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257020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215148.9
申请日:2020-11-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17/13 , G06F30/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折线卷筒折线区设计圆心角的方法,属于卷筒绳槽设计领域。该方法通过微分几何知识和曲线在曲面上稳定缠绕的理论,建立圈间过渡处钢丝绳应满足的微分方程,并结合三个边界条件,得到折线卷筒的折线区圆心角设计值。利用该方法设计折线卷筒折线区圆心角,能够使得折线卷筒多层缠绕时稳定进行圈间过渡而不打滑。
-
公开(公告)号:CN109650219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811527219.1
申请日:2018-12-1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超深立井环向分布式摩擦提升系统,该系统包括摩擦轮、左右导向轮、左右提升容器、平衡绳、张力调节系统、复合轮组、钢丝绳、卷筒和钢丝绳卡扣;各复合轮组绕摩擦轮环向分布,通过调整复合轮组中的复合轮的位置来调整每一钢丝绳的张力。本发明有助于摩擦轮轴的弯曲应力的减小,克服了传统摩擦提升系统摩擦轮轴弯曲应力过大问题;不需要再设置传统容器张力平衡装置,有效克服了不同钢丝绳的位移差而导致的张力不均衡问题以及传统容器张力平衡装置增加的大自重问题;同时复合轮的位置调整范围较大,避免了传统连接在容器上的液压张力平衡装置调节幅度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502454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811525361.2
申请日:2018-12-1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超深井摩擦提升驱动端钢丝绳张力平衡系统,包括摩擦轮、左右导向轮、左右钢丝绳、左右调节轮、左右复绕轮、左右调节油缸、液压管路、泵站、管路开关组、左右提升容器、平衡绳和卷筒;摩擦轮设置在中间,左右调节轮和左右复绕轮围绕摩擦轮呈环向分布,左右导向轮、左右调节轮及左右复绕轮均对称设置在摩擦轮两侧;左右钢丝绳数量均为二以上的偶数;调节轮具有沿摩擦轮径向移动的自由度,与调节油缸相连接径向驱动,左右调节油缸的行程方向均沿摩擦轮径向,各调节油缸经液压管路连接泵站,在液压管路上设有管路开关组。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提升机械效率,大幅度地进行钢丝绳张力平衡调节,同时无需频繁手动调绳维护,能提高提升系统的提升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650219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527219.1
申请日:2018-12-1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超深立井环向分布式摩擦提升系统,该系统包括摩擦轮、左右导向轮、左右提升容器、平衡绳、张力调节系统、复合轮组、钢丝绳、卷筒和钢丝绳卡扣;各复合轮组绕摩擦轮环向分布,通过调整复合轮组中的复合轮的位置来调整每一钢丝绳的张力。本发明有助于摩擦轮轴的弯曲应力的减小,克服了传统摩擦提升系统摩擦轮轴弯曲应力过大问题;不需要再设置传统容器张力平衡装置,有效克服了不同钢丝绳的位移差而导致的张力不均衡问题以及传统容器张力平衡装置增加的大自重问题;同时复合轮的位置调整范围较大,避免了传统连接在容器上的液压张力平衡装置调节幅度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502454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811525361.2
申请日:2018-12-1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超深井摩擦提升驱动端钢丝绳张力平衡系统,包括摩擦轮、左右导向轮、左右钢丝绳、左右调节轮、左右复绕轮、左右调节油缸、液压管路、泵站、管路开关组、左右提升容器、平衡绳和卷筒;摩擦轮设置在中间,左右调节轮和左右复绕轮围绕摩擦轮呈环向分布,左右导向轮、左右调节轮及左右复绕轮均对称设置在摩擦轮两侧;左右钢丝绳数量均为二以上的偶数;调节轮具有沿摩擦轮径向移动的自由度,与调节油缸相连接径向驱动,左右调节油缸的行程方向均沿摩擦轮径向,各调节油缸经液压管路连接泵站,在液压管路上设有管路开关组。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提升机械效率,大幅度地进行钢丝绳张力平衡调节,同时无需频繁手动调绳维护,能提高提升系统的提升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257020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011215148.9
申请日:2020-11-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17/13 , G06F30/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折线卷筒折线区设计圆心角的方法,属于卷筒绳槽设计领域。该方法通过微分几何知识和曲线在曲面上稳定缠绕的理论,建立圈间过渡处钢丝绳应满足的微分方程,并结合三个边界条件,得到折线卷筒的折线区圆心角设计值。利用该方法设计折线卷筒折线区圆心角,能够使得折线卷筒多层缠绕时稳定进行圈间过渡而不打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