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733798B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210154062.9
申请日:2012-05-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德铸 , 王晓华 , 杨显志 , 马春宝 , 李广富 , 徐恩宽 , 宋志军 , 杨志祥 , 王洋 , 穆磊 , 高本成 , 杨文军 , 孙福群 , 赵永仁 , 袁天瑜 , 于俊梅 , 岳鹏飞 , 王颖 , 赵吉成 , 杨晓莉 , 唐明
IPC: E21B47/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7/122 , E21B41/008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井井下无缆测试系统,包括无线测试装置以及自发电装置,所述的无线测试装置包括:井下测试仪,设置在所述的井下测试仪上的传感器组,与所述的传感器组相连接的井下测试端电路,用于将所述的传感器组采集的生产数据进行放大、转换处理;与所述的井下测试端线路相连接的电磁波发射装置,用于将处理后的生产数据传输地面处理系统。通过在井下测试仪上设置传感器组、井下测试端电路及电磁波发射装置,实现了抽油机井下生产数据的无缆直读测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成本高以及施工难度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439436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011214885.7
申请日:2020-11-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油页岩注氮气热采系统,包括井下加热装置、井下采油装置和地面处理装置,井下加热装置包括第一隔热管和制氮装置,第一隔热管上设置有点火器,制氮装置的氮气输出口与第一隔热管的内部相连通,第一隔热管的底部开设有注气孔;井下采油装置包括第二隔热管,第二隔热管上设置有抽油泵,采出井通过地层孔隙以及裂缝与注热井相连通;地面处理装置包括相连接的一级油气分离装置和二级油气分离装置,一级油气分离装置的进液口与的第二隔热管连接,一级油气分离装置的出液口和二级油气分离装置的出液口均与集油管线连接。本发明解决了页岩油热采现场实施难度大、经济成本高、加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733798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154062.9
申请日:2012-05-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德铸 , 王晓华 , 杨显志 , 马春宝 , 李广富 , 徐恩宽 , 宋志军 , 杨志祥 , 王洋 , 穆磊 , 高本成 , 杨文军 , 孙福群 , 赵永仁 , 袁天瑜 , 于俊梅 , 岳鹏飞 , 王颖 , 赵吉成 , 杨晓莉 , 唐明
IPC: E21B47/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7/122 , E21B41/008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井井下无缆测试系统,包括无线测试装置以及自发电装置,所述的无线测试装置包括:井下测试仪,设置在所述的井下测试仪上的传感器组,与所述的传感器组相连接的井下测试端电路,用于将所述的传感器组采集的生产数据进行放大、转换处理;与所述的井下测试端线路相连接的电磁波发射装置,用于将处理后的生产数据传输地面处理系统。通过在井下测试仪上设置传感器组、井下测试端电路及电磁波发射装置,实现了抽油机井下生产数据的无缆直读测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成本高以及施工难度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439436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011214885.7
申请日:2020-11-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油页岩注氮气热采系统,包括井下加热装置、井下采油装置和地面处理装置,井下加热装置包括第一隔热管和制氮装置,第一隔热管上设置有点火器,制氮装置的氮气输出口与第一隔热管的内部相连通,第一隔热管的底部开设有注气孔;井下采油装置包括第二隔热管,第二隔热管上设置有抽油泵,采出井通过地层孔隙以及裂缝与注热井相连通;地面处理装置包括相连接的一级油气分离装置和二级油气分离装置,一级油气分离装置的进液口与的第二隔热管连接,一级油气分离装置的出液口和二级油气分离装置的出液口均与集油管线连接。本发明解决了页岩油热采现场实施难度大、经济成本高、加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1972615U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20065054.8
申请日:2011-03-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17/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插接杆安全接头和插接杆组件。其中,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具有两个连接端,两个连接端分别连接在前一节插接杆的尾部和后一节插接杆的首部,前一节插接杆的尾部和后一节插接杆的首部相互咬合,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具有在设定载荷下的自动断开的易断部。所述插接杆组件包括多节插接杆以及前面所述的插接杆安全接头,所述多节插接杆中的最后一节插接杆与螺杆泵转子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作成本低,解决了插接杆砂卡后无法正常起出的问题,防止锯杆现象,解决了插接杆砂卡后管杆套起造成井场污染问题,节省起杆时间,避免杆的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202468320U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20093868.7
申请日:2012-03-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4C1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螺杆泵可伸缩短接,所述螺杆泵可伸缩短接包括:上接头、下接头、连接在所述上接头和下接头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套设在所述下接头之外,并且所述连接杆中设有所述下接头轴向移动的空间,所述连接杆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抵压在所述下接头上方的柱形弹簧。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因卡泵上沉砂过多卡泵杆断上蹿造成机械损坏和人身伤害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2913971U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220550070.0
申请日:2012-10-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双接箍杆柱及双接箍杆柱起下套件,双接箍杆柱放置于一井中,所述双接箍杆柱包括杆柱及两个接箍;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杆柱的外周侧,第二接箍设置于第一接箍下方,且第一接箍与第二接箍之间的间隔距离至少大于一个吊卡的厚度;双接箍杆柱起下套件包括双接箍杆柱、两个吊卡、多个吊钩及吊卡固定座;所述吊钩与所述吊环连接;吊卡固定座,固定于所述井的井口上方,所述吊卡能够固定于所述吊卡固定座上,且所述吊卡的中心卡口与所述井口对应连通设置;本实用新型有效降低了杆柱起下作业的难度,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了因搬移吊卡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202170767U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120297531.3
申请日:2011-08-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阀的布置结构,其设置在连续油管作业车上,连续油管作业车的底盘上表面从车头至车尾依序设有操作室、排揽装置和两个平行设置的臂吊,排揽装置的上方设有滚筒,两个臂吊之间连接有牵引装置,所述车载阀的布置结构包括:液压油箱,其设置在靠近车头位置处的底盘上;液压泵,其与所述液压油箱相连,并设置在底盘的下表面上位于臂吊支脚的位置处;多路阀组,其与液压泵相连,并设置在车尾处的底盘的下表面上,所述多路阀组分别与牵引装置、臂吊、滚筒和排揽装置相连。本实用新型的车载阀布置结构能够在连续油管车的复杂、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布置液压系统的阀组、管线及附件,其不仅满足了车载要求,而且也便于维护及现场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202913968U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220550096.5
申请日:2012-10-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双接箍管柱及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双接箍管柱放置于一井中,所述双接箍管柱包括管柱及两个接箍;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管柱的外周侧,第二接箍设置于第一接箍下方,且第一接箍与第二接箍之间的间隔距离至少大于一个吊卡的厚度;双接箍管柱起下套件包括双接箍管柱、两个吊卡、多个吊钩及吊卡固定座;所述吊钩与所述吊环连接;吊卡固定座,固定于所述井的井口上方,所述吊卡能够固定于所述吊卡固定座上,且所述吊卡的中心卡口与所述井口对应连通设置;本实用新型有效降低了管柱起下作业的难度,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了因搬移吊卡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202789517U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20321408.5
申请日:2012-07-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4C14/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井下多参数实时监测的螺杆泵采油控制装置,包括位于地面的数据采集及控制装置、变频调速装置、驱动螺杆泵转动的电机,还包括油井下,位于螺杆泵的底端连接有一内设有多个传感器的井下多参数测试仪,该测试仪具有壳体,壳体上设有马龙头,一测井电缆的一端密封穿设马龙头而伸入该测试仪内部,另一端沿油管外壁向上延伸出井口外,通过井口套管管汇连接于数据采集及控制装置。借此,可对泵下温度、压力、含水率及动液面高度等多个参数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实现螺杆泵闭环控制,使其始终在井下实时工况最适宜的功率状态下运行,从而达到高效节能、降低机器损耗、减少维护成本,增加螺杆泵使用寿命的积极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