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区公路弃渣场失稳风险分区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44713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0741465.7

    申请日:2022-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区公路弃渣场失稳风险分区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边坡模型,对山区公路弃渣边坡的失稳过程进行阶段划分;分别建立各个阶段的力平衡方程;利用动能摩擦耗散平衡方程获得弃渣滑体沿地面的运动距离方程;滑体与滑面滑动摩擦系数、滑体与地面滑动摩擦系数一致时,分别取滑动摩擦系数的最大取值和最小取值代入弃渣滑体沿地面的运动距离方程,获得弃渣滑体沿地面的最小运动距离和最大运动距离;根据弃渣滑体沿地面的最小运动距离和最大运动距离,对弃渣边坡失稳风险威胁进行高中低危险分区;本发明依托实际弃渣工程,在同一力平衡关系、运动方程和能量方程下进行的,从计算到分区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

    便携式原位测试与识别数据采集系统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482599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771366.9

    申请日:2021-0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原位测试与识别数据采集系统及设备。所述系统包括:地面数据采集和传输模块,用于采集钻头数据和钻杆数据,并将钻头数据和钻杆数据发送至采集总站;近钻头数据采集和传输模块,用于采集钻机实际工作参数和环境参数,并将钻机实际工作参数和环境参数发送至采集总站;采集总站,用于收集地面数据采集和传输模块和近钻头数据采集和传输模块发送的数据,并将收集的数据发送至主机;主机,用于接收采集总站发送的数据,并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本发明采集数据全面,可得到钻头破岩时的真实压力、扭矩和温度数据,为原位测试数据的深入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对各种复杂地形具有较强的应用泛化性。

    基于电磁物探的随钻岩土参数测量方法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216929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473998.7

    申请日:2021-0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磁物探的随钻岩土参数测量方法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在钻杆和参考电极之间施加双极性脉冲信号,测量电压和电流并得到钻孔周边的第一电阻值及钻探过程中不同钻探深度和参考电极之间的第二电阻值;根据极化率得到岩土体的含水程度,根据钻机和泥浆钻进参数得到岩土力学参数,根据参考电极的方位确定岩土体的空间电磁特性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电阻值和第二电阻值,识别钻头和参考电极之间的地层信息,根据不同方位的参考电极对应的解析结果,得到钻孔周围地层的三维电阻率;获取不同深度条件下的极化率,若极化率与三维电阻率相等,则确定赋水性与岩土体三维电阻率符合。本发明可以较低成本获取钻孔周围岩土体参数信息。

    基于随钻激振波参数的岩土体识别方法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219538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110474077.2

    申请日:2021-0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随钻激振波参数的岩土体识别方法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控制第一检波器检测钻杆中的第一激振波,并同步控制第二检波器检测岩土体中的第二激振波,同步接收第一激振波和第二激振波并记录保存;根据不同钻进深度和钻孔到第二检波器的距离,得到钻头到第二检波器的若干点位距离;根据若干点位距离对第一激振波和第二激振波进行分析,得到钻孔至钻头空间范围内若干岩土体激振波传播速度;从岩土体激振波波速数据库中查找所述若干岩土体激振波传播速度中每一岩土体激振波传播速度的相等波速,则所述相等波速对应的岩土体种类即为识别结果。本发明可有效识别钻孔周围不同深度的岩土体,拓展钻孔取芯结果,提高勘察效率。

    一种山区公路弃渣场动态稳定性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07748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1369235.4

    申请日:2021-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区公路弃渣场动态稳定性评价方法,包括:确定待评估的弃渣场场地;对弃渣场场地稳定性进行评价,若场地合格或整改合格后,则进入下一步;对弃渣场地基稳定性进行评价,若地基合格或整改合格后进入下一步;对弃渣场弃渣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比较实际弃渣边坡稳定性系数K与理论弃渣边坡稳定性系数,若,则弃渣边坡稳定,进入下一步;依据场地稳定性评价,地基稳定性评价,以及弃渣边坡稳定性评价统计制成待评估的弃渣场场地的评估报告,完成弃渣场动态稳定性评价。利用上述方法,形成山区公路弃渣场动态稳定性评价,最终实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系统安全和整体安全相结合的控制目标,减少和控制弃渣工程施工和运行安全风险。

Patent Agency Ranking