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8054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27418.X
申请日:2025-01-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1N1/28 , G01N1/36 , G01N13/04 , G01N15/08 , B28C3/00 , B28B3/02 , B28B3/04 , B28B7/00 , B28B7/42 , B28B7/44 , B28B7/46 , B28B17/00 , C04B28/10 , C04B4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密含铀砂岩人造岩心的制备方法,包括将不同粒径的石英砂和长石混合后,加入粘土、含铀矿物和氢氧化钙粉末混合;喷水润湿,搅拌后降至室温;将混合体系加入岩心模具中升温升压,同时注入少量预热后的水,保持恒温恒压反应;向岩心模具中先后通入二氧化碳和硫化氢气体至少3次,收集和计量未参与反应的气液量;降温降压后干燥处理,并计量参与反应的气液量;评估反应的压力、温度与pH值,调整压力、温度和气液体注入量,直至得到与天然致密含铀砂岩成岩环境相似的样品。本发明可真实地模拟含铀砂岩成岩过程中热液流体注入的过程,以及沉积压实、胶结、交代、溶蚀成岩作用;进而制备出物性参数满足要求的致密含铀砂岩人造岩心。
-
公开(公告)号:CN11984556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318268.8
申请日:2025-03-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维度泥砂分离旋流场颗粒示踪与捕捉试验方法及试验平台。通过泥浆输送泵向水力旋流器输送未分离的粗颗粒与细颗粒混合物,在旋流器离心力作用下,粗颗粒由底部出料口排出,细颗粒由上部溢流口排出。利用脉冲激光器光源以及高频CCD相机,通过高精度位移导轨控制连续多视角多次拍摄瞬时荧光高分子微球粒子图像,基于图像追踪算法获取不同粒径颗粒的运动轨迹,并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互相关分析实现颗粒切向、径向、轴向三个维度速度分量的精确测量。基于该试验方法及试验平台可获取旋流场内任意切面、多维度空间点内的速度分布信息,实现复杂流场环境下全流场的无接触、无扰动、高精度测量和显示。
-
公开(公告)号:CN11945618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510031545.7
申请日:2025-01-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B03B9/00 , B04C5/26 , B07B1/28 , B08B3/10 , B08B3/12 , B01F33/40 , B01D36/00 , B01F33/80 , B01F33/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泥质砂岩铀矿高效多相流分级分离浓缩提纯处置系统,包括水力抛洗破团预处理装置、高频直线振动分级装置、一级多相流旋流分级装置、聚能式超声搓洗装置、二级多相流旋流分级装置、高频直线振动脱水装置、高效均混活化系统和调质压榨脱水系统。本发明实现破碎后的泥质砂岩铀矿的泥砂深度剥离、物料精细分级分离,同时对细颗粒泥质物料高效均混活化及深度高效脱水,通过连续工作最终形成了四种核心物料,分别为粗砂粒物料、细砂粒物料、尾矿干渣及高浓度的铀矿浸出液,最终实现了泥质砂岩铀矿高效多相流分级分离浓缩提纯处置,减少了尾矿铀元素的残留,提高铀矿资源的深度提取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40683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510031546.1
申请日:2025-01-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能式超声搓洗装置及泥质砂岩铀矿深度脱泥系统,包括搓洗筒体、逆向搅拌系统、聚能式超声振动器和储浆槽;逆向搅拌系统位于搓洗筒体内部,包括旋转轴和沿其轴向排列的至少四层逆向搅拌叶结构,每层逆向搅拌叶结构包括沿旋转轴的周向排列的若干叶片,相邻两层逆向搅拌叶结构的叶片相对旋转轴的倾斜方向相反;聚能式超声振动器包括超声波换能装置和聚能式振动传导棒,超声波换能装置固定于搓洗筒体的外部,聚能式振动传导棒与超声波换能装置相连并位于搓洗筒体的内部;搓洗筒体的溢流出渣管的出料口直接导流至储浆槽。本发明通过多相流通道高压搓洗和低频高能超声震动复合作用下实现泥砂深度分离,进而实现泥质砂岩铀矿深度脱泥。
-
公开(公告)号:CN11935808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391247.0
申请日:2024-10-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7/11 , G06F17/16 , G06F111/10 , G06F119/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饱和多孔介质大变形动力分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属于计算机数值仿真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待解决的隶属饱和多孔介质中动态分析问题的几何参数和边界条件;根据几何参数和边界条件,建立二维数值分析模型;将二维数值分析模型带入至数学规划粒子有限元方法的框架中求解,得到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分析结论;其中,饱和多孔介质中动态分析示范算例包括泥石流、大坝的破坏和颗粒柱的坍塌等。该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能够用于实现该方法。其对饱和多孔介质大变形动力问题的精确且快速求解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9374862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1811421451.7
申请日:2018-11-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江苏中宜生态土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33/24 , C02F11/1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泥浆活塞过滤压缩脱水测试腔体,包括:施力推杆、顶盖、缸筒、活塞、下端透水板、底座以及第一水压力变送器;施力推杆嵌于顶盖上开设的通孔内,并可轴向移动;顶盖可拆卸地封盖在缸筒的顶端口上;活塞抵靠在缸筒的内腔壁上,并与施力推杆的第一端固定相连,可在施力推杆的驱动下沿缸筒的内腔壁轴向移动;底座封盖在缸筒的底端口上,下端透水板设置在缸筒的内腔下部,抵靠在底座上;第一水压力变送器的感应端固定在缸筒的内腔内;其中,底座上开设有下排液通道,并与下端透水板的出液口连通。本发明提供的装置测试腔体能够实时转化传递压迫施力变化、排液及液体压力数据,从而提升测试数据的多样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947573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211717235.3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矿山生态修复及清淤泥沙高效资源化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山堆填场安全加固和生态修复的组合材料、方法及系统;所述组合材料包括自胶凝固化浆材和生态修复基质;以重量份数计,自胶凝固化浆材的原料包括:黄河泥沙,水泥,粉煤灰,减水剂,水;以重量份数计,生态修复基质包括:黄河泥沙,生态粘合剂,植物纤维,保水剂,生物有机肥,复合肥,水;通过组合材料可以有效的完成矿山堆填场的加固和生态修复,进而实现黄河流域矿区生态环境与黄河泥沙协同治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67111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1134278.8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1N23/046
Abstract: 一种高温高压岩心驱替试验系统及方法,涉及借助材料物理性质测试领域。高温高压岩心驱替试验系统包括进行CT扫描的CT扫描器、夹持岩心的夹持器系统、将夹持器系统移至CT扫描器进行CT扫描的机床、用于将流体加热输入换和输出夹持器系统的夹持器载荷控制系统及用于采集岩心夹持腔内温度和压力、CT扫描器和应变花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的采集与数据分析系统。高温高压岩心驱替试验系统及方法提高夹持器系统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强度且保证CT射线的投射性能,提升光纤定位精度和CT快速扫描状态下岩心变形测量精度,通过测量夹持器系统的臌胀体积变化实现岩心整体体积变化的修正和测量计算,提高高温高压情况岩心驱替CT试验稳定性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655223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1135646.0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高温高压声波声发射传感器及检测方法,涉及声波发射技术领域。高温高压声波声发射传感器包括耐压传感器外壳、两个连接耐压传感器外壳的金属耦合片及包裹耐压传感器外壳和金属耦合片的PET基外隔热膜,耐压传感器外壳和金属耦合片围合形成容纳腔,两个金属耦合片分别连接有温度标定压电陶瓷和测试压电陶瓷,容纳腔内设有信号放大器及两个制冷面贴合温度标定压电陶瓷和测试压电陶瓷的热电制冷片,信号放大器与两个金属耦合片、温度标定压电陶瓷和测试压电陶瓷电连接,耐压传感器外壳连接有与信号放大器及两个热电制冷片电连接的三芯电缆接头。高温高压声波声发射传感器及检测方法能降低检测温度并实现温度效应值和声发射信号解耦以提高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63962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643099.0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含水河湖底泥脱水固化及筑堤利用方法,包括淤泥改性处理,向高含水淤泥中加入Ⅰ型脱水固化剂,获得改性淤泥;脱水固化处理,将改性淤泥充注到多个土工管袋中养护,改性淤泥在自重固结作用下排水固化得到脱水后的固化淤泥;固化淤泥筑堤施工,将脱水固化淤泥从土工管袋中取出,晾晒后破碎,再加入Ⅱ型固化剂,拌合均匀后获得二级改性固化淤泥,将二级改性固化淤泥分层压实,最后在堤坝两侧的临水面直接铺设一层土工管袋装脱水固化淤泥,完成河湖底泥筑堤利用;本发明将脱水固化淤泥进一步改性固化后用于河湖周边的堤坝修筑,既实现了底泥的近岸就地利用,节省了底泥外运和填埋的工程成本,又缓解了堤坝修筑取土难的工程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