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68898B
公开(公告)日:2010-11-03
申请号:CN200810198072.6
申请日:2008-08-2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1N15/00
摘要: 一种珊瑚礁区悬浮颗粒物质监测收集器,该收集器包括接收装置和支撑装置,所述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立柱和绪多固定在支撑立柱上的横臂,每根横臂的悬臂端通过支撑轴垂直安装固定一个杯座,所述的接收装置由多个接收杯和其隔网式杯盖构成,每个接收杯托装在一个所述的杯座上,这些接收杯围绕支撑立柱于上下分层布设,每层布设3-4个接收杯并相互错角90-120度,各层之间的接收杯相互错位。本发明专门为研究珊瑚礁生态系统不同水层颗粒物质及其来源而设计,接收杯可以根据设计随时回收同时换上新的接收杯,实现按任意时段连续采集和监测不同水层颗粒物。此外由于无边界扰动,可以保持样品的层序高度保真。
-
公开(公告)号:CN101250521B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0810027305.6
申请日:2008-04-0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IPC分类号: C12N15/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从造礁石珊瑚中提取虫黄藻基因组DNA的试剂盒及其方法。试剂盒包括:试剂A(裂解液)、试剂B(蛋白酶E)、试剂C(RNAase A)、试剂D(过饱和NaCl溶液)、试剂E(DNA洗涤液)、试剂F(DNA洗脱液)。在本发明的方法中,首先用含SDS的裂解液裂解组织细胞,然后提供一个高盐低PH的环境,使溶液中蛋白质进一步变性,而DNA可以结合在硅胶柱上。最后在水溶性缓冲液中,DNA就能从层析柱上定量回收。采用本试剂盒及其提取方法,可以快速便捷从不同种类的造礁石珊瑚中提取虫黄藻的基因组DNA,所获得的DNA可以用于分子生态学、系统进化等研究,进而满足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定期监测任务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1250521A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200810027305.6
申请日:2008-04-0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IPC分类号: C12N15/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从造礁石珊瑚中提取虫黄藻基因组DNA的试剂盒及其方法。试剂盒包括:试剂A(裂解液)、试剂B(蛋白酶E)、试剂C(RNAase A)、试剂D(过饱和NaCl溶液)、试剂E(DNA洗涤液)、试剂F(DNA洗脱液)。在本发明的方法中,首先用含SDS的裂解液裂解组织细胞,然后提供一个高盐低PH的环境,使溶液中蛋白质进一步变性,而DNA可以结合在硅胶柱上。最后在水溶性缓冲液中,DNA就能从层析柱上定量回收。采用本试剂盒及其提取方法,可以快速便捷从不同种类的造礁石珊瑚中提取虫黄藻的基因组DNA,所获得的DNA可以用于分子生态学、系统进化等研究,进而满足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定期监测任务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2313660A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1110210581.8
申请日:2011-10-0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一种造礁石珊瑚卵母细胞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步骤如下:(1)在海底采集含有造礁石珊瑚卵母细胞的健康珊瑚;(2)固定;(3)脱去造礁石珊瑚的钙质骨骼;(4)脱去组织中的水分;(5)将组织透明化;(6)将石蜡浸入组织为切片做准备;(7)修正切片;(8)将切片固定在载玻片上;(9)脱去切片上的石蜡;(10)染色;(11)脱水、封片。本发明针对造礁石珊瑚石灰质骨骼的特点,应用甲酸脱钙等方法解决了造礁石珊瑚石灰质骨骼不适合石蜡切片的问题,从而为研究造礁石珊瑚卵母细胞发育与预测造礁石珊瑚排卵时间提供准确的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1406168A
公开(公告)日:2009-04-15
申请号:CN200810219217.6
申请日:2008-11-1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K67/033
摘要: 一种恢复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方法及其造礁石珊瑚幼体附着装置,所提出的恢复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方法,是基于造礁石珊瑚幼体附着技术,在珊瑚礁海域的海床放置造礁石珊瑚幼体附着装置,用人工附着基质诱导造礁石珊瑚幼虫附着,之后将附有造礁石珊瑚幼虫的人工基质移植到珊瑚礁退化区域,用来对珊瑚礁生态系统进行恢复。本发明所设计的造礁石珊瑚幼体附着装置,由支撑网及其支撑框架构成,在支撑网上安装有多块可拆卸的其基质为陶土或陶瓷材料的附着板,适于造礁石珊瑚幼虫附着并可以进行下一步造礁石珊瑚移植。本发明是目前理想的珊瑚礁补充恢复手段,可有效地在大面积珊瑚礁退化海域恢复珊瑚的生态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1406168B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0810219217.6
申请日:2008-11-1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K67/033
摘要: 一种恢复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方法及其造礁石珊瑚幼体附着装置,所提出的恢复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方法,是基于造礁石珊瑚幼体附着技术,在珊瑚礁海域的海床放置造礁石珊瑚幼体附着装置,用人工附着基质诱导造礁石珊瑚幼虫附着,之后将附有造礁石珊瑚幼虫的人工基质移植到珊瑚礁退化区域,用来对珊瑚礁生态系统进行恢复。本发明所设计的造礁石珊瑚幼体附着装置,由支撑网及其支撑框架构成,在支撑网上安装有多块可拆卸的其基质为陶土或陶瓷材料的附着板,适于造礁石珊瑚幼虫附着并可以进行下一步造礁石珊瑚移植。本发明是目前理想的珊瑚礁补充恢复手段,可有效地在大面积珊瑚礁退化海域恢复珊瑚的生态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1368898A
公开(公告)日:2009-02-18
申请号:CN200810198072.6
申请日:2008-08-2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1N15/00
摘要: 一种珊瑚礁区悬浮颗粒物质监测收集器,该收集器包括接收装置和支撑装置,所述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立柱和绪多固定在支撑立柱上的横臂,每根横臂的悬臂端通过支撑轴垂直安装固定一个杯座,所述的接收装置由多个接收杯和其隔网式杯盖构成,每个接收杯托装在一个所述的杯座上,这些接收杯围绕支撑立柱于上下分层布设,每层布设3-4个接收杯并相互错角90-120度,各层之间的接收杯相互错位。本发明专门为研究珊瑚礁生态系统不同水层颗粒物质及其来源而设计,接收杯可以根据设计随时回收同时换上新的接收杯,实现按任意时段连续采集和监测不同水层颗粒物。此外由于无边界扰动,可以保持样品的层序高度保真。
-
公开(公告)号:CN203087270U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320040772.9
申请日:2013-01-24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K61/00
CPC分类号: Y02A40/81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珊瑚生长的圆柱体形珊瑚礁基。它是由若干个固定在一起的圆管组成,在圆管的管壁上具有许多小孔。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作为珊瑚移植后的生长场所,起到固着功能外还可以为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于鱼类、虾和蟹类等浮游动物提供栖息场所,作为一些藻类等植物的附着基质表层扩大了整个生态系统中可以作为生物生长的表面;圆管的中空设计可以使水流顺利通过而减缓波浪等对礁基的冲击,进一步的增强稳固性;圆管之间可以自由组合,2圆管的平行式,3圆管、6圆管和10圆管的三角结构是最常见的构型,其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三角形的稳定性;由于圆管的自由组合随意性,使得其在浅水区和深水区都可以放置,具有比较广泛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203087269U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320040718.4
申请日:2013-01-24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K61/00
CPC分类号: Y02A40/81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珊瑚生长的桌状体形珊瑚礁基。它由若干个桌状体单体自由组合固定而成,桌状体单体包括附着面,在附着面下方设有若干个支撑和固定附着面的支撑面,在附着面上设有若干个圆孔,在圆孔中设有支架。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用做珊瑚移植后的生长场所,起到固着功能外,还可以为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如浮游动物提供栖息场所,作为一些藻类等植物的附着基质表层,扩大了整个生态系统中可以作为生物生长的表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水流和波浪可以顺利通过桌状体下部,从而减缓破浪等对礁基的冲击,进一步的增强稳固性。多个桌状体之间可以进行自由组合成不同的构型,并且可以在浅水区和深水区都可以放置,具有比较广泛的适用性。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