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248623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1811119314.8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化用酸液连续混配装置及其混配工艺,包括供水单元、原酸液进料单元、复合多元酸液进料/液体添加剂进料单元、液体混合单元、检测单元、发液单元;其中,液体混合单元包括螺杆泵和旋流混合装置;对应混配工艺为:供水单元、原酸液进料单元和复合多元酸液进料/液体添加剂进料单元通过管路连通并连通螺杆泵和与螺杆泵旋流混合装置对原料依次进行初级混合、液体加压以及二次充分混合后经检测单元检测合格后进入发液单元;该混配装置及混配工艺能够实现酸液的连续完全配制,排量大且可实现酸液的精确配比、混配均匀,使酸液整体黏度均匀,无分层现象,酸液质量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248623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1119314.8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化用酸液连续混配装置及其混配工艺,包括供水单元、原酸液进料单元、复合多元酸液进料/液体添加剂进料单元、液体混合单元、检测单元、发液单元;其中,液体混合单元包括螺杆泵和旋流混合装置;对应混配工艺为:供水单元、原酸液进料单元和复合多元酸液进料/液体添加剂进料单元通过管路连通并连通螺杆泵和与螺杆泵旋流混合装置对原料依次进行初级混合、液体加压以及二次充分混合后经检测单元检测合格后进入发液单元;该混配装置及混配工艺能够实现酸液的连续完全配制,排量大且可实现酸液的精确配比、混配均匀,使酸液整体黏度均匀,无分层现象,酸液质量高。
-
公开(公告)号:CN209020314U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821559861.3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裂酸化用液连续混配装置,包括供水单元、原酸液进料单元、复合多元酸液进料/液体添加剂进料单元、液体混合单元、检测单元、发液单元;其中,液体混合单元包括螺杆泵和旋流混合装置;供水单元、原酸液进料单元和复合多元酸液进料/液体添加剂进料单元通过管路连通并连通螺杆泵和与螺杆泵旋流混合装置对原料依次进行初级混合、液体加压以及二次充分混合后经检测单元检测合格后进入发液单元;该混配装置及混配工艺能够实现酸液的连续完全配制,排量大且可实现酸液的精确配比、混配均匀,使酸液整体黏度均匀,无分层现象,酸液质量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0423602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613296.7
申请日:2019-07-09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 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245℃高温的压裂液体系,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比例:聚合物稠化剂0.4wt%~0.7wt%,金属交联剂0.4wt%~1wt%,高温稳定剂0.2wt%~1wt%,pH调节剂0.5wt%~0.8wt%,余量为水。聚合物稠化剂由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N,N-二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N-乙烯基吡咯烷酮按重量比为(50~65):(15~30):(15~30):(0.1~2):(0.1~1)通过溶液聚合而成的五元聚合物,聚合温度10℃~30℃,聚合时间4~10h。采用本发明的压裂液,可有效解决传统压裂液在高温下分解而影响性能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398095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359018.6
申请日:2020-04-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裂液的性能测试领域,公开了一种压裂液滤失性特性的检测评价方法,所述检测评价方法包括:准备压裂液和检测设备,所述检测设备包括注入系统、透明或半透明的微观模型(4)以及流场成像系统,所述微观模型(4)中设置有用于模拟基质孔隙的、具有入口(5)和出口(6)的微通道;使用所述注入系统将所述压裂液通过所述入口(5)注入到所述微通道中,同时使用所述流场成像系统获取所述微通道中的流场图;根据所述流场图评价所述压裂液的滤失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微观模型来模拟岩石基质孔隙,获取微通道中压裂液的流动状态,以获得流场图,更为直观地观察其流动特性,评价其滤失性能,获得更为准确的滤失性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8424760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810368352.0
申请日:2018-04-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致密油储层的CO2敏感的压裂‑排驱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方法,该体系包括由表面活性剂、助剂和水组成的基液;以及,富含在基液中的液态或/和超临界CO2。该体系在完成压裂施工后不返排,焖井一段时间后进行破胶液排驱,提高致密油采收率。本发明发挥压裂‑排驱体系在不同开发生产阶段的携砂、CO2增能驱油、表面活性剂渗吸排油的“一剂多用”功能,实现扩大致密油的动用程度和提高致密油的排驱效率的双重目标,可有效降低成本,实现油气田统一、高效、绿色开发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08424760A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810368352.0
申请日:2018-04-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致密油储层的CO2敏感的压裂-排驱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方法,该体系包括由表面活性剂、助剂和水组成的基液;以及,富含在基液中的液态或/和超临界CO2。该体系在完成压裂施工后不返排,焖井一段时间后进行破胶液排驱,提高致密油采收率。本发明发挥压裂-排驱体系在不同开发生产阶段的携砂、CO2增能驱油、表面活性剂渗吸排油的“一剂多用”功能,实现扩大致密油的动用程度和提高致密油的排驱效率的双重目标,可有效降低成本,实现油气田统一、高效、绿色开发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8057011A
公开(公告)日:2024-05-21
申请号:CN202211462842.X
申请日:2022-11-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直井光纤应变的裂缝高度和倾斜度解释方法及系统,涉及裂缝诊断及储层改造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构建监测井光纤轴向位移与横向位移关系的计算模型,并构建平面应变解析模型;基于所述平面应变解析模型,绘制不同倾斜度条件下所述监测井光纤轴向位移与横向位移的曲线图及其梯度曲线图;实时记录所述监测井中光纤轴向位移,确定水力压裂裂缝延伸至所述监测井的最近距离的最近时刻;基于所述最近时刻和所述光纤轴向位移与横向位移曲线图及其梯度曲线图,实时分析裂缝高度和倾斜度变化。本发明有效扩展了储层改造裂缝诊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水力压裂裂缝参数分析提供新技术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49025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311047001.7
申请日:2023-08-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2F1/52 , C02F1/56 , C02F1/28 , C02F1/42 , C02F1/00 , C02F101/10 , C02F1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胍胶类压裂返排液、再配液及其处理方法和系统。该返排液的处理方法,包括:步骤1,在搅拌的条件下,向所述压裂返排液中依次加入絮凝破胶剂,除硼剂,钙镁离子去除剂和硫酸根去除剂,得到混合液;步骤2,将所述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将分离得到的液体产物进行一级过滤后,加入除硼树脂,完成所述胍胶类压裂返排液的处理。本发明胍胶类压裂返排液的处理方法,通过化学试剂特定的添加顺序,在保证硼、钙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有效去除的同时,可以减少钙镁离子去除剂对除硼的影响。本发明处理后的再配液,能够满足对成胶性能、挑挂时间、流变性能和携砂性能的技术要求,有利于水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950783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311089274.8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B31/18 , E21B47/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化打捞母锥,属于油井设备技术领域,该一种可视化打捞母锥,包括打捞组件,所述打捞组件内具有沿轴线O延伸的安装区间;可视化组件,所述可视化组件包括:导向杆体、端盖部件、摄像头组件和弹性部件,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区间内,并配置为随所述端盖部件的线性移动进行伸缩。通过在由油管部件、接头部件和母锥部件构成的打捞组件内限定沿轴线O延伸的安装区间,并基于该安装区间装配可视化组件,通过可视化组件中导向杆体的移动带动摄像头组件进行移动,并通过端盖部件和弹性部件对摄像头组件的移动,即位置进行控制,在母锥进行作业前后,可通过摄像头获取落鱼位置与姿态、是否进入母锥、是否捞获等影像资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