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9414391U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23512577.X
申请日:2022-12-28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 江苏碳捕集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低蒸发率液态二氧化碳储罐,包括阀门和罐体,其特征在于,罐体自外向内依次包括外罐、密封层、保温层、缓冲层和内罐;缓冲层包裹内罐;保温层包裹缓冲层,保温层是气凝胶保温隔热材质、且保温层是多层结构,保温层的多层结构之间通过粘合层进行粘接;密封层包裹保温层;缓冲层的接缝位置、保温层的接缝位置和密封层的接缝位置空间错位设置,且各层的接缝位置充填有同层补强材料。本新型低蒸发率液态二氧化碳储罐的保温层采用气凝胶保温隔热材料,多层结构的保温层配合设置在缓冲层和密封层之间、且各层的接缝位置空间错位设置,可有效减少内罐与外罐之间夹层的导热系数,进而实现降低液态二氧化碳在储罐中的蒸发率。
-
公开(公告)号:CN219231914U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20269867.1
申请日:2023-02-21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 江苏碳捕集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胺液防逃逸装置,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安装在吸收塔的吸收段上方的预冷部分、干床聚结部分、电场聚结部分、折板除雾部分和丝网除雾部分;预冷部分包括列管式冷却器,列管式冷却器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部的冷却盘管;干床聚结部分包括填料干床和环形回收槽Ⅰ;电场聚结部分包括对置设置的高频电场电极板和环形回收槽Ⅱ,高频电场电极板的收尘极板上设有断电振打机构;折板除雾部分包括折板组和环形回收槽Ⅲ;丝网除雾部分包括丝网组件和环形回收槽Ⅳ。本胺液防逃逸装置可最大限度地去除CO2捕集后从液相逃逸至气相中的包括物理夹带、气体以及气溶胶形态的胺,可高效去除小分子气溶胶,特别适用于胺法CO2捕获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219314735U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223513139.5
申请日:2022-12-28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 江苏碳捕集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2F3/34 , C02F1/04 , C02F103/18 , C02F101/34 , C02F101/3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胺液降解物无害化处理装置,包括蒸发结晶部分和光合细菌分解部分;蒸发结晶部分包括蒸发结晶器;光合细菌分解部分包括分解罐和光源,密闭结构的分解罐内部充填有光合细菌,分解罐设有结晶胺液输入端口、完成液输出端口和排气端口,结晶胺液输入端口与蒸发结晶部分的结晶胺液输出管路连接,完成液输出端口与完成液输出管路连接,位于分解罐顶部的排气端口与排气管路连接,光源设置在分解罐内部。本胺液降解物无害化处理装置通过光合细菌进行有机酸的分解,能够在实现低运行成本的前提下实现胺液降解物的无害化处理,进而消除胺液降解物的腐蚀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特别适用于胺法CO2捕获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219231915U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20269870.3
申请日:2023-02-21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 江苏碳捕集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变吸收分层体系的分离罐,包括缓冲罐和分离罐;缓冲罐内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挡流板,挡流板使缓冲罐内部形成S形流通通道;分离罐内部自后向前依次设有分离沉降区、集液区和捕雾区,集液区底部设有贫液相排出口、富液相排出口和排污口,贫液相排出口和富液相排出口上分别设有桶型结构的贫液缓冲仓和富液缓冲仓,贫液缓冲仓桶口的高度尺寸大于富液缓冲仓桶口的高度尺寸、且贫液缓冲仓和富液缓冲仓内均设有螺旋输送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传统分离罐存在的增压点来液不均、级间压力相对较大及出液口堵塞等问题以保证后续工艺流程的连续平稳运行,特别适用于基于相变吸收分层体系的CO2捕获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868834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904841.9
申请日:2024-07-08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易降解有机质污染土厌氧降解碳排放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包括厌氧控制系统、污染土体系模拟系统、温室气体监测系统和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污染土体系模拟系统用于盛放污染土,并且能根据需要模拟不同地层深度对应的地应力,且在整个厌氧降解过程中保持模拟地应力稳定;厌氧控制系统用于向土样桶输送稳定流量的氮气,形成稳定的厌氧环境;污染土厌氧降解产生的含碳气体随着氮气流动至温室气体监测系统进行气体种类及含量检测,并将每次检测数据反馈给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由于本发明营造了稳定的地应力及厌氧环境,从而精准获得不同地层深度厌氧降解所需的数据,便于对污染土碳排放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582117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211404553.4
申请日:2022-11-10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IPC分类号: B01J23/30 , B01J27/24 , B01J35/39 , C07D317/3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O2环加成反应用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尿素与2,6‑吡啶二甲醛充分混合后置于马弗炉中煅烧获得吡啶环改性g‑C3N4;或将生物炭前驱物置于马弗炉中煅烧获得生物炭;向吡啶环改性g‑C3N4或生物炭中加入无水乙醇,充分搅拌混合形成碳基材料的悬浊液;将六氯化钨加入碳基材料的悬浊液中,充分搅拌溶解获得前驱体溶液;将前驱体溶液转入高压反应釜中反应一段时间,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W18O49/碳基材料复合光催化剂。将复合光催化剂应用于二氧化碳环加成制备环状碳酸酯中。该方法易得到目标产物,成本低且(56)对比文件Juliana L. Vidal et al..“OxidizedBiochar as a Simple, Renewable Catalystfor the Production of Cyclic Carbonatesfrom Carbon Dioxide and Epoxides”.《ChemCatChem》.2019,第11卷第4089-4095页.
-
公开(公告)号:CN117404127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599952.5
申请日:2023-11-28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煤自燃的复合阻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由工业卤水、凝胶剂、表面活性剂和抗氧化剂组成,在煤低温氧化阶段卤水中的无机盐类材料具有润湿煤体、降低温度、隔绝氧气的作用,并且抗氧化剂能够消耗煤表面‑OOCH3、过氧自由基ROO等活性基团,进一步降低煤的氧化活性两者共同作用起到惰化煤体、抑制氧化进程的效果;在煤自燃高温氧化阶段,卤水能够与凝胶剂发生反应产生凝胶,凝胶一方面能减少阻化剂水分的流失,强化了复合阻化剂对煤氧化升温过程产生降温吸热的效果,另一方面凝胶可在遗煤表面形成一层粘稠的隔氧膜,进而延缓煤自热氧化过程的进行,实现复合阻化剂多层次长效阻化防灭火的作用;且其制备成本较低,便于广泛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830231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010706758.2
申请日:2020-07-2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水气混合物的高效分离、回收处理与循环利用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多级筛网对煤水气混合物进行多级分离过滤处理,使煤和水分离;(2)分离出的水通过循环回到多级筛网处进行重复过滤;通过取样口对过滤处理后的水取样及分析化验;(3)对分离后的煤进行烘干,烘干的过程中煤和煤层气实现分离;(4)对分离出的煤层气进行收集。该试验方法能够在试验室内进行煤气水的高效分离处理,实现试验过程中的煤、水与煤层气(瓦斯)的分离、水的处理与循环利用、煤中残余气的加速解吸与回收,缩短试验时间,本试验方法可控程度高、易于控制、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0516016B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1910680664.X
申请日:2019-07-26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IS技术的煤系气纵向开发层段优选方法。搭建煤系气纵向开发层段基础数据库,根据煤系气气藏组合模式初步确定煤系气纵向开发层段;构建煤系气层段优选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段筛选条件得到层段筛选结果;选取加权指标,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确定煤系气层段内各项加权指标的权重及得分;对各层段内指标得分进行加权计算,并计算各层段累计得分在所有层段累计得分中的占比,依据该占比大小将各层段排序;根据各层段的得分占比及各层段间的距离,确定层段开采优先级及煤系气开发方式。本发明步骤简单,减少大量重复操作,实现纵向上煤系气层段优选,具有直观、形象、快速高效的特点,为煤系气勘探开发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2211625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011075380.7
申请日:2020-10-09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IPC分类号: E21B49/00 , E21B43/26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与化学流体改造储层模拟装置及方法。适用岩体研究。包括伺服框架、注入单元、围压泵、轴压泵、加热装置、真空单元、回压及计量单元和数据采集处理中心;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和液氮两种化学流体,进行高低温化学流体交替注入煤储层,对煤岩裂隙网络改造和扩展演化进行观测影响,从而模拟储层煤岩所处地质环境下冷热化学流体与煤岩的作用过程,监测煤岩变形致裂、裂隙发育及渗透率变化情况,既能单独研究其中一种化学流体对煤岩等致密储层裂隙的改造效果,也能够模拟研究不同循环次数、不同温度差异冷热化学流体交替注入储层的情况,从而有效探索高效致裂煤岩等致密储层的变化和情况,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