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循环浆态床反应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425281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011183974.X

    申请日:2020-10-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循环浆态床反应器,该内循环浆态床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外筒、导流筒、气体入口、液体入口、固体加料口、气液集成分布器、防颗粒沉积内构件、一级水力旋流器、二级水力旋流器、阀门、泵和储罐等结构。气液固三相混合后沿上升区上升,越过导流筒后进入降液区,再进入一级水力旋流器进行固液分离,重相从底流口排出并留在反应器内,轻相从溢流口排出,在外泵的作用下进入上升区内的二级水力旋流器进行再分离,重相组分返回上升区继续参加反应,轻相组分收集至反应器外的储罐中。所述二级水力旋流器可由一个或多个同直径水力旋流器并联、不同直径的水力旋流器串联组成。该反应器具有生产连续性高、分离效果好、成本低、本质安全的优点。

    一种含有硫醇盐碱液氧化再生尾气的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24019B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310571662.X

    申请日:2013-1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硫醇盐碱液氧化再生尾气的处理方法;待处理含有硫醇盐碱液氧化再生尾气从水洗罐底部进,经罐内气体分布板,出水洗罐顶部排气管进脱水罐底部进气口,经脱水罐内干燥剂干燥,进入超重力分离器,与从超重力分离器液相进口进入的柴油接触后,从超重力分离器气相出口,进尾气柴油分离回收罐;超重力分离器超重机为气液逆流、并流或折流形式操作的旋转填充床;超重力分离器操作范围为:气液比5~2000:1,操作表压0~0.3MPa,操作温度10~60℃;本方法实现了液化气碱液氧化再生尾气的超低硫排放,吸收剂柴油可去加氢装置进行脱硫处理,有效降低了工厂“三废”携带的总硫排放量。

    一种加氢进料的加热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746896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110102566.1

    申请日:2011-04-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氢进料油气加热方法及其装置;加氢进料进入以熔融的熔盐为热媒介的间壁式换热器加热至200℃~500℃,进入加氢反应器内进行反应,反应后产品进入分离装置;间壁式换热器熔融的熔盐由熔盐加热系统提供:将混合无机盐粉状颗粒加入到熔盐槽中,在熔融槽中通入高压蒸汽或电加热,熔盐槽内温度达到142℃以上,混合无极盐粉状颗粒熔化成液体,当熔盐温度达到180℃,熔盐加热炉点火升温,由熔盐循环泵对熔盐强制液相循环至熔盐加热炉加热,熔盐炉出口的温度在250℃~550℃,熔盐至换热器加热加氢进料至所需温度,返回熔融槽中;本方法加热均匀,加热强度易于控制,避免了裂解和结焦、烧穿炉管、延长了操作周期。

    水力旋流器
    4.
    发明公开
    水力旋流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408210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111672207.X

    申请日:2021-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旋流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力旋流器,至少包括自外至内同轴设置的一圆柱外筒、一圆柱内筒、一溢流管和一圆锥筒;圆柱内筒底端与圆柱外筒底端之间封闭连接,圆柱内筒下端接有倒置的圆锥筒,溢流管设置于圆柱内筒的内部且伸出圆柱内筒和圆柱外筒顶部,圆柱外筒和溢流管外壁之间通过锥形密封筒连接,圆柱外筒与圆柱内筒之间形成第一环隙空间,圆柱内筒和溢流管之间形成第二环隙空间,第一环隙空间和第二环隙空间之间保持连通。该水力旋流器解决了现有水力旋流器存在的停留时间短和分离效率低等问题,改善水力旋流器中常见的“溢流跑粗”现象,提高分离效率,降低压降。

    一种异丁烷与C3~C5烯烃的烷基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03938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810006864.2

    申请日:2018-0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丁烷与C3~C5烯烃的烷基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含有异丁烷与C3~C5烯烃的原料烃和催化剂硫酸进入液‑液分散装置,使原料烃和硫酸接触后开始烷基化反应,在液‑液分散装置出口形成由未反应原料烃、反应产物和硫酸混合形成的酸烃乳液;所述酸烃乳液进入搅拌反应器继续烷基化反应;所述搅拌反应器中的酸烃乳液进入酸烃分离器分离为硫酸和液体烃,所述液体烃进入蒸馏塔分离出烷基化油。本发明能减小搅拌反应器内反应物料液位波动,使产品烷基化油辛烷值稳定。此外,本发明不受液位测量和控制仪表对搅拌反应器容积的要求,可在小型装置上实现本发明的烷基化方法。

    一种硫酸烷基化方法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264929B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611263054.2

    申请日:2016-12-30

    Abstract: 一种硫酸烷基化方法,包括:将异丁烷原料、来自异丁烷分离塔的循环异丁烷和来自酸烃分离器的硫酸通入由搅拌釜和剪切式乳化装置组成的釜外循环式乳化装置进行预混合,形成包含异丁烷和硫酸的酸烃乳化液;酸烃乳化液一部分进入搅拌釜循环,一部分进入烷基化反应器与与其中的混合烯烃接触反应;酸烃乳化液与混合烯烃反应完后的反应流出物一部分循环至搅拌釜,一部分进入酸烃分离器,酸烃分离器将反应流出物分离为硫酸和烃组分;分离出来的烃组分进入异丁烷分离塔,异丁烷分离塔将烃组分分离为异丁烷和烷基化油,其中,分离出的异丁烷循环至搅拌釜。本发明方法强化了酸烃混合程度,有利于异丁烷从烃相向酸相的传质,提高了烷基化油的产品质量。

    一种硫酸烷基化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264929A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611263054.2

    申请日:2016-12-30

    Abstract: 一种硫酸烷基化方法,包括:将异丁烷原料、来自异丁烷分离塔的循环异丁烷和来自酸烃分离器的硫酸通入由搅拌釜和剪切式乳化装置组成的釜外循环式乳化装置进行预混合,形成包含异丁烷和硫酸的酸烃乳化液;酸烃乳化液一部分进入搅拌釜循环,一部分进入烷基化反应器与其中的混合烯烃接触反应;酸烃乳化液与混合烯烃反应完后的反应流出物一部分循环至搅拌釜,一部分进入酸烃分离器,酸烃分离器将反应流出物分离为硫酸和烃组分;分离出来的烃组分进入异丁烷分离塔,异丁烷分离塔将烃组分分离为异丁烷和烷基化油,其中,分离出的异丁烷循环至搅拌釜。本发明方法强化了酸烃混合程度,有利于异丁烷从烃相向酸相的传质,提高了烷基化油的产品质量。

    一种含有硫醇盐碱液氧化再生尾气的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24019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310571662.X

    申请日:2013-1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硫醇盐碱液氧化再生尾气的处理方法;待处理含有硫醇盐碱液氧化再生尾气从水洗罐底部进,经罐内气体分布板,出水洗罐顶部排气管进脱水罐底部进气口,经脱水罐内干燥剂干燥,进入超重力分离器,与从超重力分离器液相进口进入的柴油接触后,从超重力分离器气相出口,进尾气柴油分离回收罐;超重力分离器超重机为气液逆流、并流或折流形式操作的旋转填充床;超重力分离器操作范围为:气液比5~2000:1,操作表压0~0.3MPa,操作温度10~60℃;本方法实现了液化气碱液氧化再生尾气的超低硫排放,吸收剂柴油可去加氢装置进行脱硫处理,有效降低了工厂“三废”携带的总硫排放量。

    一种带气体分布器的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15212826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110404681.8

    申请日:2021-04-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气体分布器的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壳体;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反应器壳体内部,包括固定支架和固定轴,所述固定支架水平固定设置在反应器壳体上,所述固定轴竖直设置,一端固定在反应器壳体底部,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支架上;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桨叶,所述搅拌桨叶上设有磁性体,中间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固定在固定轴上;气体分布器,所述气体分布器位于搅拌桨叶下方;电磁发生机构,所述电磁发生机构位于反应器壳体外部。本发明所述装置既解决了传统气体分布器气泡尺寸分布较大且分布不均导致反应器内传质效率低下的问题,还避免了传统气体分布器易堵塞导致生产不连续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