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48770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211401590.X
申请日:2022-11-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IPC: B32B27/32 , B32B27/30 , B32B27/18 , B32B27/08 , B32B27/06 , C08L23/06 , C08L23/08 , C08L57/02 , C08K5/098 , C08K5/134 , B29B9/06 , B29C55/14 , B29C48/08 , B29C48/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向拉伸聚乙烯改性树脂薄膜,包括单层结构和多层结构,至少一层由双向拉伸聚乙烯改性树脂制备得到,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拉伸聚乙烯改性树脂由双向拉伸聚乙烯专用料、改性树脂组合物、改性助剂组合物组成,以双向拉伸聚乙烯专用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双向拉伸聚乙烯专用料的含量为80‑95%,所述改性树脂组合物的含量为4.5‑18%,所述改性助剂组合物的含量为0.5‑2.0%。本发明公开的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同时可以利用现有的双螺杆挤出机和双向拉伸设备进行薄膜制备,提高了生产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18499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1590132.5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G6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元极性聚酮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二膦钯配合物和酸添加剂的作用下,使CO、乙烯和丙烯进行聚合反应,从而得到所述三元极性聚酮;所述二膦钯配合物的化学结构式为#imgabs0#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采用具有高催化活性的二膦钯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并在聚合反应中引入丙烯,制得具有高分子质量、刚韧平衡的三元极性聚酮。
-
公开(公告)号:CN114752057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110032527.2
申请日:2021-01-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光降解塑料的制备方法及其适用的催化剂,该催化剂包括醋酸钯、CH3C6H5SO3PPh2配体、甲苯磺酸、硝基苯。以CO和乙烯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在2‑5MPa和50‑80℃以及上述催化剂的存在条件下聚合反应1‑3小时。本发明提供的钯系催化剂具有亲氧性弱和极性单体容忍性高的特点,CH3C6H5SO3PPh2配体β‑H的消除作用减小,实现了共聚反应活性的提高、极性单体插入率的可调以及聚合物分子量的提高,聚合聚酮产率高,并且加入第三共聚单体提高可降解塑料的加工性能,合成高分子质量、高韧性、高强度的可降解塑料。
-
公开(公告)号:CN114573902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011389340.X
申请日:2020-12-0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L23/08 , C08K13/02 , C08K5/134 , C08K5/526 , C08K5/098 , C08K3/36 , C08K3/34 , C08K5/20 , C08K5/3492 , C08K5/13 , C08J5/18 , C08F210/16 , C08F21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由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添加剂混炼而成,其特征在于,该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由乙烯与共聚单体聚合而成,添加剂为抗氧剂、加工稳定剂、开口剂复配而成,其添加量分别为(以每克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为基准):抗氧剂为50‑3000ppm、加工稳定剂50‑1000ppm、开口剂为50‑2000ppm。采用该组合物制备的POF热收缩膜芯层专用料不仅满足包装膜用POF热收缩膜需求,而且薄膜表面光洁无晶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410530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111681471.X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L23/06 , C08L27/18 , C08K3/04 , C08K9/00 , C08K5/134 , C08K5/526 , C08K9/02 , C08K9/10 , C08J3/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导热碳纳米管复合母粒,该母粒包括聚乙烯粉粒、多壁碳纳米管导热剂和第一相容剂,所述多壁碳纳米管导热剂是经过超声波分散处理的,该母粒在使用时要加入第二相容剂;优选的,该母粒还包括抗氧剂。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上述的高导热碳纳米管复合母粒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使用本发明高导热碳纳米管复合母粒所得专用料在导热性能、冲击强度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本发明制备的高导热碳纳米管复合母粒可用于聚乙烯管材制品改性,所得管材表面光滑、尺寸稳定、导热性能优异,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628877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111514111.0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规共聚聚丙烯纤维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无规共聚聚丙烯纤维专用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75.9~88.99wt%,表面改性碳纳米管0.01~0.1wt%。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采用过氧化物降解法,乙丙无规共聚聚丙烯与碳纳米管共混,从而得到一种具有高流动、高韧性、高刚性以及分子量分布窄的无规共聚聚丙烯纤维专用料。
-
公开(公告)号:CN114907640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110181452.4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极低密度聚乙烯及其制备方法、聚乙烯薄膜。该极低密度聚乙烯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00份、茂金属极低密度聚乙烯20‑40份、表面改性后碳纳米管0.01‑0.05份、助剂0.1‑0.5份。碳纳米管是将其适量的纯化和官能化后添加到极低密度聚乙烯基体中,可提高碳纳米管的分散能力、表面活性和与基体材料之间的相容性,从而同时起到增强增韧以及提高其耐热性的效果。本发明的极低密度聚乙烯具有密度低、熔融指数低、直角撕裂强度和冲击破损质量等性能优异,使用本发明的极低密度聚乙烯制备的热收缩薄膜制品表面光滑、平整、光泽度高、无结块和晶点,完全适用于高端热收缩薄膜,并提高了产品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552436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1910909811.6
申请日:2019-09-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文燕 , 米普科 , 马丽 , 许胜 , 李瑞 , 王婷兰 , 王立娟 , 邵炉 , 杨琦 , 王华 , 赵瑞达 , 孙彬彬 , 董素琴 , 牛娜 , 和树立 , 任鹤 , 宋磊 , 杨国兴 , 邹恩广 , 张丽洋
IPC: C08F110/02 , C08F210/16 , C08F4/65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吡咯茂的杂环限制几何构型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如下:以2‑吡咯甲醛及其衍生物为原料,与茚合成富烯,通过四氢铝锂还原制得配体,再用胺消除法得到高产率的催化剂,该类催化剂能够催化烯烃聚合。以吡咯N杂环替代叔丁胺为给电子体,催化剂分子结构对称,提高烯烃聚合效率。本发明的催化剂合成路线简单,原料易得,成本低,催化剂收率大大提高,在烯烃聚合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16746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10015482.8
申请日:2021-01-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疏水疏油型聚乙烯母粒,其原料包括茂金属聚乙烯、聚全氟乙丙烯、多壁碳纳米管和抗氧剂,所述聚全氟乙丙烯的粒径为200nm‑400nm,所述多壁碳纳米管的管径为5nm‑15nm、管长为10μm‑30μm;所述原料各组分的用量为:茂金属聚乙烯30质量份,聚全氟乙丙烯0.1‑3质量份,多壁碳纳米管1‑5质量份,抗氧剂0.5‑2质量份。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疏水疏油型聚乙烯母粒的制备方法以及一种聚乙烯管道料。采用本发明配方制得的聚乙烯母粒以及聚乙烯管材,在抗结垢结蜡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便于油田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195923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010978823.7
申请日:2020-09-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葛腾杰 , 吴双 , 张明强 , 姜艳峰 , 杨国兴 , 王斯晗 , 宋磊 , 安彦杰 , 李瑞 , 高宇新 , 国海峰 , 韦德帅 , 张德英 , 王世华 , 张瑞 , 牛娜 , 王玉茹 , 赵兴龙 , 郭峰
IPC: C08F210/16 , C08F2/34 , C08F210/14 , C08F2/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聚乙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定反应体系的温度比反应温度低20%‑30%;(2)催化剂以氮气流输送至反应体系,催化剂进料速率0.5‑2.0g/h,反应体系的升温速率0.5‑1.5℃/h;(3)当反应器的入口温度升至反应温度的90%‑95%时,且反应器的床层压差达到要求时,设定催化剂进料速率1.0‑2.5g/h,反应体系的升温速率1.0‑5.0℃/h;(4)催化剂活性达到设计要求,反应体系进入稳态运行后,反应体系的工艺参数的设定与聚合反应产物维卡软化点的变化相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