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9454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310497656.8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1F17/235 , C01F17/1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黑色二氧化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商业二氧化铈(化学式为CeO2)在高温条件下,与还原性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二氧化铈材料。该黑色二氧化铈材料在室温下外观为固体,颜色为黑色,当该材料接触到氧气分子时,外观颜色会逐渐从黑色变为白色,当接触氧气的量超过该材料的饱和吸氧量时,黑色固体会全部变为白色。该变色过程辨识度高,易于肉眼观察,对氧气响应敏感,而且该材料生产成本低廉,在化工生产、食品加工、微生物发酵等需要无氧条件的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328807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111544009.5
申请日:2021-12-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氧化硅负载的含氮炭催化剂的改性方法及负载型炭催化剂和应用,所述改性方法包括:将氧化硅负载的含氮炭催化剂与碱性溶液中混合,搅拌,干燥得到负载型炭催化剂。该方法为一种普适性的方法,适用于氧化硅负载的氮掺杂炭类型的催化剂。所述催化剂的改性方法为采用碱浸脱硅的技术方案,将已负载了氮掺杂炭的催化剂刻蚀掉一部分氧化硅载体,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增大了催化剂的含氮碳活性组分含量,大大提高了催化剂的转化率,并且可以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该改性方法操作简单,操作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818373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1605783.7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1B32/318 , C01B32/31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球形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球形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活性炭前体粉末、结冷胶溶于水中,搅拌,得到胶状浆液;(2)将所述胶状浆液滴制成凝胶球;(3)将所述凝胶球干燥后浸渍与胶粘剂中,热处理,得到所述球形活性炭。利用本申请的方法可制备出粒径可控且大小均一的球形活性炭,其成型过程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同时具备杂质灰分含量低、机械强度高、表面光滑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78612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617650.X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碱金属掺杂γ‑Fe2O3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含有铁源、碱金属前驱体、表面活性剂、水的混合物,反应、干燥、焙烧,得到所述碱金属掺杂γ‑Fe2O3催化剂。通过碱金属掺杂引入氧空穴,空穴的产生引入受主能级,使得催化剂磁性发生改变,进而改变催化剂正仲氢转化率。本申请催化剂制备方式所需设备与材料少,环境污染小,正仲氢转化效率高,催化转化效率可达85%,仲氢平衡浓度达到45.6~49.2。
-
公开(公告)号:CN11628848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111527760.4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25B11/091 , C25B11/065 , C25B11/054 , C25B3/26 , B82Y40/00 , B82Y30/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电催化CO2的单原子合金催化剂、电极的制备方法和应用。至少包括以下步骤:(1)将含有葡萄糖、铜源和长链烷烃的原料与水混合,反应得到铜纳米线的溶液;(2)将(1)中得到的铜纳米线与银源和溶剂混合,通过电化学置换反应,获得所述单原子合金催化剂。本申请所述的催化剂中,Cu纳米线载体直接合成无需额外处理即可直接用于负载单原子Ag活性组分,该催化剂可以通过调控Ag物种的添加量改变催化剂的构效关系,从而改变优势产物的选择性,能够为今后电催化CO2催化剂的设计提供借鉴。
-
公开(公告)号:CN112978706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1911283101.3
申请日:2019-12-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1B3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聚偏二氯乙烯和三聚氰胺为前驱体制备含氮多孔炭小球的方法。具体先将三聚氰胺与聚偏二氯乙烯混合均匀,制成球形材料。将所得小球在高温下焙烧,一步得到含氮多孔炭小球。该方法操作简单,避免了传统多孔炭材料后期活化过程。本发明所得高强度多孔炭球在催化与吸附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620723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011454296.6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1B32/336 , C01B32/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制备多孔炭小球的方法,具体为利用浓硫酸为催化剂,甲醛为交联剂,将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中的苯磺酸基团交联,增加骨架交联度和强度,然后再经炭化和活化过程,得到多孔炭小球。本发明制备的多孔炭小球,具有工艺路线简单,炭材料收率高和比表面积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169799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1910589995.2
申请日:2019-07-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B01J23/78 , B01J37/02 , B01J37/03 , B01J37/08 , B01J37/18 , C07C1/12 , C07C11/04 , C07C11/06 , C07C1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低碳烯烃的铁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主要实现了在单一催化剂上直接将CO2加氢转化为低碳烯烃,获得了较高的低碳烯烃选择性,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本发明采用的催化剂以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a)铁元素或其氧化物,所占份数为5~88%;b)选自钴、镍、镁的氧化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所占份数为10~80%。c)选自锂、钠、钾、铷、铯的氧化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所占份数为0.001~20%。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可以直接将CO2转化为低碳烯烃,CO2的转化率可达43.5%,甲烷的选择性低于10%,低碳烯烃的碳基选择性达46%。
-
公开(公告)号:CN114073976A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0796906.4
申请日:2020-08-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改性ZSM‑5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至少包括:对HZSM‑5分子筛进行磷酸处理,得到磷改性的ZSM‑5分子筛;对所述磷改性的ZSM‑5分子筛进行蒸汽处理,得到处理后的ZSM‑5分子筛;对含有所述处理后的ZSM‑5分子筛、氟化铵的混合液进行反应,得到改性ZSM‑5分子筛,其中,所述混合液中氟化铵的浓度为0.01~3.0mol/L。该方法可以有效调变HZSM‑5分子筛的酸性、水热稳定性以及抗积碳失活性能,从而提高HZSM‑5分子筛在催化乙醇与苯烷基化制乙苯,尤其是在催化含有微量甲醇(500~2000ppm)的工业乙醇与苯烷基化制乙苯反应过程中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12031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010662045.0
申请日:2020-07-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序介孔磷酸氧锆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F127作为结构导向剂,通过蒸发诱导自组装过程可一步形成有序介孔磷酸氧锆。本发明制备工艺简便,生产成本低,产品重复性好,且通过简单改变磷源与锆源的比例,可精确调控有序介孔磷酸氧锆材料的P/Zr摩尔比。本发明合成的有序介孔磷酸氧锆孔径分布均匀,具有大的比表面和孔容,可提供大量活性位点;且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有望在催化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