱环境下,可降低现场油/水界面张力至10‑3mN/m数量级,且在高温高盐高硬度条件下长时间老化后,降低界面张力能力稳定,为特高温高盐高硬度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及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702357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779976.2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新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田化学调剖堵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深层油气藏用交联用改性纳米石墨和纳米石墨杂化交联冻胶堵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交联用改性纳米石墨通过采用含有磺酸芳基活性自由基对天然纳米石墨进行改性,得到初步改性纳米石墨;所述初步改性纳米石墨与含有羟基芳基活性自由基进行交联得到。通过改性纳米石墨直接参与杂化交联反应,提升杂化交联冻胶的交联密度和化学键能,研发出一种耐高温(≥130℃)、抗高盐(≥20万mg/L)、长期热稳定性,能够适应深层油气藏储层非均质调控的杂化交联冻胶堵剂。
-
公开(公告)号:CN116081617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67190.8
申请日:2023-01-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新疆大学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青岛华杰硅碳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1B32/225 , C09K8/504 , E21B33/13 , E21B4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田化学领域,公开了超深层油气藏湿相可膨胀改性石墨控水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组合物包括无机强酸、氧化剂、有机酸和膨胀剂;其中,所述氧化剂选自高锰酸盐、重铬酸盐、氯酸盐和高氯酸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酸选自C1‑C5的一元酸;所述膨胀剂含有过硫酸盐和弱酸,所述弱酸选自C2‑C8的二元酸和C2‑C8的多元酸中的至少一种。采用该组合物或方法制备的可膨胀石墨体系,能够在温度高达240℃、矿化度达30万mg/L的超深层油气藏湿相环境中,实现有限程度的膨胀,保证膨胀后的高强度,可以在地层中保持长期稳定,对超深层油气藏窜流通道具有高封堵率,实现超深层储层非均质高效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4634805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369541.6
申请日:2022-04-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C09K8/584 , C09K8/512 , C09K8/508 , E21B33/138 , E21B43/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发工程领域,公开了用于低渗‑致密储层的自生长冻胶分散体活性流度控制体系和窜流控制方法。所述体系含有100重量份的自生长冻胶分散体和0.15~0.6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剂;自生长冻胶分散体由纳米强化铬‑醛双基团交联整体冻胶剪切研磨制得,纳米强化铬‑醛双基团交联整体冻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功能聚合物、酚醛树脂交联剂、有机铬交联剂和纳米强化剂加入水中混合,然后熟化。该体系可简易、快速制备,通过调整冻胶分散体颗粒尺寸实现易于深部注入、作用范围广,稳定性强、作用有效期长,可避免储层污染、不影响储层产液能力。冻胶分散体颗粒可在低渗‑致密储层裂缝中实现自生长,强化裂缝窜流控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532996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36870.2
申请日:2021-07-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裂缝性油气藏、致密油气和页岩油气等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驱油、储层改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质‑裂缝流体三维流动模型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模型由长度为L的岩心制作而成,所述模型中含有沿轴向和径向方向交错分布的n条裂缝和m个凹槽,且所述裂缝和所述凹槽分别位于所述模型的两端,n、m均为≥1的整数;所述裂缝的长度和所述凹槽的长度相等均为a,每个所述凹槽到每条所述裂缝的最短距离为h,且h=L‑a,h>0。该模型能够满足缝网岩心内绝大部分基质的压力梯度相等,因此流体在模型中同时存在轴向流和径向流,从而实现模型中的三维流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