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巷帮部吸能注浆与内部致裂卸压耦合防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48066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029246.1

    申请日:2024-07-30

    IPC分类号: E21D9/00 E21D11/10 E21D20/00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煤巷帮部吸能注浆与内部致裂卸压耦合防冲方法,本申请涉及深部煤矿动力灾害防控的技术领域,包括:步骤S1:利用钻机在巷道两帮位置钻取注浆孔,使得钻取注浆孔形成的裂隙相互贯通,形成初次卸压区,释放巷道两帮位置破碎区的残余应力,对巷道围压进行初次卸压;步骤S2:帮部的注浆孔钻孔完成且煤体结构恢复稳定后,对步骤S1形成的注浆孔中进行注浆加固,形成加固区;步骤S3:当巷道帮部浅部破碎区注浆加固完成且结构恢复稳定后,在步骤S1钻取的注浆孔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孔,并增加孔深,形成对接注浆孔的水压致裂导孔;步骤S4:经步骤S3形成的水压致裂导孔,对岩体进行水压致裂,在加固区以外形成卸压区。

    一种CT扫描变刚度单轴压缩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33655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018344.5

    申请日:2024-07-29

    IPC分类号: G01N3/12 G01N3/06 G01N23/046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CT扫描变刚度单轴压缩试验装置及方法,本申请涉及岩石力学试验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支撑架,支撑架顶部设置有液压机,支撑架上设置有与液压机连接的千斤顶,以及CT扫描检测装置,支撑架上设置有位于千斤顶正下方的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变刚度弧形弹簧装置,支撑杆一端与下承压板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连接孔且与上承压板滑动连接,弧形弹簧位于上承压板和下承压板之间。在试验过程中,上承压板在承压过程中向下移动,上承压板沿支撑杆长度方向进行移动,提高上承压板移动过程的稳定性,上承压板向下移动过程中,弧形弹簧发生变形,避免刚度改变对岩石试样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根据岩石试样对弧形弹簧进行调整从而对加载刚度进行调节。

    破裂锚固体试样自动化制备与多轴流变试验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3038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880490.8

    申请日:2023-07-18

    IPC分类号: G01N1/28 G01N3/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破裂锚固体试样自动化制备与多轴流变试验系统及方法,属于矿山与地下工程试验技术领域。包括纵向加载系统、水平约束加载系统、自动钻孔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通过纵向加载系统和水平约束加载系统相配合的方式,在实现自动化加卸荷载预制破裂锚固体试样与单‑双‑三多轴大尺寸立方体试样流变试验的同时,其多个纵向、水平组合式加载压头与加载板的设计又能实现模拟不同应力路径的非均布加卸荷载;通过自动钻孔系统完成了锚固体钻孔位置的精确控制与快速钻孔;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多参数的实时监测与记录。本发明实现了不同破裂程度的破裂锚固体试样制备与多轴流变试验高度自动化,又能对试验数据实时、准确采集。

    一种隧道支护锚杆输送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4718617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548789.9

    申请日:2022-05-20

    IPC分类号: E21D20/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支护锚杆输送机器人,包括支撑台,支撑台上安装有移动机构,支撑台顶端固定连接有工作箱,工作箱顶端开设有两锚杆存储口,工作箱内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锚杆存储输送机构、锚杆转运机构和锚杆输出机构,锚杆存储输送机构与锚杆转运机构对应设置,锚杆转运机构与锚杆输出机构传动连接,两锚杆存储口位于锚杆存储输送机构上方,且与锚杆存储输送机构对应设置,工作箱外侧壁上开设有输送口,工作箱上安装有机械手,锚杆输出机构和机械手均与输送口对应设置。本发明针对隧道施工,实现了锚杆的存储和输送安装,大大减少了施工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施工效率。

    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综合评定及技术保障体系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46409B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1510363203.1

    申请日:2015-06-26

    IPC分类号: G06F30/27 G06Q10/06 G06Q50/02

    摘要: 一种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综合评定及技术保障体系建立方法,属于煤层开采评定及技术保障体系建立方法。步骤:(1)上行开采可行性的初步分析、(2)上行开采可行性等级划分、(3)上行开采覆岩复合破坏的时空关系划分、(4)上行开采可行性的综合评定以及(5)上行开采合理模式的确定。该体系的建立方法综合了理论分析、理论计算、工程实践经验、现场实测和数值仿真共五个方面的工作,各方面结论可以互相支撑、验证,最终对煤层群上行开采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判定。优点:适用范围广、评价结果可靠性更高,很好地解决目前煤矿上行开采可行性分析及合理开采模式确定的困难,保障矿井煤层群的安全上行开采。

    一种粒子高频多点位连续冲击辅助破岩试验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66048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18347.9

    申请日:2024-07-29

    IPC分类号: G01N3/36 G01N3/02 G01N3/06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粒子高频多点位连续冲击辅助破岩试验系统及方法,涉及岩石测试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置有防护罩,防护罩一侧开设有粒子通道,工作台上设置有粒子冲击加载单元,粒子冲击加载单元包括气压泵、高压气管、粒子加速盒和粒子发射管,粒子加速盒安装在工作台上靠近粒子通道一侧,粒子加速盒内开设有粒子储存室,粒子加速盒内设置有控制阀,控制阀的出口通过连通管与粒子储存室连通,控制阀与高压气管连通,高压气管与气压泵相连通,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调整粒子加速盒角度的角度调节单元,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对试验过程进行记录的冲击过程记录单元。简便有效地对粒子冲击破岩效率进行测试。

    一种模拟地下水影响煤矿巷道压气储能稳定性的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589493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311580483.2

    申请日:2023-11-23

    IPC分类号: G01M99/00 G01D21/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模拟地下水影响煤矿巷道压气储能稳定性的实验装置,包括:储气库硐室,储气库硐室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密封围板,且密封围板与储气库硐室之间设置有橡胶止水带,储气库硐室的外侧为围岩层;供气系统,供气系统穿过其中一密封围板与储气库硐室的内室连通,另一密封围板上设置有排气孔;地下水模拟系统;围岩压力监测系统,围岩压力监测系统设置在围岩层上;储气库应力应变监测系统,储气库应力应变监测系统设置在储气库硐室的外壁上;围压系统。本发明实现了对关退煤矿井巷地下空间开展压缩空气储能多工况、动态全过程的真实模拟,为多种运行工况条件下储气库硐室复合结构受力变形特性及参数设计研究提供装备及技术支撑。

    一种循环抽放水条件下模拟巷道围岩渗透变形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256293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211603091.9

    申请日:2022-12-13

    IPC分类号: G01N15/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抽放水条件下模拟巷道围岩渗透变形试验装置,涉及巷道围岩渗透变形技术领域,包括进水管路、储水箱和岩石试件,还包括: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设有四组,其中第一组所述连接机构一端与进水管路连接;第一模拟管路,一端与第一组所述连接机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组连接机构一端连接;第二模拟管路,一端与第二组连接机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组连接机构一端连接;第三模拟管路,一端与第三组连接机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四组连接机构一端连接;第四模拟管路,一端与第四组件连接机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储水箱连接,并与其内部连通。本发明可对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围岩渗透情况进行研究,同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一种吸能注浆与大直径卸压孔组合的煤巷冲击矿压防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29307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310120084.1

    申请日:2023-02-15

    IPC分类号: E21C41/18 E21C37/12 E21B33/1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能注浆与大直径卸压孔组合的煤巷冲击矿压防治方法,涉及深部煤矿动力灾害防控领域。在降低巷道围岩应力峰值和高应力范围的同时,对煤体加固,防止大直径卸压孔在煤层巷道两帮卸压过度。另外,依靠大直径卸压孔与吸能注浆材料大变形为煤体变形释能提供更大的补偿空间,减少冲击矿压等动力灾害在深部煤炭开采时带来的威胁。包括如下步骤:S1、钻取水压致裂导孔;S2、水压致裂;S3、压裂区注浆加固;S4、钻取大直径卸压孔。“卸压‑加固‑卸压”的施工顺序,避免了在破碎煤层中直接钻取大直径卸压孔带来的卸压过度和破坏支护结构完整性的问题,从卸压与加固两个方向降低了冲击矿压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