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82825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811150632.0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A01H5/1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GRF8基因及其应用,具体地,本发明首次发现一种植物(如水稻)的GRF8基因或其编码蛋白、或其促进剂或抑制剂,用于调控植物的性状,所述性状包括:(i)粒形;(iv)株型。此外,申请人还意外的发现,过表达GRF基因或其编码蛋白,可显著(i)增加粒长;和/或(ii)缩短粒宽;和/或(iii)增加千粒重;和/或(iv)株型松散;和/或(v)增加产量。
-
-
公开(公告)号:CN107460204A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610392215.1
申请日:2016-06-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5/8261 , C12N15/82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OsSPL7调控水稻株型的上下游作用途径及其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质的用途,所述物质为SPL7基因或其编码蛋白、或其促进剂或抑制剂,用于调控农作物的农艺性状,所述农艺性状选自下组的一种或多种:(i)根的性状;(ii)分蘖数;(iii)株高;(iv)穗表型;(v)可育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合物,所述复合物为(a)SPL7蛋白与(b)具有GTAC基序的启动子区域所形成的复合物,促进或抑制该复合物的形成可达到调控农作物的农艺性状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450757B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310423180.X
申请日:2013-09-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通过促进或抑制SL基因或其蛋白来调节植物产量等性状,优选水稻的穗型和粒型的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方法可用于控制植物,优选水稻的穗型和粒型,特别是能使得植物的穗型呈密穗表型和粒型缩短,进而提高植物的品质和产量。本发明的SL基因或其蛋白及方法对于植物培植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为转基因技术改良农作物或者植物提供了很好的基因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3305524B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210060208.3
申请日:2012-03-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物穗型调节基因及其应用,揭示了一种对于调节植物株高、穗表型或支梗长度有用的基因,该基因可应用于植物杂交育种,获得株型改变或品种改良的植物。
-
公开(公告)号:CN104419707A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310401718.7
申请日:2013-09-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IPC: C12N15/113 , C12N15/63 , C12N15/82 , C12N5/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胚中的特异性启动子及其应用。该启动子特别适合驱动外源基因在水稻胚中特异性表达,而在水稻的其它组织中不表达。所述启动子的表达特异性和专一性很高。本发明还提供了具有所述启动子的构建物、表达盒和载体等。含本发明启动子的转基因水稻可以特异性地改善水稻的农艺性状,有效避免外源基因导入对水稻其它组织的影响,还能在胚中特异性表达外源基因,从而获得各种相关产物。
-
公开(公告)号:CN100467486C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510030642.7
申请日:2005-10-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IPC: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15/63 , C12N15/82 ,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的水稻叶片内卷基因OsRL及其应用。本发明还涉及使水稻叶片发生内卷从而提高水稻产量的方法。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改良植物的方法。采用本发明方法可使得水稻叶片内卷,增加叶片的挺直度从而增加叶片受光面积、使中下层叶片能受到较多的光照。此外,在密植状态下通过使叶片内卷也可改善群体的通风透光性,减少发病机会。此外,还可利用叶片内卷性状作为一种基因转化植株后代的追踪标记。此外,还可利用该基因的叶片内卷特性作为杂交制种过程中真杂种的指示标记。
-
公开(公告)号:CN110468128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810443328.9
申请日:2018-05-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IPC: C12N15/113 , C12N15/82 , C12N5/10 , A01H5/0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高抗褐飞虱及耐盐的水稻突变体miR393am及其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iR-393a抑制剂的用途,用于(i)抗褐飞虱,和/或(ii)增强植物抗逆性,或制备一制剂或组合物,所述制剂或组合物用于(i)抗褐飞虱,和/或(ii)增强植物抗逆性。在本发明中,降低植物中miR-393a或miR-393a活性片段的表达或活性,可显著(i)抗褐飞虱(如降低蜜露量和/或虫增重),和/或(ii)增强植物抗逆性(如耐盐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858369A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610828138.X
申请日:2016-09-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IPC: C12N15/82 , C12N9/02 , C12N15/53 , C12Q1/6895 , A01H5/00 , A01H6/46 , A01H6/20 , A01H6/38 , A01H6/8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0071 , C12N15/8218 , C12N15/825 , C12N15/8286 , C12Q1/6895 , C12Q2600/13 , C12Y114/110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植物对抗有害昆虫能力的基因及其应用。首次提出黄烷酮3-羟化酶与植物对昆虫的抗性密切相关,促进其表达可赋予植物对于昆虫的抗性。并且,促进该基因的表达还可提高植物的花青素含量。因此,黄烷酮3-羟化酶或调节其的物质可应用于植物育种中。
-
公开(公告)号:CN103387982A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210141596.8
申请日:2012-05-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IPC: C12N15/113 , C12N15/11 , C12N15/63 , A01H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miR156f在调节水稻根和分蘖中的应用。具体地,本发明人首次发现,miR156f能调节水稻根部发育和/或调控水稻分蘖,还能够调控水稻穗型、粒型、产量等性状。本发明不仅提供了miR156f、或miR156f活性片段、或miR156f的拮抗剂、或miR156f的激动剂的用途,还提供了一种改良水稻作物的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