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0712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464604.7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E21B43/295 , E21B43/243 , E21B43/34 , E21B43/30 , E21B37/00 , E21B43/12 , E21C4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地下煤炭气化通道及清除灰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探测区域的地层结构,建立相应的进气通道、出气通道;建立将上述两通道相互连通的水平气化通道并在其上均匀地建立若干条竖直气化通道。将高压气体管道布置在相应的竖直气化通道中。通入强氧化剂气流,点燃下方点火塞,在反应过程中,气体成分检测装置对气化成分进行实时监测,当混合气体含氧量超过10%,降低强氧化气体浓度;当有效成分低于50%,打开高压气体喷嘴,将煤层表面灰质剥离。待下方煤层反应完全,再依次打开中上位置点火塞使反应继续进行。气体分离装置对有效气体、强氧化气体进行分离。该气化通道能够提高气化反应效率、使灰质脱离,使气化反应更好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489319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11516355.1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E21B43/295 , E21B43/30 , E21B43/26 , E21B47/06 , E21B47/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煤体气化过程中隔热保温的方法。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高温作用下,覆岩内部孔裂隙结构的变化进而导致裂隙率的提高,导水裂隙一旦形成,对气化炉密闭性和围岩渗透率影响巨大;另一方面,气化腔内温度流失严重,耗能增加,气化效果减弱。根据煤层力学性质,铺设水平井压裂气化腔周围煤层,注入二氧化碳进行保温。将传感器通过钻孔的方式埋置于保温区域外侧,对温度和煤层压力实施重点监测。该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煤层温度,减少能源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8213667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635318.0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H01M10/613 , H01M10/6554 , H01M10/6567 , H01M10/635 , H01M10/633 , H01M10/4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冷却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浸没式液冷智能直冷储能系统。该系统中,外壳的密闭腔体内安装电池模组,电池模组浸泡于密闭腔体内充填的冷却液中,通过液冷循环单元对电池模组进行热交换,并将交换后的热量释放至外界;通过设置的多个压力检测器分别对冷却液的压力以及密闭腔体的密封性进行监测,并输出涡激振动波;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分别对电池模组、冷却液、散热器、液冷板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气泡检测器对冷却液中是否产生气泡进行监测;并由控制单元根据监测数据确定冷却液中是否产生涡振、气泡,并判断涡振、气泡的位置,控制电池模组上方设置液冷条移动,改变密闭腔体内的流场,去除冷却液中的涡振和/或气泡。
-
公开(公告)号:CN117489319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516355.1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E21B43/295 , E21B43/30 , E21B43/26 , E21B47/06 , E21B47/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煤体气化过程中隔热保温的方法。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高温作用下,覆岩内部孔裂隙结构的变化进而导致裂隙率的提高,导水裂隙一旦形成,对气化炉密闭性和围岩渗透率影响巨大;另一方面,气化腔内温度流失严重,耗能增加,气化效果减弱。根据煤层力学性质,铺设水平井压裂气化腔周围煤层,注入二氧化碳进行保温。将传感器通过钻孔的方式埋置于保温区域外侧,对温度和煤层压力实施重点监测。该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煤层温度,减少能源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8213667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635318.0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H01M10/613 , H01M10/6554 , H01M10/6567 , H01M10/635 , H01M10/633 , H01M10/4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冷却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浸没式液冷智能直冷储能系统。该系统中,外壳的密闭腔体内安装电池模组,电池模组浸泡于密闭腔体内充填的冷却液中,通过液冷循环单元对电池模组进行热交换,并将交换后的热量释放至外界;通过设置的多个压力检测器分别对冷却液的压力以及密闭腔体的密封性进行监测,并输出涡激振动波;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分别对电池模组、冷却液、散热器、液冷板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气泡检测器对冷却液中是否产生气泡进行监测;并由控制单元根据监测数据确定冷却液中是否产生涡振、气泡,并判断涡振、气泡的位置,控制电池模组上方设置液冷条移动,改变密闭腔体内的流场,去除冷却液中的涡振和/或气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