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3149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406291.2
申请日:2025-04-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C09D183/08 , C09D163/00 , C09D175/04 , C09D183/04 , C09D191/06 , C09D5/16 , C09D5/32 , C09D7/61 , C09D7/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光热响应性的超滑防污减阻复合涂层及其制法与应用。所述超滑防污减阻复合涂层包括:依次形成于基材表面的基底层、匀质吸热层、多孔吸热层及热响应超滑层;其中,所述基底层包括荷正电聚合物、胶黏剂及填料;所述匀质吸热层包括疏水性树脂、荷负电聚合物及吸光粒子;所述多孔吸热层包括疏水性树脂及吸光粒子,且所述多孔吸热层具有多孔结构;所述热响应超滑层包括石蜡及封装有防污剂的温度响应性聚合物微胶囊。本发明提供的光热响应性的超滑防污减阻复合涂层与基材的结合力强,还具备存储热响应相变材料的功能、防污性和超滑性能;同时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大面积涂覆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240509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10532669.4
申请日:2023-05-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C09J133/24 , C09J133/14 , C09J11/04 , C08F220/54 , C08F220/18 , C08F220/20 , C08F220/56 , C08F220/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敏性水凝胶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使包含疏水有机单体、表面活性剂、亲水有机单体、热引发剂、多金属氧酸和/或多金属氧酸盐、水的均匀混合反应体系进行热引发聚合反应,得到块状水凝胶;然后以包含多价金属阳离子的多价金属溶液浸润所述块状水凝胶,得到压敏性水凝胶粘合剂。本发明通过利用亲水有机单体和疏水有机单体合成水凝胶主体,用多金属氧酸盐作为交联剂,再通过多价金属离子溶液浸泡,水凝胶表面的亲、疏水基团进行迁移和重排,具有排除界面液体的功能,制备得到的水凝胶粘合剂在多种有机、无机液体环境下具有强粘附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60824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449775.2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复合弹性减阻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包含胶黏剂树脂、硅烷偶联剂的第一基液施加于基材表面并经第一固化处理,形成基底层;将包含高弹性体、多酚化合物的第二基液施加于所述基底层的表面并经第二固化处理,形成高弹性层;将包含胶黏剂树脂、硅烷偶联剂的第一基液施加于所述高弹性层的表面并经第三固化处理,形成夹心层;将包含超疏微纳米粒子、高弹性体和多酚化合物的第三基液施加于所述夹心层的表面并经第四固化处理,从而获得具有多层结构的复合弹性减阻涂层。本发明中的涂层具有优异的减阻效果、结合力、耐久性、腐蚀防护性、防污性等,同时制备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大面积涂覆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431048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210830073.8
申请日:2022-07-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混合维度超疏水纳米减阻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混合维度超疏水纳米减阻剂包括混合维度超疏水纳米材料以及包裹混合维度超疏水纳米材料的牺牲层,其中,所述混合维度超疏水纳米材料至少包括零维纳米材料、一维纳米材料和二维纳米材料。本发明提供的混合维度超疏水纳米减阻剂单个尺寸小、注入过程中不易聚集,并且由于尺寸的差异,混合维度超疏水纳米减阻剂在目标地层的孔壁上易形成“机械互锁”结构,提高附着牢度与致密度,从而达到高效降压与增注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7213801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1710577095.7
申请日:2017-07-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B01D71/02 , B01D69/02 , B01D67/00 , B01D17/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亲水并且水下超疏油的陶瓷膜,以多孔陶瓷膜为基底,基底表面排列着纳米级的柱状二氧化钛,形成二氧化钛纳米阵列。该陶瓷膜结构对水的静态接触角小于10°,水下对油的接触角大于150°,可作为油水分离膜使用,具有优异的油水分离效果和抗污损效果。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超亲水并且水下超疏油的陶瓷膜的方法,首先在多孔陶瓷膜为基底表面制备一层金属镀钛层,然后利用双氧水、硝酸与三聚氰胺构成的氧化溶液进行氧化,得到具有二氧化钛纳米阵列的陶瓷膜,该方法简单易行,得到的陶瓷膜具有超亲水并且水下超疏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392657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298849.6
申请日:2022-03-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B01D71/76 , B01D67/00 , B01D69/12 , B01D71/02 , B01J20/26 , B01J20/28 , B01J23/745 , B01J35/02 , B01J27/24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30 , C02F1/44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对称多功能异质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非对称多功能异质复合膜包括催化降解膜层及功能性吸附层,所述催化降解膜层具有非对称结构,所述催化降解膜层包括二维量子点复合催化剂,所述二维量子点复合催化剂包括碳量子点、铁基量子点及二维片状量子点载体,所述碳量子点的尺寸大小为2~10nm,所述铁基量子点的尺寸大小为2~30nm。本发明提供的非对称多功能异质复合膜通过吸附层与光催化的协同作用,可以实现低成本下污染物的快速去除性能优异,同时非对称多功能异质复合膜的制备方法简单,在废水处理领域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019157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568585.7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B01D69/12 , B01D17/02 , B01D67/00 , B01D69/02 , B01D69/10 , C02F1/00 , C02F1/44 , C02F1/50 , C02F103/08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负载型纳米多层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复合膜包括聚合物微孔支撑层、胺基化交联过渡层、纳米杂化多功能皮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在超疏水粗糙基板上制备生成聚合物微孔支撑层,再依次制备胺基化交联过渡层和纳米杂化多皮层。本发明的多功能负载型纳米多层复合膜中聚合物微孔膜孔隙率高、孔径大,水分子透过速率快,同时超疏水粗糙表面阻止水分子的反向流通;胺基化交联过渡层致密、无缺陷,提高膜材料分离性能,同时为纳米材料的负载提供活性位点;纳米杂化多功能皮层能够催化降解小分子物质,同时具有杀菌/抑菌作用,延长膜材料使用寿命,多层优势互补、多功能耦合,可实现海水淡化、污水净化、油水分离等。
-
公开(公告)号:CN105854949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510036234.6
申请日:2015-01-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素/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具体地所述复合材料包含纤维素层和复合于所述纤维素层的至少一个主表面的纳米氧化锌颗粒。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复合材料具有高催化效率,在有机污水的光催化降解处理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且可有效的减少纳米材料对生物及环境产生的潜在威胁。本制备方法原料廉价、可再生、制备工艺简单,利于商业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4725637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310719492.5
申请日:2013-12-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C08G75/04 , C08G75/12 , C07C321/14 , C07C323/12 , C07C319/20 , C23F11/17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硫醚基化合物,其侧链结构中含有大量巯基,形成聚硫醚基聚硫醇。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合成该聚硫醚基聚硫醇的方法,首先采用巯基-炔加成聚合反应得到聚硫醚,然后经过酸式水解而得到,该方法快速高效、工艺简便、收率高。该聚硫醚基聚硫醇分子链中的巯基能够与铜形成硫铜键,同时硫醇键通过自缩合能够形成致密的厚膜涂层,因此该聚硫醚基聚硫醇可作为铜缓蚀剂,其在铜表面形成的缓释膜具有附着力强、致密性高、厚度高的优点,满足了目前对铜缓蚀膜的性能要求,有效地保护了铜基体免受外界的腐蚀。
-
公开(公告)号:CN11941139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740424.1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D06M15/37 , C08G83/00 , D06M11/36 , B01J31/22 , B01J31/28 , B01J31/32 , C02F1/72 , C02F1/40 , C02F1/50 , D06N3/04 , D06N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低阻力抗污染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多层低阻力抗污染多孔复合材料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多孔凝胶聚合物膜、低晶金属有机框架层、双金属氧化物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利用蒸汽‑热致诱导相分离法与紫外辐照构建多孔凝胶聚合物膜,之后通过配体竞争策略原位生长低晶金属有机框架;以及通过常压溶剂热法原位合成双金属氧化物,制得多层低阻力抗污染多孔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多层低阻力抗污染多孔复合材料多层优势互补、多功能耦合,具有优异的水下超疏油特性、超低的水下油粘附特性、高效的杀菌与催化降解污染物的抗污染特性,实现船舶防污、减阻与提速及含油废水分离与净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