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089582B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510284080.2
申请日:2015-05-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井下流量控制设备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及装置,该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包括:获取生产井、注入井、油藏及流量控制设备数据,确定各井、油藏及流量控制设备的动态参数及静态参数;根据每口井的井身结构和流量控制设备创建多井段模型;根据油藏特征及流体属性建立油藏渗流模型,所述油藏渗流模型包括:油气水三相渗流方程、外边界条件以及约束条件;将所述多井段模型及油藏渗流模型耦合,生成数值模型;根据油藏的静态参数建立地质模型,并根据原始地层压力分布或者压力与深度的关系,以及岩石、流体属性对所述地质模型进行初始化;根据所述数值模型及初始化后的地质模型建立带有稀疏系数矩阵的非线性方程组并求解所述非线性方程组。
-
公开(公告)号:CN105424575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762245.2
申请日:2015-11-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1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5/08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渗透率的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岩心样品的渗透率;根据所述多个岩心样品的渗透率,确定迂曲度和/或毛管束连通性与所述岩心渗透率之间的关系;根据所述关系确定待测地层的渗透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具有不同的迂曲度和/或不同的毛管束连通性的岩心样品的渗透率,可以确定出迂曲度和/或毛管束连通性与所述岩心渗透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对岩心毛管束纵向或者横向连通程度等因素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的分析研究的缺陷,基于确定的迂曲度和/或毛管束连通性与岩心渗透率之间的关系来计算待测地层的渗透率,从而使得确定的渗透率更为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5089595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280351.7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平压裂裂缝导流作用下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及装置,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包括:获取井和油藏的动静态数据,确定裂缝参数;根据流体特征及裂缝参数中的导流能力建立水平裂缝内的流体流动方程;根据井筒管流特征建立井筒流动方程;根据井眼轨迹、完井位置、所述流体流动方程、井筒流动方程及裂缝参数建立扩展井模型;根据油藏的静态参数建立地质模型,并根据原始地层压力分布或者压力与深度的关系,以及岩石、流体属性对所述地质模型进行初始化;将所述扩展井模型及初始化后的所述地质模型耦合并求解耦合结果。本发明实现了对水力压裂井及油藏进行高精度数值模拟,为科学的使用井下流量控制设备提供了依据,达到了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1624147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299245.4
申请日:2020-04-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岩心的相对渗透率测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得岩心样品的图像数据;基于所述图像数据,构建岩心样品的三维孔隙网络结构模型,所述三维孔隙网络结构模型包括岩心样品的多个孔隙网络;根据岩心样品的三维孔隙网络结构模型,构建三维数字岩心模型,所述三维数字岩心模型包括岩心样品的不同尺度下的孔隙结构数据;基于三维数字岩心模型,建立不同尺度下的多相LBM模型;采用不同尺度下的多相LBM模型模拟岩心驱替过程的两相流体,获得岩心的不同尺度下的两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本发明可以实现对岩心,尤其是超低渗透岩心的相对渗透率的测定,准确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089595B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510280351.7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平压裂裂缝导流作用下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及装置,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包括:获取井和油藏的动静态数据,确定裂缝参数;根据流体特征及裂缝参数中的导流能力建立水平裂缝内的流体流动方程;根据井筒管流特征建立井筒流动方程;根据井眼轨迹、完井位置、所述流体流动方程、井筒流动方程及裂缝参数建立扩展井模型;根据油藏的静态参数建立地质模型,并根据原始地层压力分布或者压力与深度的关系,以及岩石、流体属性对所述地质模型进行初始化;将所述扩展井模型及初始化后的所述地质模型耦合并求解耦合结果。本发明实现了对水力压裂井及油藏进行高精度数值模拟,为科学的使用井下流量控制设备提供了依据,达到了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5205318B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510573823.8
申请日:2015-09-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多层多段水平裂缝采油井的总产量的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从油藏中选取一口具有水平裂缝的采油井;计算采油井在油藏的单个薄差油层的压力分布;选将四口注水井与采油井分别在水平裂缝等效区域引发的压力降进行叠加,以计算单个薄差油层所在地层内任意一点的压力;根据单个薄差油层所在地层内的压力,结合由启动压力梯度造成的压力损失,和四口注水井的总注水量与采油井的产油量之比,计算油藏中各层的五点井网中水平裂缝采油井单层的产油量和产水量,对各层进行叠加,得到多层多段水平裂缝采油井的总产量。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确定多层多段水平裂缝直井的产能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424575B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510762245.2
申请日:2015-11-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渗透率的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岩心样品的渗透率;根据所述多个岩心样品的渗透率,确定迂曲度和/或毛管束连通性与所述岩心渗透率之间的关系;根据所述关系确定待测地层的渗透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具有不同的迂曲度和/或不同的毛管束连通性的岩心样品的渗透率,可以确定出迂曲度和/或毛管束连通性与所述岩心渗透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对岩心毛管束纵向或者横向连通程度等因素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的分析研究的缺陷,基于确定的迂曲度和/或毛管束连通性与岩心渗透率之间的关系来计算待测地层的渗透率,从而使得确定的渗透率更为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4963657B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510280362.5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高含水期监测数据约束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及装置,该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包括:获取生产井、注入井及油藏数据,确定各井及油藏的动态参数及静态参数;根据静态参数中的测井解释数据生成不同时间的水淹三维空间特征;根据动态参数中的检查井取心数据生成不同时间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根据油藏的静态参数建立地质模型,并根据原始地层压力分布或者压力与深度的关系,以及岩石、流体属性对地质模型进行初始化;对初始化后的地质模型进行历史拟合,生成历史拟合结果;根据水淹三维空间特征、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历史拟合结果进行油藏数值模拟的历史拟合。本发明实现了对不同水淹特征、剩余油分布特征的高含水开发阶段的油藏进行高精度数值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04879103B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510264168.8
申请日:2015-05-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层注水效果分析方法,所述分层注水效果分析方法包括:获取生产井、注入井及油藏数据,确定各井及油藏的动态参数及静态参数;根据所述动态参数中的吸水剖面测试数据生成注水井射开油层纵向动用程度以及注水强度;根据所述吸水剖面测试数据及注水强度建立描述累计射开砂岩厚度与累计吸水量之间关系的洛仑兹曲线模型;根据所述的洛伦兹曲线模型计算油层吸水均衡程度,以实现分层注水效果分析。通过本发明,能够定量化的评价注水井纵向动用砂岩厚度占总射开砂岩厚度的比例,以及各射开小层整体上的吸水均衡状况;能够结合分注井的历年实测吸水剖面、地层物性、沉积相、分注管柱结构和配注资料找到影响分层注水的因素。
-
公开(公告)号:CN106204315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621321.2
申请日:2016-08-0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水层识别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工区内油水层的储层特征,对油水层进行储层分类;绘制待测油水层的蛛网图;按照待测油水层的储层分类结果,根据待测油水层的蛛网图与预设的多个参考蛛网图中与待测油水层的储层类型相同的一个或多个蛛网图之间的关系,判断待测油水层的油水层类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直接判断待测油水层的油水层类型,解决了对不同类型的油水层同时进行识别时,所得到的交会图版上的数据点分布较为混乱,从而导致油水层识别精度较低的问题,同时,将定性过程转化为定量过程,降低了由于人工主观判断油水层所产生的不确定性,提高了油水层的识别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