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热压转换效应的传热方法及传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839840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710055775.2

    申请日:2017-0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热压转换效应的传热方法及传热系统,其根据确定的工作温度区间,选择满足要求的导热工质,然后向具有足够刚性的封闭循环回路中充装一定量的导热工质,使在工作温度下,导热工质的液态体积占整体封闭循环回路总体积的60%~99%,保证封闭循环回路内部基本处于满液状态;加热端的液态导热工质受热产生热膨胀,形成压力波,压力波对液态工质产生挤压作用,驱动液态工质循环流动,使热压转换效应持续维持。本发明的传热系统及传热系统可以实现比普通热管更强更快的热传递,可实现当量导热系数达到50~150kW/m·K,且结构设计自由,受重力过载的影响小。

    抗重力型螺旋盘管式非相变取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954155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410194345.5

    申请日:2014-05-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重力型螺旋盘管式非相变取热装置。该抗重力型螺旋盘管式非相变取热装置包括:取热部件,其内部形成工质容纳腔,其外部形成至少一个与热源贴合的取热面;以及螺旋盘管,设置于取热部件的径向外围,沿其轴向延伸呈螺旋状,其两端分别通过连通管连接至取热部件内部的工质容纳腔,构成工质的密闭循环通路。本发明螺旋盘管式非相变取热装置采用螺旋盘管结构,取热部件设置于螺旋盘状结构的中间,克服了传统热管受重力影响较大的缺点,可以不受重力影响,在任意方位、任意角度的传热效果都突出。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温度作用有限元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66792B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410382862.5

    申请日:2014-08-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温度作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用以分析计算不同温度梯度模型下施工及成桥阶段应力和位移分布,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基于有限元和结构力学的计算分析,采用正装计算法按照桥梁结构实际施工加载顺序来进行结构变形和受力分析,使得箱梁温度自应力和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中的温度次内力及其次应力这一复杂的力学问题得到了简便、高效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一种环路热管的蒸发器和散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613801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510093372.8

    申请日:2015-03-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路热管的蒸发器,包括取热体和吸液芯,所述取热体设置有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用以置设所述吸液芯,所述取热体的两侧设置有接口,分别用于连接蒸汽管路和液体管路,所述取热体的外形为方形,所述容置空间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由于所述取热体的外形采用方形,其能与普通电子芯片的四方形体(正方体或者长方体)紧紧贴合,实现真正融合。同时,取热体容置空间的横截面采用圆形或椭圆形,容易实现吸液芯与取热体间的密封,真正实现高热流密度下的安全运行。所述蒸发器的壳体材料选用常见的铝材质,能够实现蒸发器重量轻、成本低,传热性能优良等特点。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环路热管的散热装置。

    用于抽运探测热反射系统的无物镜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501309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1170485.4

    申请日:2016-1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抽运探测热反射系统的无物镜测量装置,包括:第一线性移动台;第二线性移动台;第三线性移动台;转接基板;以及直角支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线性移动台通过所述转接基板正交装配,形成XY配置移动台,实现水平面内的移动;所述第三线性移动台通过所述直角支架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线性移动台正交装配,形成三维移动平台;所述第一线性移动台,第二线性移动台,第三线性移动台分别沿所述三维移动平台的X、Y、Z轴方向移动。本发明实现了方便且精确的控制测量点及聚焦样品,方便液体或粉体形式样品及界面的热物性参数测量,节省了空间,实现了样品的灵活放置,有效消除了透射光学元件会引入的位相延迟和吸收损耗。

    获取板翅式后冷器出口状态参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76884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510184482.5

    申请日:2015-04-17

    Inventor: 郭朝红 唐大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获取板翅式后冷器出口状态参数的方法。其中,板翅式后冷器连接于空压机的后端,该方法包括:由空压机入口处的湿空气的相对湿度 计算板翅式后冷器的湿空气换热量增大系数γ;计算板翅式后冷器的湿空气换热量Qh;设定板翅式后冷器出口处湿空气的含湿量初始值d21;计算板翅式后冷器出口处的湿空气温度t2;计算湿空气饱和水蒸汽压力ps2;计算板翅式后冷器出口处饱和湿空气含湿量d22;按照逐步逼近的原则调整d21,直至d21=d22;以及由空压机出口处湿空气的含湿量d1和板翅式后冷器出口处饱和湿空气含湿量d22,计算板翅式后冷器的析水量mw。本发明避免了求解复杂的微分方程,计算简单易行、快捷方便,满足工程设计需要。

    微槽道相变换热装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24825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410049650.5

    申请日:2014-02-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槽道相变换热装置。该微槽道相变换热装置包括:外散热体,呈一端封闭的筒状结构;微槽道吸热部件,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备,呈板状结构,其镶嵌于外散热器筒状结构未封闭的一端,构成一密闭空腔,该密闭空腔内填充液体工质;其中,微槽道吸热部件朝向密闭空腔内侧的表面具有多条百微米量级的微槽道,相邻两条微槽道之间具有经过训练的微型肋,在预设温度以上时的微槽道的深度大于其在预设温度以下时的微槽道的深度。本发明微槽道相变换热装置提高了微槽结构表面的取热能力,减小微槽结构表面的过热度,能够将发热器件的温度控制地更低。

    一种自冷却燃气涡轮静叶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27289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352932.1

    申请日:2016-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9/04 B23P21/00 F05D2220/32

    Abstract: 一种自冷却燃气涡轮静叶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装置包括:静叶栅本体,每一叶片内形成冷却通道;内环,与静叶栅本体相连,内部形成有与该冷却通道相连的第一冷却空间;外环,与静叶栅本体相连,内部形成有与该冷却通道相连的第二冷却空间,且第二冷却空间通过两开口与一封闭的冷却管形成一环路;以及所述冷却通道、第一冷却空间、第二冷却空间及冷却管构成封闭的环路热虹吸单元,其中充填有冷却介质,从而实现不依靠气膜的自冷却。本发明静叶栅内的液态金属能在重力作用下持续循环流动实现对静叶栅的冷却,无需额外动力源驱动,无需从压气机引气;叶片表面无气膜形成,对主流燃气影响小;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微通道冷却装置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26422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410049892.4

    申请日:2014-02-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微通道冷却装置。该微通道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装置本体,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备而成,发热器件贴合于该冷却装置本体的外表面;以及若干条的微通道,形成于冷却装置本体内,该若干条微通道中每一条微通道的一端连接冷却工质的入口,另一端连接冷却工质的出口;其中,冷却装置本体的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经过训练,处于预设温度以上时微通道的水力直径大于处于预设温度以下时微通道的水力直径。在较高的热流密度条件下,本发明微通道冷却装置中经过训练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内微通道的水力直径扩大1%-20%,增加微通道内工质的质量流速,从而提高临界热流密度的数值。

    一种远距离LED灯具的散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613440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93360.5

    申请日:2015-03-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1Y210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远距离LED灯具的散热装置包括蒸发器、蒸汽管路、液体管路和冷凝器,其中,所述蒸发器设置有蒸汽流出接口和液体流入接口,所述蒸汽管路和液体管路分别通过所述蒸汽流出接口和液体流入接口与所述冷凝器远距离相连,形成闭合散热回路;所述蒸发器包括取热体和吸液芯,所述取热体设置有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用以置设所述吸液芯,所述取热体的外形为方形,所述容置空间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该散热装置可以实现冷凝器与蒸发器分离,实现远距离散热,这样在LED灯具周围安装空间受限、散热端温差较小、远距离散热等情况下,也能达到理想的散热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