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397766B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810171236.X
申请日:2018-03-01
Applicant: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 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锅炉以及锅炉的配风方法。所述锅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具有炉膛;多个第一燃烧器,多个所述第一燃烧器沿所述炉体的周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炉体上,每个所述第一燃烧器具有一次风喷口,多个所述一次风喷口的射流中心线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一个与第一圆周相切;和多个第二燃烧器,多个所述第二燃烧器沿所述炉体的周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炉体上,每个所述第二燃烧器具有二次风喷口,多个所述二次风喷口的射流中心线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另一个与第二圆周相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锅炉具有传热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844060B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810204881.7
申请日:2018-03-13
Applicant: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 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锅炉系统和锅炉系统的运行方法。所述锅炉系统包括锅炉;引风机;脱硫塔、冷凝器和烟囱;设在引风机与脱硫塔之间的第一管路以及设在冷凝器与烟囱之间的第二管路,第二管路上设有排烟阀;设有一次风机、第一空气阀、第一循环烟气阀和第一氧气注入阀的第一回风管路,第一回风管路与第二管路相连且与一次风口连通;和设有二次风机、第二空气阀、第二循环烟气阀和第二氧气注入阀的第二回风管路,第二回风管路与第一和第二管路相连且与二次风口连通,排烟阀位于第一和第二回风管路的第一端的下游。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锅炉系统具有运行成本低、二氧化碳排放少等优点,能够安全地、平稳地在该空气燃烧工况与该富氧燃烧工况之间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08592013B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810449783.X
申请日:2018-05-11
Applicant: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 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锅炉系统和锅炉系统的运行方法。所述锅炉系统包括锅炉;引风机;脱硫塔、冷凝器和烟囱;设在引风机与脱硫塔之间的第一管路以及设在冷凝器与烟囱之间的第二管路,第二管路上设有排烟阀;设有一次风机、第一空气阀、第一循环烟气阀和第一氧气注入阀的第一回风管路,第一回风管路与第二管路相连且与一次风口连通;和设有二次风机、第二空气阀、第二循环烟气阀和第二氧气注入阀的第二回风管路,第二回风管路与第一和第二管路相连且与二次风口连通,排烟阀位于第一和第二回风管路的第一端的下游。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锅炉系统具有运行成本低、二氧化碳排放少等优点,能够安全地、平稳地在该空气燃烧工况与该富氧燃烧工况之间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08592013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449783.X
申请日:2018-05-11
Applicant: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 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锅炉系统和锅炉系统的运行方法。所述锅炉系统包括锅炉;引风机;脱硫塔、冷凝器和烟囱;设在引风机与脱硫塔之间的第一管路以及设在冷凝器与烟囱之间的第二管路,第二管路上设有排烟阀;设有一次风机、第一空气阀、第一循环烟气阀和第一氧气注入阀的第一回风管路,第一回风管路与第二管路相连且与一次风口连通;和设有二次风机、第二空气阀、第二循环烟气阀和第二氧气注入阀的第二回风管路,第二回风管路与第一和第二管路相连且与二次风口连通,排烟阀位于第一和第二回风管路的第一端的下游。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锅炉系统具有运行成本低、二氧化碳排放少等优点,能够安全地、平稳地在该空气燃烧工况与该富氧燃烧工况之间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08397766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810171236.X
申请日:2018-03-01
Applicant: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 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锅炉以及锅炉的配风方法。所述锅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具有炉膛;多个第一燃烧器,多个所述第一燃烧器沿所述炉体的周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炉体上,每个所述第一燃烧器具有一次风喷口,多个所述一次风喷口的射流中心线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一个与第一圆周相切;和多个第二燃烧器,多个所述第二燃烧器沿所述炉体的周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炉体上,每个所述第二燃烧器具有二次风喷口,多个所述二次风喷口的射流中心线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另一个与第二圆周相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锅炉具有传热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439795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25794.4
申请日:2016-09-14
Applicant: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 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344 , F23C7/02 , F23C9/003 , F23C9/06 , F23C2202/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富氧燃烧器及其配风方法。燃烧器包括燃烧腔室,其腔壁上形成有燃尽风口,以及在燃烧腔室的高度方向上位于燃尽风口下方的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一次风口和二次风口,以形成一列风口,一次风口位于相邻的二次风口之间。富氧燃烧器的配风方法包括:在富氧燃烧工况下,关闭燃尽风口,保持一次风口和二次风口打开;调整进入锅炉内的循环烟气与注入的氧气的体积以调整入炉氧分压;控制所注入的氧气一部分进入一次风口,另一部分进入二次风口,并调整一次风的氧分压或二次风的氧分压;控制一次风的动量与在空气燃烧工况下一次风的动量相同。本发明提高了在空气燃烧工况切换到富氧燃烧工况下煤粉燃烧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844060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204881.7
申请日:2018-03-13
Applicant: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 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锅炉系统和锅炉系统的运行方法。所述锅炉系统包括锅炉;引风机;脱硫塔、冷凝器和烟囱;设在引风机与脱硫塔之间的第一管路以及设在冷凝器与烟囱之间的第二管路,第二管路上设有排烟阀;设有一次风机、第一空气阀、第一循环烟气阀和第一氧气注入阀的第一回风管路,第一回风管路与第二管路相连且与一次风口连通;和设有二次风机、第二空气阀、第二循环烟气阀和第二氧气注入阀的第二回风管路,第二回风管路与第一和第二管路相连且与二次风口连通,排烟阀位于第一和第二回风管路的第一端的下游。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锅炉系统具有运行成本低、二氧化碳排放少等优点,能够安全地、平稳地在该空气燃烧工况与该富氧燃烧工况之间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13297754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737969.7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10/06 , G01N3/00 , G01N25/00 , G06F119/0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高温吸热器疲劳‑蠕变损伤评估方法及系统,属于太阳能光热发电领域,方法首先获取吸热管的温度和应力分布;以此为基础,同时考虑温度及应力对蠕变和疲劳的影响,然后基于线性损伤累积理论建立吸热器吸热管的损伤计算模型,对吸热管的疲劳和蠕变损伤进行求解计算;随后采用吸热器材料的损伤容许域来反映疲劳和蠕变的交互作用,并基于容许域提出并定义了综合损伤系数;最后,基于疲劳和蠕变损伤的几何容许域计算结果,求解吸热管的综合损伤系数,并以综合损伤系数作为评估依据,判断吸热器吸热管的损伤程度及安全裕度。本发明以综合损伤系数作为考核依据,能够快速判断吸热器运行的安全裕度,有效评估吸热器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595124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11281341.5
申请日:2018-10-3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03D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风力发电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错位负压抽吸式聚风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口段、喉口段和出口段,其中进口段为入口截面呈椭圆形或圆形并且沿气体流动方向逐渐光滑收缩的腔道结构;出口段为出口截面呈椭圆形或圆形并沿气体流动方向逐渐光滑扩大的腔道结构;喉口段的最窄截面为圆形并且其轴线分别与入口截面和出口截面的轴线相交。本发明采用进口段与出口段错位布置的方式使得两者的工作状态互不影响,从而产生较大的抽吸力使得喉口处的流体流速大幅提升;并通过确定各段的最佳尺寸范围从而保证该装置能够高效工作;此外,本发明不仅可用于低速风场,还可以用于常规高速风场,有利于风力发电机组向小型化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3297754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110737969.7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10/0639 , G01N3/00 , G01N25/00 , G06F119/0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高温吸热器疲劳‑蠕变损伤评估方法及系统,属于太阳能光热发电领域,方法首先获取吸热管的温度和应力分布;以此为基础,同时考虑温度及应力对蠕变和疲劳的影响,然后基于线性损伤累积理论建立吸热器吸热管的损伤计算模型,对吸热管的疲劳和蠕变损伤进行求解计算;随后采用吸热器材料的损伤容许域来反映疲劳和蠕变的交互作用,并基于容许域提出并定义了综合损伤系数;最后,基于疲劳和蠕变损伤的几何容许域计算结果,求解吸热管的综合损伤系数,并以综合损伤系数作为评估依据,判断吸热器吸热管的损伤程度及安全裕度。本发明以综合损伤系数作为考核依据,能够快速判断吸热器运行的安全裕度,有效评估吸热器的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