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3959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746390.7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二羟丙酮高效生产高品质酵母单细胞蛋白的方法,属于微生物发酵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将产朊假丝酵母接种至含有二羟丙酮的培养基中进行有氧发酵培养,收集菌体并干燥处理,即得所述酵母单细胞蛋白。产朊假丝酵母可利用二羟丙酮小分子作为碳源,铵盐、硝酸盐或尿素作为氮源,高效生产高品质单细胞蛋白。该生产模式实现了以二氧化碳基有机小分子替代传统的粮食基葡萄糖原料,实现了可食用高品质单细胞蛋白的高效生产,有利于未来可持续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8118358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611070004.2
申请日:2016-1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自然生物源光合作用和人工(光)电催化联用的分离式分解水制氢的方法。该方法以微藻的光系统II酶利用太阳能光合作用氧化水放出氧气,并还原外加的化学电子载体,将储存电子的载体和质子的电解质溶液存储并运输到(光)电催化体系用于生产氢气。在(光)电解池中,电子载体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释放电子,阴极结合质子产生氢气,收集氢气后将电解质溶液返回光合作用体系中循环使用。这种方法将生物的水氧化反应和电化学质子还原反应设计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在空间上分离生产氢气和氧气,解决了H2和O2气体分离问题,结合生物光合作用和人工光电化学过程达到太阳能和电能的综合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340957B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310322416.0
申请日:2013-07-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1B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364 , Y02P20/1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合系统II和半导体杂化体系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气的方法,结合自然界光合系统II高效光催化分解水产氧气以及担载金属助催化剂的半导体材料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气的性质,实现了利用可见光全分解水产氢气和氧气。本发明的杂化体系中光合系统II与半导体材料之间的电子传递由铁络合物、钴络合物、2,6-二氯酚靛酚或者醌类化合物的还原和氧化循环过程来实现,在可见光条件下,1μmol光合系统II-半导体杂化体系每小时分解水产氢气量可达到4075μmol(按标准状态计算为91mL氢气),量子效率为0.11%。本发明为利用太阳能生产清洁燃料氢气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790394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1277247.9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自组装CO2捕集材料的微藻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微藻培养基含有自组装CO2捕集材料;所述自组装CO2捕集材料选自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分子筛、碳材料、多孔吸附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自组装CO2捕集材料的粒径为20~2000nm。捕集材料在静电引力和亲水基团间的相互作用力下自组装在微藻表面,选择性捕集二氧化碳,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碳酸氢根,富集到叶绿体内,强化光合作用中的无机碳供应,不影响微藻捕光,显著提高微藻光合固碳效率。克服了传统微藻培养工艺中CO2在水中溶解度低,且传质慢的缺点,加速微藻光合固碳速率,推动了CO2的资源化利用,提高了微藻生物质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118358B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611070004.2
申请日:2016-1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自然生物源光合作用和人工(光)电催化联用的分离式分解水制氢的方法。该方法以微藻的光系统II酶利用太阳能光合作用氧化水放出氧气,并还原外加的化学电子载体,将储存电子的载体和质子的电解质溶液存储并运输到(光)电催化体系用于生产氢气。在(光)电解池中,电子载体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释放电子,阴极结合质子产生氢气,收集氢气后将电解质溶液返回光合作用体系中循环使用。这种方法将生物的水氧化反应和电化学质子还原反应设计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在空间上分离生产氢气和氧气,解决了H2和O2气体分离问题,结合生物光合作用和人工光电化学过程达到太阳能和电能的综合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340957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310322416.0
申请日:2013-07-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1B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364 , Y02P20/1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合系统II和半导体杂化体系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气的方法,结合自然界光合系统II高效光催化分解水产氧气以及担载金属助催化剂的半导体材料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气的性质,实现了利用可见光全分解水产氢气和氧气。本发明的杂化体系中光合系统II与半导体材料之间的电子传递由铁络合物、钴络合物、2,6-二氯酚靛酚或者醌类化合物的还原和氧化循环过程来实现,在可见光条件下,1μmol光合系统II-半导体杂化体系每小时分解水产氢气量可达到4075μmol(按标准状态计算为91mL氢气),量子效率为0.11%。本发明为利用太阳能生产清洁燃料氢气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8745021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993783.1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2F1/30 , C02F1/46 , C02F1/58 , C02F103/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处理含氟医药废水的光电催化方法和光电催化体系,所述光电催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含氟医药废水通入光化学还原体系中,处理I,得到第一处理液;S2:将第一处理液通入光电催化氧化体系中,处理II,得到第二处理液;S3:将第二处理液通入无机盐处理体系中,处理III,得到再生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深度处理三氟甲基类医药废水的新型光化学还原脱氟‑光电催化氧化的技术,形成的无机废水通过吸附、光热蒸发实现无机氟和硫酸盐的去除。整个反应实现三氟甲基类医药废水中有机氟及有机碳的高效矿化,消除有机氟化物存在的环境毒性,可以实现含氟医药废水的安全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7305202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049947.7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乙醇合成L‑苏氨酸的基因工程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基因工程菌株包括出发菌株、初始表达载体、启动子、外源性基因和内源性基因;所述出发菌株包括大肠杆菌;所述外源性基因包括乙醇脱氢酶基因和乙醛脱氢酶基因;所述内源性基因来自大肠杆菌的基因组。本发明提供的基因工程菌株能够利用乙醇生长并积累大量L‑苏氨酸,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微生物不能利用乙醇进行发酵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730520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047737.4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二碳化合物合成手性乳酸的基因工程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基因工程菌株包括出发菌株、初始表达载体、启动子和外源性基因;所述出发菌株包括大肠杆菌;所述外源性基因包括乙醇脱氢酶基因、乙醛脱氢酶基因和乳酸脱氢酶基因。本发明提供的基因工程菌株能够利用二碳化合物生长并发酵得到手性乳酸,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微生物不能利用二碳化合物进行发酵的缺陷。采用本发明方法构建的基因工程菌株,结合多种二碳化合物混合培养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手性乳酸的产量和积累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730514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049949.6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重组毕赤酵母及其构建方法和在生产L‑乳酸中的应用,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重组毕赤酵母含有L‑乳酸脱氢酶基因;所述L‑乳酸脱氢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重组毕赤酵母可利用“液态阳光”甲醇、二羟丙酮或甘油等小分子作为底物生产L‑乳酸。所得的L‑乳酸产量可达30g/L,转化率接近100%,光学纯度达99.5%以上,表明本发明所构建获得的重组毕赤酵母可应用于生物发酵领域中高效生产高品质L‑乳酸。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