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线立井凿井井架受力监测系统与承载性能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91513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0427867.X

    申请日:2022-04-22

    摘要: 一种在线立井凿井井架受力监测系统与承载性能评价方法,系统:传感器及采集单元主要由加速度及表面应变传感器、无线加速度及应变采集模块、云计算平台、显示及移动监测终端组成;加速度及表面应变传感器均安装在立井凿井井架上,云计算平台分别与无线加速度及无线应变采集模块、显示监测终端和移动监测终端连接。方法:建立立井凿井井架三维有限元模型;求解立井凿井井架工作荷载分级作用下结构受力和振动特征参数数据库;根据受力监测结果和实际凿井工况对立井凿井井架的受力状态和承载性能进行实时评估;实时评估结果按照设定安全等级在监测终端显示或预警;该系统及方法可实现对立井凿井井架受力状态和承载性能的实时远程监测、评估和预警。

    一种三维随机起伏结构面的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70298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044632.7

    申请日:2023-01-3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随机起伏结构面的制作方法,步骤一:基于蒙特卡洛方法建立二维随机起伏结构面数学建模,并以不同波长谐波叠加形成不同起伏程度的随机起伏表面;步骤二:将形成的二维随机起伏表面修改成曲面实体,并完成三维随机起伏结构面实体建模;步骤三:基于3D打印技术完成实体模型制作;步骤四:根据实际需求的结构面材质,倒模制作三维随机起伏结构面。该方法可量化反映实际地下工程结构外表面粗糙度及其随机起伏特征,能有效简化随机起伏结构面的制作难度,可为土‑结构面接触及剪切特性的试验提供可靠的结构面制作支持。

    一种在线立井凿井井架受力监测系统与承载性能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91513A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210427867.X

    申请日:2022-04-22

    摘要: 一种在线立井凿井井架受力监测系统与承载性能评价方法,系统:传感器及采集单元主要由加速度及表面应变传感器、无线加速度及应变采集模块、云计算平台、显示及移动监测终端组成;加速度及表面应变传感器均安装在立井凿井井架上,云计算平台分别与无线加速度及无线应变采集模块、显示监测终端和移动监测终端连接。方法:建立立井凿井井架三维有限元模型;求解立井凿井井架工作荷载分级作用下结构受力和振动特征参数数据库;根据受力监测结果和实际凿井工况对立井凿井井架的受力状态和承载性能进行实时评估;实时评估结果按照设定安全等级在监测终端显示或预警;该系统及方法可实现对立井凿井井架受力状态和承载性能的实时远程监测、评估和预警。

    一种智能立井凿井井架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695870B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510106705.6

    申请日:2015-03-11

    IPC分类号: E21B15/00 E21D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立井凿井井架,包括井架支撑体、脚支座和天轮平台,所述井架支撑体包括井架支撑体Ⅰ和井架支撑体Ⅱ,井架支撑体Ⅰ下部与所述脚支座通过测力节点连接,井架支撑体Ⅰ上部与井架支撑体Ⅱ下部通过测力节点连接,井架支撑体Ⅱ上部与天轮平台通过测力节点连接,测力节点通过数据线或无线网络与监测与预警模块连接。与已有凿井井架相比,本发明利用在天轮平台下端、井架支撑体Ⅱ下端和井架支撑体Ⅰ下端设置的测力节点,可实现对凿井井架施工作业荷载和主要构件的受力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施工荷载接近井架设计承载力时进行预警,有利于凿井井架施工荷载的合理布置和凿井井架施工安全可靠性的提高,促进凿井装备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

    岩土体中注浆浆液扩散范围测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58506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805907.5

    申请日:2014-12-22

    IPC分类号: G01N13/00

    摘要: 一种岩土体中注浆浆液扩散范围测控方法,适用于岩土地下工程注浆控制及评价。通过测量注浆区域温度变化来实现注浆扩散范围测量和用于反馈控制注浆过程。通过布设的注浆区域附近温度测量点来实现注浆浆液扩散和赋存的监测及反馈,温度测量点可以通过注浆钻孔、专用测量钻孔或无接触表面等方式布实现,温度测量点的不同时刻的温度变化特征间接反映了浆液的扩散及凝固特征,从而实现浆液扩散范围的监测,进而实时控制注浆的压力、注浆量等参数特征,达到预期的注浆设计效果。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注浆过程中对浆液扩散范围不可知及无法实时测量问题,从而实现注浆的可操控性,较可靠的完成注浆设计的目标,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一种巷道或隧道对流传热系数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49872B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010279528.9

    申请日:2010-09-11

    IPC分类号: G01N25/20

    摘要: 一种巷道或隧道对流传热系数测试方法,首先测量待测巷道或隧道的周长和截面积,选择长度为巷道或隧道等效直径50~100倍长的巷道或隧道段,在其两端轴心线处布置两个测点分别测量轴向风流温度;在待测巷道或隧道段两个轴向测点的中间位置沿径向至侧帮壁面、深入侧帮内选择两个径向测点分别测量径向围岩温度,两个径向测点间距为巷道或隧道等效直径的0.1~0.5倍,同时计算深入侧帮内测点为模拟巷道或隧道壁面时的模拟巷道或隧道等效直径。取巷道或隧道段两个轴向测点温度平均值作为平均风流温度,取巷道或隧道段中间位置处壁面温度作为平均壁面温度,根据热量守恒定律即可计算出巷道或隧道围岩与风流间对流传热系数。该方法简单,测点少,测试数据精确可靠。

    一种巷道或隧道对流传热系数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49872A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1010279528.9

    申请日:2010-09-11

    IPC分类号: G01N25/20

    摘要: 一种巷道或隧道对流传热系数测试方法,首先测量待测巷道或隧道的周长和截面积,选择长度为巷道或隧道等效直径50~100倍长的巷道或隧道段,在其两端轴心线处布置两个测点分别测量轴向风流温度;在待测巷道或隧道段两个轴向测点的中间位置沿径向至侧帮壁面、深入侧帮内选择两个径向测点分别测量径向围岩温度,两个径向测点间距为巷道或隧道等效直径的0.1~0.5倍,同时计算深入侧帮内测点为模拟巷道或隧道壁面时的模拟巷道或隧道等效直径。取巷道或隧道段两个轴向测点温度平均值作为平均风流温度,取巷道或隧道段中间位置处壁面温度作为平均壁面温度,根据热量守恒定律即可计算出巷道或隧道围岩与风流间对流传热系数。该方法简单,测点少,测试数据精确可靠。

    一种静止土压力系数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18659A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910258391.6

    申请日:2009-12-09

    IPC分类号: G01N3/10 G01L9/04

    摘要: 一种静止土压力系数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装置包括安装试样的底座,罩扣在试样底座上的压力室,压力室顶部中心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活塞以及固定在试样中间截面上的电阻应变式径向变形传感器和连接于底座上的液压传感器,活塞断面面积和形状与压力室中具体试验的试样的断面面积和形状相同,压力室通过嵌套若干个高度、厚度均相等的套筒实现内部体积的调节。通过变化压力室体积提高其刚度,并减小其内部液体的压缩量,最终获得满足最优压力室体积与试样体积比Kopt条件(即在压力室内初始液体体积一定的前提下,不同液体压力对应的试样直径该变量最大值不超过10μm的条件)的压力室,提高静止土压力系数K0测定的准确性。

    约束内壁治理和预防井壁破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359131C

    公开(公告)日:2008-01-02

    申请号:CN200410014379.8

    申请日:2004-03-22

    IPC分类号: E21D20/00

    摘要: 一种约束内壁治理和预防井壁破裂的方法,综合了现有井壁破裂治理技术、岩土锚固理论和预应力技术,从改善井筒内壁受力状态出发,通过在井筒内壁开设锚孔,设置端头锚固型锚杆来对井筒内壁施加锚固力,以充分发挥井壁结构能量,调用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自身强度和自稳能力,以有效控制井壁变形和节约工程材料,确保施工和运营安全,达到治理和预防井壁破坏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对井筒结构材料的受力改善,充分利用了混凝土的自身强度和自稳能力,起到安全,经济治理井壁破坏的作用。

    调控天然冷量维护冻土路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18093C

    公开(公告)日:2005-09-07

    申请号:CN03113284.7

    申请日:2003-04-22

    IPC分类号: E02D27/35 E01C3/00

    摘要: 一种调控天然冷量维护冻土路基的方法,最适用于高温冻土区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冻土路基的维护以及路基冻融灾害的处理。通过在路基中进行纵向水平布管,或在路堤两侧倾斜布管,管道与大气和人工辅助制冷循环系统并联,充分利用天然冷量冷却土体,确保路基的长期稳定,并可根据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动态调控路基温度,维持天然冻土处于负温状态,消除存在于路基下影响很大的“融化盘”现象,确保了路基在任何条件下不出现融化,真正保证了冻土路基的长期稳定性,该方法具有广泛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